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年裡月光最為皎潔圓滿的日子。慶幸有這樣一個日子,提醒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親人和朋友。月光打破寧靜,留下漫天的星辰,那是誰的歌聲,從遙遠處傳來?
《平湖秋月》原本是一首粵曲,源於北方小調《閨舞》,後來經過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改編成為民族樂曲,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
清新明快、悠揚華美的旋律,描寫的是杭州西湖的美景。西湖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整個西湖好像是一個童話世界。寄託了人們嚮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願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泉映月》是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生活潦倒,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便流落街頭賣藝。有人說,這是他生活的寫照,他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音符。憂傷又深邃的樂曲中,流露的是傷感愴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用心體會,你會發覺樂曲時而沉靜,時而躁動,像極了波瀾起伏的人生。
北宋的著名詞人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流傳千古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後來由梁弘志先生為詞譜曲,並將歌曲命名為《但願人長久》,由著名歌星鄧麗君來演唱。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寫這首詞的時候,蘇軾想起與家人的別離和自己的坎坷,中秋對月,難免抑鬱惆悵。但他是個熱愛生活的人,用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這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探討著人生的意義。
《彩雲追月》是著名的粵音曲譜,風格輕快獨特,描寫的是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鬆與愜意。整首曲子,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仿佛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意趣盎然。
「彩雲追月」的景象寓意是仙人駕著五彩祥雲奔向月宮。有一些古典文學著作當中常有仙人駕彩雲的描述,而這首曲子描寫的正是人們心目中的月宮仙境。
▼
-END-
撰文 | 姜悅(實習)
編輯 | 西小貝
天津文藝廣播(wenyi1046)
有滋有味 樂在其中
收聽頻率:FM104.6 AM1098
新浪微博:@天津文藝廣播1046
微信公眾平臺:天津文藝廣播 | wenyi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