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瘋子先說自己的感覺。
這部電影很「姜文」。
無論是姜文的黑色幽默,還是姜文的浪漫,都在電影裡得到充分展現。
但對許多觀眾來說,《邪不壓正》不是能輕易對它的成色做出評價的那種電影。
它不是代入式的影片,不會提供我們所期待的那種「把自己代入角色」的觀影體驗。
它需要你思考、你琢磨、你回家坐在沙發上把電影復盤一遍才能回過味兒來——
哦,原來(可能)是這個意思
這是姜文的本事,大概全中國也只有他,有資本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觀眾思考。
邪不壓正
看完電影之後,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討論。
但他們討論的不是劇情,而是細節、人物、氛圍。
「三個爸爸裡到底哪個爸爸好?」、「那個保姆是幹嘛的?」、「彭于晏的裸戲到底有沒有必要?」
恍惚間,好像回到了那個大家一起討論詩歌、文學的八十年代。
為什麼不討論劇情?因為劇情確實很簡單。
復仇者、被復仇者、復仇原因、復仇方式,乃至復仇結果,觀眾都能提前預見。
那麼觀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迷糊的呢?
大概是從「打針」開始。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電影裡打針的情節一共出現三次,每打一次,劇情就會出現一次提速。
第一次打,李天然和唐小姐初次相遇,他發現她是朱潛龍的女人。
我猜測李天然給她打針的時候手重和拒絕唐小姐名片,和這都有關係。
第二次打,李天然和關巧紅初次相遇。
這回是李天然被打了鴉片,整個人飄飄欲仙,劇情也隨之亢奮,好像這一針是打在觀眾身上一樣。
第三次打和第二次間隔不久,李天然還沒緩過勁來,一時興起,把剛從根本一郎那偷來的大印「咣唧」一下蓋在了唐小姐的屁股上,說是為了測試朱潛龍的真心。
但真心從來不是測出來的,當你動了測試另一半的念頭,就要承受測試的結果。
而這個結果,通常都不太好。
果然,這場「科學的測試」仿佛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幾乎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卷了進去。
至此,電影的焦點不再是復仇主線,而是那一個個鮮明、有趣的人物。
姜文的電影向來是輕故事而重人物的。
哪怕是敘事性稍強的《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他都會用一些近乎荒誕的方式來塑造人物。
即便這兩部電影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但我依然記得喊著「大哥大嫂過年好!」的花屋以及剖腹取涼粉的老六。
《邪不壓正》也一樣,與其糾結裡頭的敘事、邏輯、節奏,不如換個視角,可能你的思路就打開了。
在《邪不壓正》的首映禮上,姜文說自己特願意仰視女人。
這話不假,起碼在他的電影裡是這樣。
片中的兩個女人對主角李天然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就像紅玫瑰和白玫瑰,一個教他灑脫,一個給他勇氣。
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唐小姐,不是因為她性感,而是因為她飽滿。
她是全片唯一一個擁有完整成長軌跡的人,甚至比主角李天然還要完整。
她雖然一出場就自帶荷爾蒙,一副交際花的樣子,但她最開始只是想朱潛龍娶她。
後來做了那個「測試」之後,朱潛龍在六國飯店當眾羞辱她,話裡話外都是性暗示,還抽了她一嘴巴。
唐小姐扇回去了,而且不止一下。
當時我在影院裡看得過癮,覺得這角色好有意思,明明是有傳統女性的一面,怎麼行事風格哪哪都透著現代獨立女性的氣質。
你打我我就打回去,你還不能有脾氣;
你在我屁股上蓋章,我就扒了你,蓋你一身的章,你也拿我沒辦法。
最後日本人打進城了,回頭一看,一個能打的男人都沒有,姐姐不伺候了,縱身一躍。
與其說是時代容不下她,倒不如說是她拋棄了時代。
至於片中另外一個女主巧紅,我覺得她更像是李天然的精神導師。
我甚至覺得她是李天然被打鴉片針之後臆想出來的人物,因為屋頂上的世界,充滿了虛幻和不真實。
李天然在上頭可以跑酷,可以騎自行車,可以認識小姐姐。
大家都說這是「李小龍闖進了卡薩布蘭卡」,可我怎麼看怎麼像是小蜘蛛穿越到了民國.
