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盤點30多部燒腦的影片,此類題材的熱門影片還有不少,沒列出的歡迎大家補充,不過那種為了燒腦而燒腦的影片就不會特別吸引人了,雖然也相當難看懂,但更像用了一種花裡花哨式的手法,每個人的理解點也不同,所以這個東西可能還是比較主觀的,大家多觀看同類影片,相信會找到你所喜愛的那部!(註:排名不分先後)
1、《沉默的羔羊》
重溫經典,發現現在很多影片借鑑了它。很喜愛沉默的羔羊這個隱喻,雖然我也不確定它到底暗示了什麼。正是因為米國沒有滷煮火燒和燴羊雜,就連爆肚、溜肥腸,醬爆肝尖,火爆腰花什麼的都沒有,所以作為美食家的漢尼拔很尷尬。
常常為了一份食材而絞盡腦汁,大費周章。北京歡迎你,大可滿足你頓頓吃滷煮的願望。手指觸碰的鏡頭好美!
2、《彗星來的那一夜》
認真看了兩遍。第二遍主要注意一些細節,杯子啊衣服扣子啊還有走錯門二人組拿箱子跑的時候塞進去的隔熱手套……最後總結,如果以女主視角來看,到她落單遇上偽老公嚇回屋子往後,身邊已經沒有一個是最早跟著出來的那撥人了,一個覺得被全世界拋棄的人做出什麼來都不奇怪了。
平行時空不稀奇,神奇的是各路平行時空的交匯之後混亂的生活,看完真的有點恐怖。據說夢是平行世界的記憶顯現。把自己敲死挖坑埋了這種念頭,估計誰都有過。總覺得會有個更好最好的自己,也是種心魔吧,得治。
3、《看不見的客人》
西班牙人太熱情了,在我們這房間裡叫破喉嚨都沒人理的。好看,強烈推薦。問題是如此重要的辯護人竟然不是當面引薦的。「男主玩家的言論真是無懈可擊,可惜我是預言家,你已經被我查殺了,你自爆不自爆」
大部分的懸疑片是求反轉,就是在最後告訴一個你近乎於不切實際的反轉,短短幾分鐘,把戲點一下拋出來,強行拉回觀眾。而《看不見的客人》重在過程的推理,通過推理過程看透人性,把每種情況下的人性善與惡足夠釋放,才是最吸引人的。
4、《恐怖遊輪》
首尾銜接的太完美了。在敘事上真是一個奇蹟。自《蝴蝶效應》以來,看到過最好的敘事邏輯。開頭太像無聊恐怖片了,很容易讓人中途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影片一半左右,那個時候開始形成閉合循環,開始成為一道讓人慾罷不能的謎題。想起當時看穆赫蘭道的感覺,非常暢快。
所謂心魔往往就是一念之迷。只需在任一環節小小改變,循環即可終止。有話說:人生大部分痛苦,都來自於該離場時,不願離場的執著。不過,西西弗斯式的輪迴,看似一個懲罰,一個永遠沉淪、萬劫不復的詛咒,同時卻也是我們籍由「一再面對相同的境況」,而學會和弄懂生命課題,並由之畢業的唯一方式。
5、《萬能鑰匙》
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結局滿分。在看這部時,有一個鏡頭經常被人忽略,卻實質已經揭露了這恐怖的魔咒。
有沒有注意到,女主角在為班(中風老人)驅鬼,拿了一碗水,灑在他身邊的鏡頭時,老人流淚了!
一開始,我不明白老人為什麼流淚,以為是感動女主角為她做的一切!看完整部才明白:老人看到女主角用巫術為他治病,說明她已經開始相信這巫術!老人也看到女主角想他一樣悲慘的命運,絕望了的流淚了!
6、《蝴蝶效應》
每一次的選擇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改變未必是優化。儘管有破綻,但是構思的巧妙和創新足以彌補,不能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藝術。阿什頓·庫徹演技平庸,技巧浮誇,呲牙咧嘴、毫無特色。為什麼他還老接到好劇本。
命中注定的事情,釋然去面對吧,放下過去,才有未來…即便你握著人生遙控器,也未必能遙出一個完美的人生。這部很棒,看完後,一個人,活脫脫地呆住了。 有很多片段,他們已經成了記憶的一部分,我們會盡力忘掉這些片段,僅僅是因為我們無法回到那時刻,改變他們。
7、《前目的地》
看了十幾分鐘才意識到就是all you zombies啊!就是史上最坑爹時間旅行者故事。btw把predestination翻譯成《前目的地》的譯者是被什麼神婆附體嗎?又,恭喜伊森沒長殘,女主男裝像小李!
