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你知道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炫耀自己有錢嗎?
唯晨猜此時定會有不少人會說「因為他缺錢」,畢竟太多人認同這句話:一個人越是缺乏什麼便越會刻意地去炫耀什麼。
事實上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炫耀自己有錢的人並不缺錢,多半是真的有錢,當然並不排除會有那麼一小部分打腫臉充胖子之徒,但社會上終究還是老實人比較多,他們炫耀的東西多半是自己確實擁有的。
那些炫耀自己有錢的人雖然不一定缺錢,卻實實在在缺乏自信,因為內在自信不足,這才拼命從外界找自信,也可以說是找存在感。
每一個思維正常的人,所做的事情都有邏輯有目的,炫耀的目的很明確,那便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羨慕和認可。
《增廣賢文》中有個成語叫「財不露白」,指的是有錢財不能洩露給別人看。
這是古人的經驗也是告誡,自古都有「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說。
過去的人都明白,出門在外不要隨便暴露自己身上帶了多少財物,一旦暴露很容易給自己招來禍端。
老祖宗的這個「常識」在現在依然適用,雖然不少人都懂得不在陌生人面前暴露錢財,但卻忽略了在熟人跟前的言行。
那些走到哪都得有「面子」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得像個鬥雞,不懂得顧全大局,不分場合地總想壓旁人一頭。殊不知,這種行為愚蠢至極,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將別人得罪。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怕得罪人」,這種耿直真的不可取,畢竟一個人想要你飛黃騰達很難,要你止步不前卻輕而易舉,這世上最難防的就是暗箭。
喜歡炫耀的人無論其炫耀的「東西」是虛是實都暴露了自身修養不高的缺陷,說到修養大概又會有人將其同教養弄混。
教養注重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和素質,修養則是內涵和思想深度。
詩人雪萊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這句話和我們常說的「一瓶不響,半瓶晃蕩」意思相同,生活中急於表現自己的人多半「道行」不深,那些深沉的靜默者,往往才是值得注意的人。
處處爭強的人看起來很厲害,其實不堪一擊,懂得示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厲害。
過於剛正的人易折,過於軟弱的人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大丈夫能屈能伸,懂得適時示弱的人才是厲害的角色。
人,無論是過於善良軟弱還是過於強硬好勝都不是什麼好事,很多時候示弱不是慫而是一種自我保護,懂得示弱的人,往往會在保全對方面子的同時也給自己贏得了一條「後路」。
要知道,一個人的知識存儲量越多,在面對生活的時候越沉著,因為有沉甸甸的思想,所以不會衝動行事。
沉著冷靜是無法假裝的氣質。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過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讚美也好,否定也罷,終歸會隨風散去,厲害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被人稱讚時依然冷靜不膨脹,被人指責後仍舊擁有清醒的頭腦,達成自己的目的就好,不會太過在意別人口中的好與不好。
真正厲害的人,眼中有高山,胸中有丘壑,不會因一時的輝煌或低谷而喜怒形於色,佔上風確實會令人精神抖擻,但若在明知事情不可行的時候仍舊逞強,那便是自尋死路。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從古至今,笑到最後的人往往都懂得示弱。
韓信的胯下之辱是示弱,勾踐的臥薪嘗膽是示弱,蘇武大漠牧羊,還有司馬遷,劉備等等。他們皆為大丈夫,若當初剛正不阿,結局也許將是另一個。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寫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關於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流傳至今,一代霸王不肯示弱,結局令人痛心惋惜。
低頭示弱不一定是怕事,更多時候是權衡利弊後的睿智。
洪應明的《菜根譚》有云:「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正是我們常說的「地低成海,人低為王。」只有低調做人才能終成其高,榮華富貴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然而自古榮華不長富貴難守,若不能深諳做人之道,將很難成就或保全自己。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沒有人是完美的,示弱並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正視現實,守住自己的短處,才能揚長避短。
那些生硬地拿自己的短處於旁人的長處硬磕之人,明擺著是以卵擊石之舉,結果自然一目了然。
真正厲害的人,是不會毫無準備地將自己的把柄或弱點暴露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的。
適時示弱是一種智慧。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