恰好李天然也是天真的美國boy,恰好他也要找爸爸,只不過小蜘蛛就鋼鐵俠一個爸爸,李天然有三個。
關巧紅和李天然大量的對手戲和臺詞,都是為了強化李天然復仇的動力,把故事拉回主線。
所以在李天然成功之後,她就消失了,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只留下一句:你走吧,我能找到你。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巧紅大概是確有其人,原型是民國時為父報仇的施劍翹。
但我仍然堅持他倆的戲份有一部分是虛幻的,那片美到不像話的屋頂,就是兩人精神的烏託邦。
說完女人,再說男人。
初看的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肯定覺得這部電影荷爾蒙簡直爆表啊!
別的不說,你看看彭于晏的胸肌、腹肌、屁股,emmm.
但大家千萬不要被這些東西迷惑了,全片對於男性的諷刺可以說是不遺餘力。
裡頭每個男性角色乍一看都牛逼哄哄,實際上都是色厲內荏的紙老虎。
藍青峰,說辛亥革命有他一份功勞,兩個兒子為國捐軀,所以救了李天然當養子。
理由是:天賜大恨,是棵好苗子。
和各路大佬稱兄道弟,卻連一個拿得出手的勢力都沒有,除了有錢之外,就剩一些黃包車夫了...
別說日本人,就是朱潛龍發起狠來,他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所以這個角色越是表現得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結尾看他就越滑稽。
朱潛龍,這個角色非常自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身份認同。
他弒師,編造謊言,成了英雄。
後來勾結日本人,想當皇帝,本質上也是為了尋求更大的身份認同。
包括在飯局上羞辱唐小姐,那本身就是一個男人為了所謂「面子」才會做出的反應。
看看他說的什麼話:「大老爺們說話你插什麼嘴!」、「你告訴他,我就是警察。」
滿滿都是自以為是的直男癌屬性。
還有那個根本一郎,你以為他很厲害嗎?
李天然和朱潛龍決鬥的時候,他就像個小丑一樣被安排在中間,嘴裡時不時喊著手下的名字。
當身居高位的人,失去了權力所帶來的附庸,那他同樣也只是個普通人。
至於咱們的男主角李天然,確實自身強大,像個超級英雄,但影片前半段卻反覆體現了他的膽怯與懦弱。
他有一萬次機會動手,卻始終猶豫不決。
說來好笑,一個以復仇為主線的電影,卻花了大半時間去表現他為啥「不復仇」。
他給自己找了無數理由:「美國爹、中國爹都不同意」,「不能一個一個殺,得兩個仇家一起幹」、「怕引發戰爭」。
說白了還是慫嘛!
您都能躲子彈了,幹掉這兩個跳梁小丑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至於這麼左右為難?
當然,李天然的「慫」才讓這個人物更加豐滿,也成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力量。
他的「慫」也暗合了姜文的那句話:「男人沒有經過女人的錘鍊是沒法成熟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要是沒遇見米蘭,指不定還要吹多少保險套呢...
說了這麼多,最後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話題——
《邪不壓正》到底好不好看?
負責任地說,我看得很爽。
當然我相信還是會有不少觀眾看完之後會產生疑惑,但沒辦法,姜文就這個脾氣。
他不是沒有能力把故事理順了講給你聽,《讓子彈飛》就挺好,可他覺得那樣沒勁兒。
他說:
《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給我的禮物,《讓子彈飛》是我給觀眾的禮物。
又說:
《太陽》是生活的本質,《子彈》是電影的本質。
證明他是能這兩件事區分開的,而且這麼些年好像越分越開了.
但如果實在看不懂咋辦呢?
我建議你多看幾遍。
第一遍看氛圍,第二遍看細節,第三遍配合歷史,嘗嘗「民國風味」。
看得越多,越容易有屬於自己的新感覺。
反正電影雖然是他拍的,但怎麼「翻譯」,你說了算。
況且,這種叫「姜文」的夢,也不是年年都能做。
下次入夢,估計又得四五年後了。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
左滑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你的點讚和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