所謂的年度燒腦大片,被編導大量的伏筆和自以為是的暗線破壞了觀影的快感,據說是原著改編,真是夠扯的,相比於《恐怖遊輪》的簡單刺激。
8、《致命ID》
醫生的治療方案是讓不同人格互相殘殺以產生倖存者,但殘殺所誕生的倖存者就不可能是最優人格。對阿婆的《無人生還》的一個相當有才的致敬。嚇得我都要人格分裂了!!!以後打死都不要再看恐怖燒腦片!
意外懸念很是過癮。「當我上樓時,碰見一個原本不在那裡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裡了,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經離開了。這部實在太經典了,一個無用鏡頭都沒有,且懸疑精彩,所有情節都有伏筆,所有伏筆都有深義,整體邏輯毫無BUG,一改絕大多數懸疑片愛故弄玄虛,過程忽悠結尾大轉折,往回思考全是漏洞的缺點。
9、《時空罪惡》
遠不如《恐怖遊輪》精彩,節奏太慢,有些沉悶,以及單車女孩真是可憐。類似驚悚片看的太多,先入為主,再看這個更早的題材難免疲勞。《恐怖遊輪》:怪我咯?編劇玩的是反覆穿越且疊加效應,比恐怖遊輪早些,但是沒後者好玩。恐怖遊輪在此片的基礎上玩得更精彩,讚一個。
整片的關鍵,就是科學衰男畫的那張圖。我按照圖的思路把主要時間節點按順序排好,應該就能理解了。按照時間軸,有入口(H1)有出口(H3),所謂的循環都只在中間這一段。就好像時間在這裡折了兩個彎,又繼續向前進了。
10、《穆赫蘭道》
看Lynch的影片?算了吧,你不如把我凌遲了。但還是忍不住看了,不管那麼多了,它是我看完之後模糊明白卻沒太大感覺直到晚上睡覺前一刻突然坐起來拍著腦袋幡然醒悟的影片。就是那種夢的感覺。能用鏡頭和光,把夢帶來的難以名狀的感覺拍出來,感謝David_Lynch。
意象揉捏卻能讓推理不亂,是林奇的長處。我們不能走進導演的腦中,不能親自得知他是在故弄玄虛,還是精確地運用了技法:如此將反覆,無邏輯,荒謬鏡頭,仿同改裝交換等概念化內容能夠高度對應的場面重現,技法是高超的,但精準卻應是靈感型的。
11、《無人生還》
隆巴德上尉真是太帥氣了!很可惜,沒有在劇情裡體現一下完整的歌謠。三段徹底毀掉了原著層疊漸進的恐懼,結尾處理非常不好啊,一點完美犯罪的意思都沒了。內在美學也自相矛盾,一方面表演舞臺痕跡重,卻並沒有利用好語言來營造氛圍,反而弄得花裡胡哨的慢鏡剪輯,使整體效果非常做作。
艾丹帥出宇宙,整個行走的荷爾蒙。小的時候是看過阿加莎全集的 但是記憶總是模糊了 對於她最為出名的那些群戲謀殺案 每次看到新版本的影視改編 總是有種對受害者們和兇手們的陌生感 百看不厭。
12、《白教堂血案》
醬油帝怎麼了,人家也是有基友的。詭異、緊張的氛圍營造的很好,推理整體上略顯混亂。開膛手傑克可以算是英國最著名的連環殺手之一了,僅僅關於他的真實身份就有各種版本,這麼神秘的傢伙自然會被娛樂界拿出來一遍遍炒啊炒啊的,關於他的電視就有一大批,甚至出現在名偵探柯南裡。
英國偵探劇看多了自然就發現一個規律,探長們雖然在智商上牛逼,但個人生活都挺逼。。。即使生活不窘迫也很難找到另一半,粗略統計下在這幾年看過的偵探群裡有哪些苦逼,當然了各自的苦逼程度不一,而一般來說配角偵探是沒有這種苦惱的,只有主角才有。
13、《救命解藥》
最後戴涵涵是想演出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微笑,結果不小心太開心,把自己演成法鯊了。視覺衝擊強,導演很清楚想要什麼,可惜劇本有點弱,他應該試試和別的劇作家合作。
現代哥特風。節奏很穩,有沉澱的時間,因此不是一驚一乍的嚇人,而是各種詭異。導演基本都是用視覺和聽覺來抖包袱,而不是靠臺詞。應該噁心的地方也沒有刻意噁心你,有種節制的美感。當男主被迫張開嘴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整個影廳開始集體不適。
14、《殺人者的記憶法》
這個故事只看簡介就被吸引,是很好的一個設定,拍出來也有毛骨悚然的地方,只是總覺得沒說清楚一樣,大家的推理我看了,覺得有道理又不夠那麼有道理,能有這種感覺,說明本身還是有欠缺吧?被薛景求演技撐起來的影片,韓國欠他一個表演獎。結尾的開放性結局簡直扯淡。
