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兩種 :喜歡晴天或是陰雨天。
「我得靠一氧化碳才能活下去,晴天會讓你燦爛,陰雲密布更讓我舒坦。」
西方人對浪漫愛情的追求,或許是根深蒂固的,沒有門當戶對的偏見,沒有傳統陳舊的束縛,心動了就行動了。
《紐約的一個雨天》
一對年輕情侶計劃在曼哈頓度過一個浪漫的周末,沒想到在這期間發生了各種變故以及各種偶遇,直至分道揚鑣的故事。
在電影中,由兩條敘事線同時刻畫了兩個不同人物的性格。
蓋茨比,他一頭深棕色捲髮,愛穿襯衫和呢羊毛大衣,前伸著脖子駝著背的樣子仿佛就是導演伍迪艾倫本人。
家境優越,是處在上流社會的公子哥,他和女友阿什莉一同就讀於當地的一所貴族學校。
而說到他的女友,他自嘲似的聊著,他的母親連阿什莉的面都沒見過,只聽到她父親是金融巨鱷,就逼迫他和阿什莉結婚。
阿什莉得到一個珍貴的機會,得以前往紐約採訪一位知名導演,這裡更多的是對她沉浸在紐約繁華一面的體現,她像一個剛找到新世界的興奮的淘金者,期待著加入上流社會。
蓋茨本就是紐約人,對雨天情有獨鍾,他熱愛那些老派的紐約元素,鋼琴酒吧,中央公園,香菸,撲克。
為此,安排了滿滿的行程,打算在艾什莉計劃中一小時的採訪結束後帶她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眼中的紐約。
然而艾什莉一小時的採訪卻因為名導演、名編劇、名演員的三人先後介入,漸漸延伸至午夜,單純的採訪也衍生出了不一樣的意味。
蓋茨比在一等再等,焦慮的在街頭徘徊,偶然遇見了前女友的妹妹陳。
兩人在蓋茨比大學同學的電影習作中扮演一對路人情侶,接吻時的一場雨,恰到好處,令這場戲曖昧起來。
在逛博物館遇見叔叔,被告知要參加父母的派對因為聯繫不上女友,無奈找了應召女郎充數……
被老媽識破後進行了書房限制級談話,使得他對自己對家庭有了全新的認知而解脫。
事後,聽著女友說著在一天之內和影視圈三個不同的男人之間發生的糾葛,他沒有流露出任何一絲的嫉妒,男主角也並不認為有何荒唐。
「The roaring traffic's boom,Silence in my lonelyroom.(車馬喧譁,孤房靜寂。)」
直到在馬車上女友把一句歌詞當成了莎士比亞的名句後,他當場提出了分手,離開。
事實上,這是出自百老匯音樂大師科爾波特的歌詞,蓋茨比在這個時候,徹徹底底知道女友不是自己想要找的那個人。
兩人看似郎才女貌,但其實卻形同陌路人。
女友討厭下雨,跟其他女生一樣覺得下雨會感冒,而女二的想法卻跟男主一樣,在雨中漫步很浪漫。
她真正理解他。
這讓我想起一個常見的愛情選擇題:帶傘的他&陪你淋雨的他哪個好?你怎麼選?
紛亂、文藝、敏感、焦慮、吵鬧,在雨中的曼哈頓,一段新的感情開始萌芽。
法國人說伍迪艾倫是目前美國電影圈唯一的知識分子
他自嘲道:自己只不過是個戴著眼鏡的票房失利選手罷了。
這部影片,伍迪艾倫延續了過往的風格與色彩(劃重點,這裡要考的,伍迪艾倫什麼風格?),更是在闊別多年後將舞臺搬上了多雨的紐約。
「雨一直會讓我產生某種親密感。」
「雨營造了一種環境,在這種氛圍下容易發生一些非常親密的事情,比如墜入愛河,比如找到寄託。」
《紐約的一個雨天》可以說是伍迪艾倫的愛情觀。愛情的三觀再一次證實有多重要。
他的電影所呈現出的愛情總是毫無來由,那種不管不顧的疏離感,似乎完全不相信愛情的一往情深。
可誰說,愛情一定要一往情深呢?
年輕人 勇敢追求所愛!
#紐約的一個雨天#
關注 公號 瑞德電影分享 關鍵詞:紐約的一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