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懸疑劇的極大年,《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相繼走紅,《十日遊戲》、《在劫難逃》也引起不少話題,連主打懸疑的迷霧劇場都火了一把,然而,藉助懸疑劇的熱度推出的《偵探語錄》卻沒有帶出一點水花。
《偵探語錄》的演員陣容不算強,也不太弱,雖然男女主角啟用了高至霆、張鑫等年輕演員,但是男配也有王瀧正、劉奕君、金士傑這樣的實力演員搭戲,導演溫德光曾經執導過熱播劇《延禧攻略》,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不是一線當紅的,也不是寂寂無聞的,可是該劇播出後,熱度、話題都一般。
從《偵探語錄》的劇情來看,有槽點,但是亮點也有不少。故事發生在天津,清末民國初年,講得是有著雙重性格的年輕警察譚伯頓破案的故事。
天津衛自古以來就是發生很多傳奇故事的地方,網劇《河神》的故事也發生在天津。
年輕探員譚伯頓在偵查都統遇刺案的時候,為了追查兇手,追到富元縣,途中客棧休息時,又發生了兩起命案,譚伯頓細心地搜尋線索,追查到宋家,譚伯頓到富元縣後,宋府又接二連三的發生了幾個案件,這些案件,看似獨立,但卻又緊密相連,無一不是圍繞宋家的財產搶奪展開。
隨著案件一個個的告破,富元縣最有傳奇色彩的祭祀復活真相也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劇情節奏尚可,各個案件隱藏的懸念也比較巧妙,後面劇情的幾個反轉也算亮點,比如炳文殺害宋承風時,因為色盲原因,弄混紅綠染缸,露出破綻,被譚伯頓抓住了線索,還有宋承民被投海後,又死而復生,還有鄭孑武的身世等等。
其實,在每個案件發生時,都留有足夠的懸念抓住觀眾的眼球,把最大的難題放在最後解開,這些劇情的設置也經得起一定的推敲,雖然有些謎底還沒有最終解開,比如馮萬江為什麼搞12對雙胞胎來劫那些炸藥,但這些作為第二部預留的伏筆,也可以理解,不能算是第一部的槽點。
總起來說,該劇的劇情節奏都比較連貫,也基本符合事情發展的邏輯,前面挖的坑,後面也基本給了合理的解釋,豆瓣7.2的評分,也說明該劇的劇情是及格的。
那麼,這部戲為什麼沒有火呢?筆者覺得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主角人設不討喜。本劇男主角譚伯頓因為童年時的一段陰暗經歷,造成了意識裡的精神分裂,一個身體裡有兩個不同的靈魂,一個正義、善良,骨子裡尋求一種理想化的生活狀態;而另一個陰暗自私,為探案不擇手段。
角色本身這樣的設置還是很有新意的,但是當男主分別以不同的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時,還是覺得怪怪的,儘管壞伯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案件的發展,但是他的一些戲份還是很讓人彆扭。還有他對女主加貞的感情,猶猶豫豫,雖然打著為女主好的幌子,但總是不爽氣。
除了男主,女主、還有宋家的各個人物,性格塑造不夠鮮明,甚至有時為了案件的講述完整,犧牲掉了對角色形象的塑造,按說,只有人物角色立住了,劇情演繹起來才很生動,但劇中很多角色其實淪為工具人,角色缺乏深度,也不夠鮮明。
其次,該劇宣傳力度也不夠,無論是演員方面還是劇方,都沒有大肆宣傳,也可能題材的問題,覺得能播出就不錯了吧。
最重要的因素,應該還是演員表現無亮點吧。除了大潘,其他演員表現平平,就連王瀧正、金士傑和劉奕君也就是正常發揮,沒有掉線,也無太多亮點,可能因為戲份太少吧,畢竟只是小配角。
筆者以為演員因素還是很重要的,沒有熱度演員,很難吸引觀眾注意,再有劇情節奏不夠好,抓不住觀眾等都會影響電視劇的熱度。
最近,太多懸疑劇扎堆,也間接地提高了觀眾的審美,如果劇好的不突出,很容易讓人棄劇。《偵探語錄》就算是站在這波熱度的尾聲了,擊不起水花也正常。文/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