這種題材的色調都很暗,看著就有一種心情壓抑的感覺,看完讓人懷疑人生,而且這種燒腦類的,不建議想娛樂休閒的人去看,腦子太累。
15、《生吃》
新鮮的字幕版好牛逼,廣告打在畫面的中央,上下欄滾動播出。澳門新葡京娛樂城,頂起來!ps:結尾略宿命論,女主不經意的露點很美。這麼漂亮的女孩,吃點什麼不好。難道是「吃吃」的愛。
女主把手伸進被子裡去摸男孩子摸出一灘血的時候我以為男主的JJ被她咬掉了,哈哈。影片談不上多麼血腥暴力,但在女主一步步走向肉獄的情節下,卻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16、《火柴人》
影片構思巧妙,緊緊圍繞一個「騙」字展開,其中既有親情的溫暖,也有無情的背叛。最後,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原諒,選擇了一種平靜安詳的生活,開始他的另一段人生。很多所謂的意外結局都是套路中的「涮你一把」,但這部真的很意外。
原來一切都是假的。哥們說。以為一切都是這樣的安排,可是誰知道,結局偏偏在此時峰迴路轉。讓人心不禁疼了一下,那絕望的哭泣,瞬間失去一切,逐漸冷卻的心,不知如何排解,只有失聲痛哭。
17、《撞車》
在美國生活後對片中的情節感受更深。我們知道種族歧視不好,知道本人也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但當我們看到街上成群結隊的黑人,我們還是會感到害怕厭惡。我們明明做人都恪守準則,但還是有人對黃種人有偏見。當我們在努力為自己這個種族證明時,我們總會有同胞在拖後腿。生活就像撞車,有因不一定有果。
把一切和種族有關的問題提純、放大、羅列,然後開始生硬地說教...用力太狠,匠氣太重。偉大的作品。重看一遍的時候仍舊感動,衝入汽車中的男人,女人煙火中的回頭而落淚。為小女孩抱住父親,父親絕望的哭喊。這城市的華燈初上,雨中車燈,滾落的黑人男孩手中的木頭雕像。向一切的懷疑、爭吵、怯弱、愛。致敬。
18、《誤殺瞞天記》
初看此片,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普通的親情片,然後中間強勢插入60分鐘的歌舞(別告訴我你看印度影片沒被它的歌舞洗腦過) 但是在導演的巧妙設置下,觀眾很快進入了情境當中。
整個觀影體驗超爽,流暢又很緊湊,而且符合人性,關鍵是反面的角色刻畫得也很棒,所以不是一邊倒,今年看的幾部印度片都不錯。我不想被洗腦,他們全家,二號去聽經,晚上去旅店,三號去餐廳,然後看片。
19、《調音師》
別問我好不好看。憋尿看完的。黑心醫生的手術刀割開盲人藝術家看不見的兔子,情婦藏在供品的迷魂藥顛倒黑白自食其果,警察每天16個雞蛋能跑贏電梯逃不開溼婆神頭獎,彩票大嬸瞞天過海得來1000萬紙幣始終沒騙開死神眼睛,移植的眼角膜能丈清腳下的易拉罐,一巴掌的旋律卻喚不醒小男孩的貪慾。
神了!他印玩黑色幽默和敘事詭計也這麼的溜麼!看到最後二十分鐘還覺得走向略微有些失控,然後就被結尾神之一擊打臉。除了盲人哥的女朋友,全員皆惡,so真相究竟如何,諸君大可盡情想像。
20、《消失的愛人》
男:我們互相折磨,互相控制,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女:這就是婚姻。後半段我一直期待有更驚喜的東西,可惜沒有。原著就是個三流小說,搬上銀幕也毫無加分。婚姻的牛逼之處在殺人於無形,如《革命之路》,相比之下,真的動刀動槍反而低級。
以為結局會改,但只是比小說延續了一些情節,但本質上還是那種生活。全片越看越渾身發冷,女主角的表現確實是奔著小金人去的,但若不是為了衝擊奧斯卡,這片本該是情人節的最佳獻禮。
21、《目擊者之追兇》
這劇本神了,拿好,這是我的膝蓋。和導演處女作比,製作水平脫胎換骨,反覆的七八次反轉都能清晰地圓回來,節奏氣氛一路吊著。李淳的表現亮眼。可惜太依賴於巧合,人物有點寫崩。
目擊者: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片面真相不斷攀爬向上。一場車禍,五條線。最弱的總編被女色蒙蔽,幸好能力夠強,一路攀爬,白睡了女學生九年,不然馬死黃金斷。女老大懂得用身體做武器,男人頂包車禍,犧牲小弟烏龍新聞,永遠懂得男人就是被利用的,並追隨強者,寄生食腐女。
