國慶檔,先說這部電影。
看完《無雙》,首先想到一個帶點悖論色彩的問題,電影中以畫家、李問為首的這幫人,說他們都是「人才」恐怕沒多少人反對。看過電影的朋友都了解,每位大佬身懷絕技,把假鈔搞得跟真的一樣,「各個都是人才啊,說話又好聽!」那技術專精,還有嚴謹、堅韌、執著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
但,就是這麼高水平的人才,為什麼不幹點別的,非要作假呢?
這就需要慢慢研究了。
《無雙》這部電影,個人比較喜歡,之於題材,之於故事,但個人最關注的還是上面這個問題,這麼屌的人,為什麼要作假?
插播一段個人經歷,我初中時候就有這麼個人,是富二代,老爸有錢,他本人特別聰明,打遊戲踢足球各種娛樂活動和邪門歪道,樣樣精通,就是不學習。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二,因為倒數第一那哥們腦子是真有問題。老師罵他,最常見的話就是「這麼聰明為什麼不學習呢」、「你把智慧用在正道兒上不行??」多年之後同學聚會,遇到了他,您猜這位這麼著,各位絕對猜不到。並不是大家想像的只要家裡有錢,差生長大後都是土豪的故事。話說他真的子承父業,也就一飯館,是個小老闆,慘澹經營。但他充分發揮當年邪門歪道的聰明才智,錄快手小視頻,現在算是個小網紅,還比較有名氣,而且比開飯館掙錢多。。。
所以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很相信這句話。但有沒有一個人,如郭富城所言那樣「我最大的價值就是作假」?本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
(本文無劇透,可放心閱讀)
「錢」的誕生——假的真不了
「在90年代,世界上每一天流動的美金,有40多萬個億,裡面大概0.05%,是假鈔。」——莊文強
《無雙》的題材是非常吸引人的,更直接地說,很獵奇。
作為描述犯罪事件的電影,聚焦於角色,再加上帶有「傳記色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根據著名詐騙大亨阿巴內爾事跡改編的《貓鼠遊戲》,以美國大毒梟巴裡·希爾為原型的《美國行動》,虛構的傳記電影《戰爭之王》,再加上《無雙》裡這位假鈔大亨。
類似作品不勝枚舉,但如上四部,共同點就是生動傳奇的手法去描述高智商犯罪高手的故事,上述電影中的四位,真的可以湊一桌麻將了。
關於偽鈔的犯罪電影不勝枚舉,但大多數是描述目標而不是過程,就像《奇謀妙計五福星》裡圍繞一塊偽鈔電版的你爭我奪,也像《英雄本色2》裡主角們與偽鈔集團的大戰。但很少有電影能將「造偽鈔」這件事的細枝末節搬上銀幕。
PS,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伯納德行動》也是一部關於造偽鈔的電影,但這部電影更多的是描述黑暗中的人性與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跟《無雙》的主題恰好相反。
提起製作偽鈔,除了「男子花20萬造17萬假幣」這樣的搞笑新聞之外,相信大部分觀眾是陌生的,別說是偽鈔了,就連製作真鈔我們也沒法了解。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偽鈔人人痛恨,假幣流通讓人措手不及。無論你是什麼人,身處何方,最不想遇見的就是收到手中的錢,竟然是假的。
這部《無雙》所描述的事件,主要描述的是「做偽鈔」的起因和經過,恰恰是觀眾最想了解的。
先說經過,為什麼先說經過,因為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你可以不是港片迷,也不是明星粉,甚至不喜歡犯罪電影。但一定對如何生產「money」這件事感興趣
電影前半段,幾位大師級人物,湊在一起「造錢」,是最具有意思的地方,這是來自直觀的感官娛樂效果。
三層疊合的水印、用於鈔票的無酸紙、去除沒有摩爾紋、自己調製的變色油墨,這些東西怎麼來的,是什麼材料,沒錯,電影有著明確的展示。
當然還有類似《華盛頓郵報》中印報紙的橋段,電影用大量細節鏡頭展示了印錢的過程。這段內容,完全可以當做科普教學片來看。
用莊文強的話來說「除了印刷機裡最核心的那個補件(電版),其他全都是真的」。這部《無雙》真的印了一遍「鈔票」,然後還詳細的給你展示了出來。
這幾乎是全片最獵奇、最動人的場面,不要問為什麼。
起初擔心可能涉及到審查,這部分內容會必須虛化或一筆略過,沒想到如此展示的真實和細緻,後來一琢磨才明白:
★電影展示的是「過期」的美元製造工藝,電影結尾字幕顯示,如今的美元防偽技術比那時候強多了,所以電影展示出來那時候的工藝也沒有問題。
★有人問了,這種工藝對美元過期,對其他鈔票呢?不要緊,這門技術,就算把全套設備擺在你面前,你也搞不出來。因為你沒有核心人員這門技術。
電影中的「畫家」,真是個人才,可惜啊。
假的方式:李問出品,必屬贗品!
