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正當時 揚帆奮進譜新篇
12月24日,成華區舉行建區30周年座談會,成華新老建設者以及關心支持成華發展的各界朋友歡聚一堂,一起分享30年來創新創業的豐碩成果,共同展望成華發展的美好未來。區委書記趙春淦出席會議並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蒲發友主持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鴻,區政協黨組書記周萬生,區政協主席李榕出席會議。
成華,三十年蝶變實踐。
成華,三十年搶抓機遇。
成華,三十年奮進勃發。
成華,三十年繼往開來。
崢嶸三十年
不忘來時路
三十年來成華教育的「變」與「不變」
「變」的是面貌
成華建區之初,全區的學校大多在農田和廠房的懷抱中,校舍破舊,師資薄弱,質量不高……呈現出政府辦學、企業辦學、農村辦學的「三分天下、分散辦學」格局。
1994年6月1日成華區石嶺小學(現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
六一兒童節表演活動 拍攝者:李國珍
2020年,成都市紅花實驗學校搬至熊貓路將更名為熊貓路中學
回望30年,成華教育走過的路:1997年完成「普九」,2003年建成全省第一所專門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公辦學校,2006年完成26所企業子弟校的剝離改造,同年接收市屬中學11所,徹底結束了教育管理體制「三分天下」的格局,真正實現了區域教育管理體制的一體化,近年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數字」體現變化:
30年來,全區中小學學位供給增長3倍,全區學校佔地面積增長3.5倍,教職工人數增長4倍,幼兒園園點增長16倍,小學和中學生均教育經費增長22倍、33倍,教育投入從1千萬到近20億元,30年間翻了6番。
數字變化的背後,是學校形象的改變
雙水小學第一校址
雙水小學第四校址
我們看到的是30年前的雙水小學,低矮的瓦房校舍,簡陋的泥地操場……而今,漂亮的教學樓,寬敞的運動場,先進的設施設備。一些中學也建起了對接科技前沿的創新實驗室……
成都聖燈中學校(現成都四十九中)
四十九中「納米新材料實驗室」
四十九中地理信息創新實驗室
成華區教育質量、品牌實現倍增
近5年累計投入25億元,高標準建成中小學幼兒園45所,率先建成區級智慧教育中心、納米創新實驗室等四個「全省首創性」示範項目,全區教育現代化達成度、公共服務滿意度持續位居全市前列。
成華區智慧教育中心
成功創建省級示範幼兒園2所、市一級園20所、市新優質學校17所,市名校集團10個、數量居全市第一,創建省級示範性高中4所、實現成華國重高中「零的突破」。
成都渥太華公辦國際化學校集群
引進成都七中等境內優質品牌6個,引進成都渥太華等境外國際知名品牌3個,與高校合作共建高校附校9所,適時滿足了「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美好期待。
「不變」的是精神
有變就有不變。變,是社會在進步,變,是教育在發展,而不變的是情懷與初心。
(現培華小學)為中國女排梁豔慶功
這張照片拍攝於建區前的1983年,位於照片C位的這位姑娘叫梁豔。她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的主力隊員,這是她奪冠後回到母校,今天的培華小學。由於,從成華教育走出了中國女排隊員,他們身上的拼搏精神一直在成華教育延續。
謝桃坊與林文詢回到四十九中
40年前,有這樣一個人,他來到聖燈中學(今天的49中)教語文,每逢無課或寒暑假,無論日曬雨淋,他都會每日步行往返二十公裡,到城裡和平街的省歷史文獻閱覽室查閱資料。這個人就謝桃坊。他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史專家,被譽為「百年詞學研究第三代代表性人物」。這就是老成華教育人至今不變的艱苦奮鬥精神。
艾淑斌
華西中學已故校長艾淑斌,曾說:「我即將作塵,別無他求了,唯求臨死能與高尚的思想為伴。」艾淑斌前輩在臨終前,依然選擇與高尚的思想為伴,這是我所聽到過的對教育最深情的告白,是熱愛教育的典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決定了教育的一切。
30周年的成華,站在「成於中優,華在文商」的新徵程上,30周年的成華教育,站在「教育強區」的新起點上,我們肝膽與共,同舟共濟,向著壯闊絢麗的「中國夢」,前進,前進,前進!!!
成華建區三十周年
教育故事將持續進行……
敬請期待!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