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夫婦有一很奇特的現象,A和B在一起久了漸漸的就會A化或者B化。 比如,郭碧婷與向佐的結合,雖然很不想承認,可婚後的郭碧婷就和向佐還蠻像的。只要接受了這個設定,後面再看這兩人都會覺得他們的輪廓和嘴很像。
女明星與富豪家的那些事兒在當代也算不上瑪麗蘇的故事,原因還是富豪家的資產地位日落西山,而女明星自身的財力卻相當可觀。
在這個名氣流量能變現的時代,都是賺錢,也談不上誰的姿態更高貴。
另一邊,到底是郎朗成就了吉娜,還是吉娜配不上郎朗,從來都是社交媒體的討論熱點。婚姻本質上是風險利益共擔的經濟體,當事人一定比吃瓜群眾想的更全面。
郭碧婷和吉娜的婚姻,局外人就不再多說了,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郭碧婷的輪廓+吉娜愛麗絲的眉眼,你猜組合成一張什麼樣的臉?
郭碧婷的輪廓+吉娜愛麗絲的眉眼?
想不出來?空閒刷劇的時候看到《風中的女王》的女主角阿黛萊德凱恩,她就是一個西方版本的郭碧婷輪廓+吉娜眉眼的組合臉。
側臉的角度因為鼻子和頜面,有些郭碧婷的神韻;正面的立體眉眼與美豔感又有些吉娜的影子,但總體阿黛萊德凱恩的臉是貴氣又秀麗的,有少女的嬌憨,又有女人的嫵媚。一張非常適合演公主與女王的臉。
雖然很多人會吐槽瑪麗蘇,甚至覺得是凡爾賽,可是,要論什麼樣的臉才是一張美到讓人心服口服的超級瑪麗蘇臉?氧叔認為就是阿黛萊德凱恩這樣的。側臉典雅,正臉柔美嬌憨。能滿足瑪麗蘇氣質的光豔奪目氛圍,又能滿足瑪麗蘇的純潔感。
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演瑪麗蘇的,也不是所有女明星都具有讓人心服口服的超級瑪麗蘇氣質的。就像郭採潔的《喜寶》,這個故事往真了說是一個聰明女孩的博弈,往淺了說這就是一個稍微有些坎坷的瑪麗蘇故事。
而郭採潔在《喜寶》裡的狀態,有造型妝發的鍋,但她也是真的長得一點也不瑪麗蘇。不符合時代的微卷短髮與穿搭,視覺上就讓郭採潔老了好幾歲,不像一個還在念書的女學生。
另外郭採潔的臉,也不瑪麗蘇。她是成功演過瑪麗蘇角色顧裡,可是那是角色氛圍瑪麗蘇並非她本人。郭採潔身上有一股很強的「較真勁兒」,有錢人設+較真狠絕,勉強可以演個「大女王」。
而瑪麗蘇角色本身的那種戲劇感與羅曼蒂克式的溫柔,她身上與臉上都是沒有的。
眼位高+嘴位低的人,如果非常瘦+面部肌肉狀態不好,視覺上有很強烈的苦、不甘、與老成感,這部電影裡的妝發全程暴露郭採潔的這個缺點。她不是不美,而是不適合這種有戲劇柔美光環的角色。
而《風中的女王》裡的女主呢,這部劇真不咋樣,劇情看得人火大,但整部劇裡最值得看的就是她的美貌了,窄小臉+大眼睛+高鼻梁,有女王的冷豔美又有公主的純情靈動。各種裝扮與場景都能讓人相信她就是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
同時,女主的臉還挺值得研究一二的。為什麼她能在冷豔與嬌憨之間來回切換?為什麼一張臉上能有兩種不同的氣質?