「繪製出一張可以百分百還原實物的鈔票圖樣。」——李問
「什麼人在做偽鈔?」是「畫家」。
從某種程度來說,《無雙》有點像《戰爭之王》,虛構的人物傳記視角,帶領觀眾去探索那些未曾曝光、鮮為人知的領域。走私軍火、製作偽鈔,二者對大眾都具有獵奇效果,但人設是不同的。
(子彈與鈔票)
莊文強在之前訪談說過,自己研究了世界上多起偽鈔案,發現大部分做假鈔的人都是從事藝術工作的,這是顯而易見的,最起碼我們都知道鈔票的電版是凹版印刷,偽鈔是仿製,說白了是山寨、KO、高仿,要是不懂點雕刻繪畫藝術,還真玩不轉。
誰從事藝術工作?是李問。
就是這麼一個只會臨摹的畫師(不算畫家,因為之前窮得叮噹響,無力成「家」,這個問題後面接著說),關鍵在於「只會」這個層面上。
回想《戰爭之王》中的凱奇,他因為路子野和精明頭腦,倒賣軍火發了財,期間一度因為家人的原因放棄軍火而搞正經生意,發現賺得太少,最後經不住誘惑重回老本行,導致弟弟掛了。該片除了諷刺味道之外,主要還是在描述人性的貪慾。
但本片稍微有些不同,李問這個角色,電影用了濃重的筆墨表明這位除了「模仿」之外什麼也不會。為了突出這一點,還安排了張靜初飾演的阮文這個角色。該角色除了主線功能之外,另一個功能,就是襯託。因為她是個畫家,還開了自己的畫展。
開場30分鐘都是兩人的感情戲,乍一看覺得冗長,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李問的特色——臨摹高手。他唯一的一副原創畫還是模仿了四位畫家,放到畫展上不但賣不出去,還要被人用「世界上只有一個梵谷」去diss。
原創係數為0,臨摹指數100%,這樣的人,現實中存在嗎?
我覺得不存在,再怎麼二五眼的主兒,也有可能搞那麼一丁點兒原創度的能力,哪怕瞎編亂造也行啊,更何況一位藝術功底如此強大的人。但電影偏偏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真有這麼一位奇葩。
電影用了前30分鐘給我們強調他「原創の不能」這件事,再用30分鐘來展示他還原度100%的造假能力,包括鈔票上的總統籤名、編號、紋理,甚至開場中,這位在監獄裡,郵票和油印都是畫的。
想起了郭德綱的相聲,「找侯爺(侯震)畫個車牌,還有駕照」。沒想到真有這樣的人,還能畫得如此逼真。
綜合上述,原創の不能,只能造假嘍,就像去年那則新聞一樣,警察問造假幣的嫌疑犯,你為啥造假幣,這位說了「因為真幣造不出來」,這是實話了。李問也可以這樣說,這也是他造假鈔的動機。
(這張畫不畫?)
