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一裡
徐克的隱藏版迷妹
你的青春裡,出現過「艾薇兒」這個名字嗎?
今年35歲的她,經歷過人生起伏,甚至面對死神,如今又再度殺回樂壇。
圖源@xiami
用新專輯《浴火重生(Head Above Water)》橫掃34國iTunes冠軍的她,早已超脫於過氣與否的嘲諷聲音,重返巔峰。
雖然「艾薇兒」這個名字似乎從未遠離大眾視野,但距離這位加拿大歌姬的上一張正式專輯《艾薇兒·拉維尼同名專輯(Avril Lavigne)》,已經實打實過去了6年。
今年2月15日,她職業生涯中的第6張專輯《浴火重生》,在一眾粉絲的翹首以盼中終於被推出。
圖源@Global News
甫一發行,不到半天時間,這張專輯就強勢空降34國的「世界iTunes專輯榜」第一名,用最大音量宣告艾薇兒回歸樂壇的消息。
同名主打歌《浴火重生》,就記錄了她如何對抗多年頑疾萊姆病的心路歷程,這是此前鮮少被詳細刻畫的。
「神啊,請讓我的頭探出水面」,這句歌詞正是長期臥病在床的艾薇兒,在生死一線間,向上天祈禱的話語。
正如她在去年9月給粉絲的一封長信裡寫到的,病魔的折磨讓人感到絕望,全身乏力,甚至是難以呼吸,感覺自己正逐漸滑向死亡的邊際。
作為病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同溺水的人一樣,不斷地掙扎,只求一絲生機。
其中有一句歌詞,「我還沒真正經歷過人生,不能就此沉睡於無盡的深淵中」,唱的就是艾薇兒對戰勝病魔的渴求之心。
幸好,現在她已經挺過來了。
這麼真情實感的一首歌,大概會令聞者皆落淚吧。
另一首和當紅說唱歌手麻辣雞合作的《金髮傻妞(Dumb Blonde)》,卻是截然不同的畫風。
圖源@billboard
唱的是老生常談的金髮美女偏見——在許多電影裡,金髮尤物往往是欲望的象徵,只因為她們被強制賦予了「胸大無腦」的特質,這種看法更被延續到了現實中。
根據艾薇兒早前在Instagram上的一則貼文,其用意在於鼓勵所有被低看之人不要在情感關係中迷失自我:
「當你足夠強大,卻被無法齊頭並進的伴侶藉此貶低你,來獲得滿足感。請放棄他,終會有一個擁有足夠自信去支持、引領、鼓舞你的另一半出現。」
她也毫不避忌地坦言,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於自己的感情經歷。
雖然年少成名的過往足以證明她是多麼優秀的一個女性,但確實曾被伴侶攻擊是「金髮傻妞」。
如此看來,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她,對人生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且成熟。
圖源@La Dépêche
所有長期關注艾薇兒的人,大多都了解她自2014年起,就罹患會造成神經系統損害的萊姆病。
在2015年的一次美國廣播公司採訪中,她向外界聊起自己的病情,聲稱儘管盡己所能找了最好的醫生和專家,還是一度被誤診為抑鬱症和慢性疲勞綜合症。
這令她錯過了最佳治療期,也為後來其飽受病痛折磨埋下了伏筆。
圖源@People
遠離鎂光燈的這些年,伴隨著絕望和不知盡頭的治療,是她對創作的堅持。
如果無法登上舞臺,我就算是被禁錮在病床上,也要把內心感受抒發出來,寫成歌——這大概是艾薇兒在這段時期的真實寫照。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演藝圈活躍了十多年的她,擁有了一段能夠面對自我的時光,產出了今天登上多國iTunes榜首的《浴火重生》。
圖源@billboard
或許艾薇兒身上的稜角,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人生際遇的多舛,逐漸被磨平。
但還是有必要和如今的年輕人們科普一下,當年的她,有多火爆——不論是樂壇戰績,還是脾性。
2002年的夏天即將來臨之前,17歲的艾薇兒帶著首張個人專輯《展翅高飛(Let Go)》橫空出世,很快就拿下了《公告牌》200強專輯榜的亞軍,和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地區的冠軍。
圖源@xiami
到了年末,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歌手已經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女歌手,鋒芒畢露。
不僅因為年紀小就取得如此成就備受矚目,她身背吉他、踩著滑板的朋克態度還得到了全球青少年的追捧,被媒體稱為朋克公主。
大家都看膩了妝容精緻可人、穿著超緊亮皮褲的漂亮偶像,也聽多了歌詞裡的無病呻吟和甜言蜜語,實在需要一記名叫「不羈」的強心劑。
於是,艾薇兒那些直抒少年胸臆的歌曲,成為了一遍遍在廣播、電視裡輪放的熱門金曲。
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會像自然條件反射一樣,張口就唱,可謂是真正的「聲入人心」。
一改甜姐兒形象的阿什麗·提斯代爾、希拉蕊·達芙、阿什麗·辛普森
大概也是自她走紅之後,無數曾以甜姐兒形象示人的女偶像,紛紛學著穿上朋克服裝,畫上粗粗的黑眼線,比著搖滾不死的手勢,企圖抓住青少年的心。
由此可見,「艾薇兒」這個名字,和她的個人風格,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也是在那一年,她和另一位音樂天才諾拉·瓊斯,幾乎是並駕齊驅的狀態。
圖源@Guest of a Guest
喜歡歐美音樂的朋友一定會對格萊美有一種印象,那就是每年都會有一個拿下N座金唱機的大贏家。
在2003年45屆格萊美音樂獎上,諾拉·瓊斯獲得八項提名,還把五座金唱機搬回家。
而艾薇兒,拿到的五項提名全部落空,但無人能忘她在頒獎典禮上的模樣——依然是我行我素的滑板族形象,從不對鏡頭討好微笑,只是專心地等待而已。
儘管不曾成為專業獎項上橫掃千軍萬馬的那個「贏家」,但說她是新千年以來青年流行文化的標誌之一,絕對恰如其分。
對後來的許多年輕音樂人來說,她的影響力在於能夠呈現一個將朋克音樂和滑板文化相結合的流行視覺形象,這並非每個藝人都能做到的。
其後的《酷到骨子裡(Under My Skin)》,以及風格大變的《美麗壞東西(The Best Damn Friend)》《再見搖籃曲(Goodbye Lullaby)》《艾薇兒·拉維尼同名專輯》,依然銷量不俗,只是不可避免的,她的事業也逐步走向了穩定期。
青少年追捧的潮流也換了一茬又一茬,有人說艾薇兒不復當年勇,也有人說她過氣了。
但名氣這種東西哪有什麼永恆,在最好的年華綻放出最盛大的火花,也就足夠了。
圖源@avrillavigne.wikia.com
如今這個與命運抗爭的艾薇兒,或許失去了當年剛出道時滑板少女的犀利稜角,人生態度卻依舊朋克。
作為一代年青人的崇拜對象,她用自己親身經歷,已然活成了一個真正的偶像。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一裡往期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
漫威電影宇宙,就指望她了!
卡梅隆20年磨一劍的女戰士,終於面世!
談戀愛嗎,不能觸碰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