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匯雲聚美佔據了非常大的比重,通過對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很多匯雲聚美夥伴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很好的應用這些知識為健康服務。比如在中醫中,五臟六腑出現了健康問題,人的面色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判斷人的健康狀況。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從扁鵲看病的這段記載看,扁鵲運用中醫望聞問切中的望診對桓公的疾病做出了準確的判斷。扁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醫,其望聞問切的醫診手法對後世影響巨大,沿用千年而不衰。
通過察顏觀色也可以了解健康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理臟腑,保持身體健康,今天匯雲聚美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那些判斷身體狀況的小妙招。
面頰發紅多為心火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紅色對應心,面色紅多與心有關,正常人面部健康的紅是由內向外散發的。如果出現面頰部兩團「高原紅」,一般是陰虛火旺引起,屬虛熱,通常會伴有心情煩躁、兩手心兩足心發熱。如果滿臉通紅,多是陽盛之發熱,屬實熱。
面色蒼白多為肺寒
如果面色蒼白可能是寒邪入侵,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氣血不暢引起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在面部表現為蒼白。
面色發青多為肝鬱
青色與肝相對應,面色青多與肝有關。肝主藏血、疏洩,能調節血液流量和全身氣機。肝好則氣血平和,面部血液運行充足,面色紅潤有光澤。如果肝的疏洩功能異常,或表現為疼痛,也可見面色發青。
面色發黃多為脾虛
黃色與脾相對應,脾胃功能好則氣血旺盛、面色紅潤。脾胃虛則面色萎黃,多為營養氣血不足所致。腸胃不好的人要細嚼慢咽改善胃腸功能,同時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損傷脾胃。
面色發黑多為腎虛
黑色對應腎,面色發黑多與腎有關。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五臟功能才能正常運行。如面色暗淡無光,發黑,面部皮膚粗糙,多是腎虛的表現。
好啦,今天的中醫藥小知識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各位匯雲聚美的夥伴們學到了嗎?匯雲聚美也希望大家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並影響到更多的人,將大健康的理念傳播到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