真是這樣嗎?不妨我們往下看。
(如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
真的代價: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
「一個人的另一個自我,往往是他對自己最欣賞的一面。」——弗蘭克·阿巴內爾
斯大爺的《貓鼠遊戲》個人非常喜歡,跟《無雙》的視角類似,都是描述犯罪者的經歷和心路。
《貓鼠遊戲》比較典型,用生動的手法來描述傳奇詐騙犯阿巴內爾的事跡,而且別看這位騙子表面風光,電影裡最後也是孤獨一人、永失所愛,被捕後重新做人。
但真實的阿巴內爾是怎樣的呢。這位大騙子自傳《有種來抓我》裡描述,騙子的生活是孤獨的,因為你不可能對其他任何人說真話,有一次他對自己喜歡的女孩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結果人家報警,騙子同學也險些被抓:「我認識那麼多人,只對她說過真話,但是她卻背叛了我。『看,這就是說真話的下場!』打那之後,我誰都不敢相信了。」
騙子,永遠是孤獨的。
回到這部《無雙》,這位李問,最大的價值就是造假,原因上面說了。
但這一切,僅存在於他的故事中。
原創為零?不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人,這只是他造假的藉口,用謊言麻痺自己,自己給自己一個臺階下,類似「打工不是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他可以賣畫為生,但偏不,聯繫起《戰爭之王》裡的凱奇就能明白原因,這玩意比畫畫來錢快。模仿度100%?更不可能了,別看電影裡用詳細的筆墨描述他的造假能力出神入化,以及亂真。如果真是這樣,他就不會被抓了。不得不承認,這位非常有模仿天賦,但假的就是假的,不會成真。
而且,電影結尾之處,我們發現,這位最大的天賦,不是臨摹,而是造假,因為他能把假的變得跟真的一樣。
電影裡,他講了一個「神奇」的故事,給所有人描繪了一部偽鈔大師的傳記片,而且是主人公自編自導。
故事裡的他具有兩面性,一面無所不能,高智商犯罪大師,一面懷才不遇,被逼走上犯罪道路。究竟哪面是真哪面是假,你要看到最後才會恍然大悟。
只能說,活在謊言裡,永遠比活在現實裡要容易得多。
那麼,這個故事裡描述的,都是假的嗎?
當然不是,就像偽造大師阿巴內爾那句名言一樣:一個人的另一個自我,往往是他對自己最欣賞的一面。
沒錯,故事中他越欣賞的,越得不到的,才要強化,才要作假,因為他真正的他虛偽、懦弱,只能依靠虛假來隱藏真正的自己。我想那副賣不出去的畫,一定是真的,因為他不是畫家,但他很想成為「畫家」。
這就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好故事,因為天衣無縫。
雖然,人有時活在謊言裡更容易一些。但就像《貓鼠遊戲》中湯姆·漢克斯對小李子說得那樣:「你將得到的是用無休止的流浪,警察的追捕,法國的監獄。」
騙子是孤獨的,他渴求情感,讓他留下了缺口。
莊文強太過細緻,生怕觀眾看不懂,所以小心翼翼地講故事。作為編劇,他或許不是香港最好的,但一定是香港最好的犯罪片編劇,從《無間道》到《雛菊》再到《竊聽風雲》系列,各種犯罪事件電影,不必多言。
此外,莊文強的犯罪故事中,每次強調的都是人。這一次,他又一次把重點放在了角色的身份上。
★《無間道》中,陳永仁和劉建明在無間道裡迷失了,他們的身份成為了題眼,也成為了悲劇性的主題。梁朝偉和劉德華扮演的兩位主角,是在臥底故事裡,把雙雄的身份錯位做到了極致;
★《無雙》裡,莊文強走得更遠,在一個造假的故事裡,兩位男主角再次陷入了身份困擾:哪裡是真,哪裡是假?
最後我們發現,這些都不重要了,這是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呈現得足夠真實。
如此看來,做偽鈔確實跟拍電影很像,因為都是在作假,都是追求,怎樣作假做到非常真。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莊文強自己說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就是李問。
P.S. 彩蛋部分
1、角色為什麼不會花自己做出來的假鈔?
原因很簡單,擔心被警方追蹤,所以電影中廖叔因為這件事露了馬腳,也從側面反映一個事實,他做的偽鈔,儘管很逼真,但還是能被看出來。
此外,這個梗也通用於香港電影,包括本片中偽鈔集團嚴格的門規,就是港片裡常見的家法。比如《掃毒》中「毒販不能吸毒」的梗,都是為了強調門規。
值得一提的是,「毒販不能吸毒的」僅限於金三角,其他地方沒有這規矩,哥倫比亞那邊,毒販吸毒者比比皆是。
2、重提雙槍的發哥意味著什麼?
這部「真實」的電影中,唯一「不真實」的地方,就是發哥的英雄主義。
實際上乃是典型的致敬和情懷表現,反正也是故事中的,真實發生的,現場有多麼慘烈我們就不知道,但放在電影裡卻非常浪漫,香港英雄片的光輝就在於此。
還有發哥鈔票點菸,西裝墨鏡,雙槍大戰,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風貌都在這部電影裡了,還要怎樣?我知道現在的新觀眾對老的那一套已經完全不吃,所以我這篇文章裡很少提及港片。但這些情節出現在《無雙》裡,既是導演的任性,也是滿滿的情懷。
更重要的是,他又一次打動了我們這幫老影迷。是導演為香港電影粉絲準備的驚喜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