她全臉最好的地方,我認為是骨相,一個窄小臉真很難得;其次是主要骨的銜接感,額骨、眉心三角、眉骨、眼眶下緣、顴骨、鼻骨、頜面,每一個都是有高度又有骨特徵點的。
窄小臉,面部的摺疊度還很高,面部摺疊度高的人是可以通過骨的特徵來顯得很冷豔的,所以她的側臉看上去非常優雅貴氣,帶著一些豔麗感;而為什麼她還能嬌憨呢?因為一雙少女的眼睛+一個女人的下巴。
細平的眉骨與圓且大的眼裂,視覺上已經很像小孩了;雖然她的下庭很短,但這個比例並沒讓她很幼態,下庭短+下巴尖or圓,視覺上才會幼態,而下庭稍微短,但下巴的折角成90度,其實是非常女人的。
謀女郎劉浩存,早期電影裡的下巴vs現在的下巴,她的下庭應該做過一些調整。以前的下庭就是短+下巴遠方,視覺上很小孩;而現在的下庭,下巴變的稍稍長了一點點。
下巴的折角也比較接近90度,視覺上立馬從小孩變成了一個精緻向的妙齡少女,也更上鏡。
折角為90度的下巴、純粹的尖下巴、方下巴,對面部的比例影響與氣質影響都蠻大的。
90度是無形間的嫵媚,但這種嫵媚是內收的;尖下巴如果搭配線條鋒利的五官,視覺上也會很女人,但會女人的過頭;方下巴如果比例協調的情況下,在面部辨識度是很強的,氣質上更英氣。
瑪麗蘇氛圍
想要演好瑪麗蘇角色,一張美的恰到好處的臉重要,瑪麗蘇的美感氛圍也很重要。劉亦菲算國娛裡很有瑪麗蘇美感的女明星了,穿禮服戴皇冠就有公主感,古裝輕紗裝扮又很仙女靈動。
但不是所有女明星都有這種骨相條件與五官條件的,而且長相與氛圍在瑪麗蘇世界裡缺一不可。就像吳亦凡+劉亦菲的顏值就還挺養眼的,可是整個故事太做作太假,在這麼美的情況下還能做這麼粗糙的氛圍,觀眾也不買帳。
早期的《太子妃升職記》就是一個靠顏值靠瑪麗蘇氛圍烘託出圈的作品,故事一般,但故事裡的人足夠好看,場景雖然不宏大,可完全照顧觀眾的視覺感受。
能把故事講清楚,裡面的場景人物夠美,關鍵時刻配上一首瑪麗蘇的插曲,觀眾也看的樂呵呵的。
《風中的女王》場景、穿搭、人物設定,雖然感情線看得讓人生氣,可每個愛情發生的場景布置真挺浪漫。舞會的羽毛與燈光、下馬車時的雪地與鬥篷、很多人都是因為這該死的美沒有棄劇吧。
瑪麗蘇大部分情況下就是為都市人造夢,真摯的愛情是一種賭注,誰都不甘心在輸了一場後就停止這場賭局。而且關於愛情這個主題,瑪麗蘇也可以做到極致浪漫與具有深刻意義的。
《金粉世家》裡金燕西與冷清秋的相遇相愛,《鐵達尼號》上傑克與rose的故事,愛究竟是一世一心人?還是它就是不斷流動的?愛的勇氣是能為愛的人赴死?還是我願意為所愛的人好好的活下去?
瑪麗蘇不是對愛的褻瀆,也不是更低級的那種感情關係,而是人單一又粗暴的表現方式將它無腦化了。《喜寶》整部電影,從故事到人物布景,只能用一句「匪夷所思」來概括。愛情發生的時刻很奇妙,可也不是說來就來吧?把一個外人當女兒養,這真太無釐頭。
喜寶躺在錢上的樣子,還有結局這兩人一左一右的畫面,浪漫不是噱頭,而噱頭裡只有噱頭那就只剩做作了。
《放羊的星星》要被翻拍了,好懷念從前電視劇的精彩,瑪麗蘇與浪漫的沒落,普通人又該去哪裡做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