22、《局內人》
不得不說去看這部的唯一動力就是想一探究竟——為什麼一部題材並不新鮮而且由渣男李秉憲主演的19禁可以霸佔第一寶座近一個月。結果,雖觀感並不舒適,但看到腐敗的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頭目被掰倒時,是真的大快人心。哈…當正義在屏幕那頭得以實現,觀眾也得到了滿足。
觸目驚心!我是張著嘴倒吸涼氣看完的,相比軟色情的成分,它的政治黑暗面才是真正的「19禁」吧,當然我也不想和天朝做什麼瞎幾把對比,每個國家的政治不都那麼回事兒嗎,只是這種往絕路上拼了死命黑政府的影片,哪怕再有瑕疵,但看著真是莫名的解氣。
23、《禁閉島》
非陰謀結局 泰迪確實病了 最後泰迪是被治好了 但他不願活在痛苦中 因而假裝又犯病了而去做切除手術。結局是開放式的,隨便你怎麼演繹都有理。所以大概不能斷定說看到一半就猜到吧。他到底會像怪物一樣活著,還是會像好人一樣死去呢?
當悲劇發生,無法面對的時候,你可以瘋掉,或選擇瘋掉。如果你不選擇瘋掉,你一定會瘋掉。就這麼簡單。很多時候人們困惑:那些犯罪分子,那些道德敗類,那些偽君子,他們每天究竟怎麼面對自己的種種惡行而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24、《原始碼》
居然有那麼多人認為《原始碼》最完美的結局應該是定格在最後那一吻上,由此可見,真要這樣結尾夠有多麼的惡俗不堪啊。一部商業片,一部穿越劇,救無辜百姓於水火,順便談談風月,這麼老套,這麼制式,為什麼竟能如此觸動人心?
算得上是貨真價值的穿越大作!但結尾又狗血了。當你越多佔用關於這部有知的部分,就會發現更多的未知領域被揭開,深入思考下去,會有更多的假設和悖論蔓延開來,由此影片情節的緣起、走向和隱喻對於不同的受眾來說就有了N多種可能性,於是在一起觀看了《原始碼》的人,對於影片可能會獲得完全不同的情節復盤結果。
25、《利刃出鞘》
《羅生門》般的眾說紛紜、層出不窮的反轉已經足夠精彩,更精彩的是對人性的揭露入木三分。 最黑暗的不是哈蘭的死因,而是每個人面具下的心機和城府。沃爾特親口說要好好照顧她,結果說翻臉就翻臉,甚至用她母親來威脅她。 你犯了罪,有好處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好處我就要報警抓你。
即便已經看過太多反轉又反轉的燒腦神作,依然會被這部陣容華麗夢幻、玩法大膽新潮的探案片徹底擊中。無論是致敬阿加莎還是反阿加莎,都足以讓你沉溺於這場如羅生門般的「靡麗狼人殺」,而兇殺背後的層層推理以及誰也猜不到的結局,更是這場血色遊戲的亮點所在。
26、《盜夢空間》
確實精彩。沒有想像的難懂,相信你自己。總會有一個讓你記一輩子的鏡頭。請降低期待值。請提前上廁所。記得關手機。一定要去影院,因為影院也是個造夢機器。記得聽完結尾音樂。因為它負責讓你醒來。極可能是近幾年你在影院看過最精彩的。穿越吧少年!給了我們一場無法盜取的夢。
27、《星際穿越》
整場基本屏住呼吸,瞠目結舌,無話可說.在香港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碰見放映結束觀眾集體鼓掌的.去年看完Gravity我覺得太空科幻片已經拍到頭了,然後Nolan大神把我這段眼界碾壓得粉碎.三體迷不必再較真拍三體這事Nolan已經把後半部給拍了。
你應該敬畏時間,因為那是一切的密碼;但不要濫用愛意,因為那不是一切的鑰匙。諾蘭一直在圍繞人物內心講故事,配上宇宙孤獨梗,目瞪口呆或許是誇張,但淚流滿面了幾次絕對是事實。
28、《第六感》
還好我沒知道結局就看了,看到最後眼淚譁譁的驚悚片。天才兒童演員出人意料的結局。全美觀眾票選1999年最喜愛的影片。驚悚懸疑片,其中有幾個鏡頭確實突兀嚇了我一跳。
猛男布魯斯·威利斯向來演那種槍戰動作片,例如虎膽龍威系列,此片算是文戲,但他的拿捏相當到位,裡面的主角小演員簡直是天才童星。一開始看以為是心理片,看了一半失望的發現是老套的鬼片,看到最後驚奇的發現原來是鬼心理片,暈!
