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 高凱)4月11日,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交響樂之春」拉開精彩序幕。首先在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奏響曼妙交響的是由我國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這支締造了7次旅歐巡演奇蹟的樂團,在開幕音樂會上先後奏響了張千一、德沃夏克、普羅科菲耶夫的中外交響名曲。
2008年開始,國家大劇院通過四屆精心打造的「中國交響樂之春」為國內各大交響樂團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力推中國交響樂作品、中國青年指揮家與演奏家,為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不遺餘力地貢獻力量。今年的「中國交響樂之春」更是南北樂團薈萃的盛宴,11支大陸樂團,1支臺灣樂團共同奏響「中國交響最強音」。特邀加盟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將在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的帶領下,為「中國交響樂之春」帶來活躍的國際元素。同時,12位中外優秀指揮家,11位演奏名家新秀共聚,讓每一場的演出都精彩紛呈。國家大劇院推出萬張80元惠民票,更是期望廣大觀眾能親近美妙的交響世界,從曼妙交響中感受湧動的藝術暖流。
五彩雲南歐陸風情
北交呈現色彩斑斕的交響世界
在「中國交響樂之春」的舞臺上展現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一直是國家大劇院「中國交響樂之春」的一大亮點。因此,在北京交響樂團的開幕演出中,譚利華與樂團首先為觀眾奏響的是著名作曲家張千一的《雲南隨想》。張千一為創作這部作品,曾多次到雲南的白族、藏族、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採風並與當地人一起居住,深諳當地的音樂精髓。在昨晚的演出中,特有的雲南少數民族音調在交響樂的編織下,展現出中國交響樂作品的無窮魅力。在領略了紅土高原風情之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與北交為觀眾奏響了德沃夏克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部極富斯拉夫民族色彩的作品,在呂思清與樂團絲絲入扣的配合中,讓音樂廳現場充滿了東歐的異域風情。樂團在下半場奏響的是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組曲的選段,美妙動人、豐富多彩的旋律,在樂團精緻華麗的演奏中讓在場觀眾深深陶醉其中。
對於本場音樂會中西合璧的曲目安排,指揮家譚利華說到:「優秀的樂團既要靠西方的經典曲目來歷練,同時,中國的交響樂團、中國的指揮家永遠都要認識到發展中國自己的交響樂,而且讓中國的交響音樂能成為世界交響樂之林的一支學派,還需要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的創作,需要樂團不斷地演這些中國作品。」
南北樂團名家薈萃
為觀眾呈現中國交響的饕餮盛宴
參與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全部樂團,有來自北方的7支樂團與來自南方的5支樂團,不僅形成了南北樂團的大會演,更是罕見的南方樂團大舉北上。在北交之後,在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舞臺上,還將有來自國內的11支交響樂團參演。來自北京、上海、廣州幾大交響重鎮以及天津、深圳、貴陽、臺灣等地的樂團在20餘天時間裡的匯聚,為觀眾帶來難得一見的交響饕餮。
22天的時間裡,指揮臺上集結了12位中外優秀指揮家,既有上世紀30年代出生的大師,也有「80後」的新秀。同時,呂思清、黃蒙拉、劉雲志、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雅倫、張金茹、王小星、袁芳、貝竹特·阿貝都萊默等演奏名家新秀將先後與樂隊激情碰撞,帶來協奏曲名作。特別是於紅梅、吳蠻兩位民樂演奏家的加盟更展現出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民族特色。從曲目來看,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整體安排可謂是中國交響與世界交響的對話。德奧交響經典、歐洲浪漫樂派精品,向觀眾展現色彩斑斕的交響世界;而創作於不同時期的10部中國交響作品,也將一一呈現,展現中國現當代作曲家在交響音樂創作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