29、《小島驚魂》
這根本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驚悚恐怖片,也不能算是《閃靈》一類的。這部片子嚇人且震撼。裡面對生的眷戀和悔過以及對死亡和孤獨的恐懼讓我看到最後甚至掉眼淚了。同類型的片子裡這部絕對是翹楚。
很久沒看過這麼精彩的恐怖片了,它很考驗觀眾的智慧。故事從頭至尾都被一個強烈的懸念牽引著,我們的思維如同主人一家三口,被囚禁在一所大房子裡,百思不得其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謎底一經揭曉,便如醍醐灌頂。
30、《迷霧》
結尾真冷啊……居然讓hero逃脫了所有的劫難,最後以為完全沒有指望的時候,殺了一起逃出來的人並且親手殺了他兒子,特英雄主義的決定要獨自面對恐懼和絕望,結果卻等到了軍隊的營救。希望落空的絕望。雖然結局對前面的交代並不能讓人特別滿意,但意境很到位。「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但是完全的自信就真的能解救個人嗎?
他一向迷戀這樣的套路:主人公被困在某個地方,努力衝出重圍就獲救了。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比外來事物更恐怖,這是我喜愛史蒂芬金的地方,他不為純粹的恐怖,他有思考。 汽車多像諾亞方舟啊,到處是隱喻,無盡的絕望。
31、《致命魔術》
他選擇了和他妻子一樣的死法。100次。說穿了不管是孿生兄弟還是複製人,讓他們對舞臺上的成功如此痴迷的不過是觀眾臉上驚奇的表情和如雷的掌聲。當我們一直生活在需要別人給予肯定的怪圈之下,我們就迷失了當初的本心。
牛的導演用的是情節去告訴人細節,而不是臺詞 咱普通人也是一樣 想牛就要做到這種境界 不說話同樣讓人佩服的要死。這部片子算不上那麼科幻,更多的是借用那個時代人們對科技的幻想來表達現實。硬科幻元素並沒有那麼多,也沒有那麼多讓人搞不懂的物理理論。
32、《機械師》
瘦得驚天地泣鬼神,整體泛灰的攝影效果絕佳。我敬佩這個職業到不行的演員。影片色調整體節奏男主角表演精神分裂指數全5星,敢問貝爾是怎麼瘦的?在一系列講述精神分裂的影片中,患者的雙重人格,通常會得到外化,由兩名風格迥異、對比鮮明的演員分別表現。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使觀眾落入圈套,忽略掉貫穿影片中所有意義明確的指向性細節,從而忘記尋找兩者之間實際上無處不在的聯繫。
33、《忌日快樂》
所以,為人不能太婊,做一個婊面上人見人愛的傻白甜才能獲得小鮮肉和「性福」人生。論女生撕逼的最高境界。出乎意料得好看,驚悚,恐怖,喜劇,浪漫,懸疑,家庭元素全一鍋燉,居然平衡的很好,節奏抓得不錯,畫面也很好看。火爆程度也是超乎我想像,周五8點場爆滿,結束後還有人鼓掌。
34、《記憶碎片》
你可以連看5部爛片 然後忘掉他們 或者用同樣的時間 把《記憶碎片》看上5遍 然後愛上它。二十六個碎片,將後十三個碎片倒敘,以彩色片形式拍攝,前十三個正敘,分別加在十三個彩色情節中,並變為黑白片,以突出紀錄片的風格。後十三個碎片每個碎片再被分成兩半,並顛倒順序,黑白片時而在兩半之前,時而之中,時而之後。
35、《命運石之門:負荷領域的既視感》
有幾段挺感動的。男主說,正是因為人生不能重來,所以人類才能坦然接受命運中突然而至的不幸。心有戚戚,所以並不希望時間機器發明出來,那只會讓不幸變得更難以接受,但生活中總是會有不幸。最後,只能變得不斷回頭,而難以朝前邁開一步。好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