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有55個國家在聯合國大會上反對在譴責法外處決所列出的受害者清單中保留同志群體。甚至在2011年6月人權理事會通過的那項裡程碑式的17/19號決議時,投票結果也只能說是險勝…幾乎在任何地方,絕大多數LGBTI人群仍是不可見的,某某領導人出櫃的這類故事,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即對今日的很多同性戀者而言,不可見性仍然是規範,普通人中的多數都未曾向父母或者在工作領域出櫃。恐同在很多社會中則變得更為開放,有時甚至被說成是最後一項可以被接受的偏見。」
——《同語·民間組織參與國際機制開展同志權益倡導》[1]
2015年11月,恰逢臺北主辦ILGA-ASIA(國際同志[2]大會)會議以及第十三屆臺北同志遊行,中國大陸的眾多同志組織也齊聚臺北,在參與多元深入的大會和激情四射的遊行之餘,也參與了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支持的同志組織使用國際倡導機制參與聯合國議程的研討會。
性傾向、性別身份和性別表達(SOGIE[3])是一個重要的人權概念,在二戰之後的聯合國層面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1945年,《聯合國憲章》中正式提出人權的概念,將促進和保護人權確定為聯合國工作的重要目標和指導原則,同志活動家在三個不同的方面爭取SOGIE的權利:1)不同政治體內的司法及準司法決定的不斷推進;2)在歐盟、聯合國、世界會議等不同政治體中圍繞SOGIE議題展開的鬥爭;3)藉助專家以及條約機構等機制的運作。在研討會上,對於SOGIE概念在聯合國層面的發展歷程的學習特別重要,早期的國際公約和《世界人權宣言》中,與性別相關的表達只限於「男人和女人」享有結婚和組成家庭的權利,以及婚姻的概念是一種特權。其中,幾個值得紀念的裡程碑日子,體現了在不同的經濟文化歷史背景下,對於同志和人權的不同理解和實踐。
1995年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女同志活動家的現身是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首次舉辦非政府組織論壇中,「女同性戀帳篷」、9月5日的女同性戀遊行,以及「性權」的提出,都是破天荒的。《北京行動綱領》最終確認婦女「有權利控制和自由並負責地決定她們的性,包括性健康與生殖健康,免於被強制、被歧視和遭受暴力等權利」。當時,有11個LGBTI 組織獲得了認證。這個認證是取得國際認可的起步,對LGBTI組織獲得聯合國的非政府組織諮商地位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歐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對於SOGIE議題的高度開放,將SOGIE議題作為單獨的新法條或作為更廣泛改革中的一項內容,對國際層面同志權益的促進有重要的影響。歐盟資助的ILGA-EUROPE通過遊說,以及歐盟內部改革者在議會中結成男女同性戀者組間聯盟,最終成功使性傾向納入歐盟的新條約中,還通過了一項要求禁止基於性傾向的就業歧視的政府指令,這條政府指令於2000年10月生效,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項禁止性傾向其實的國際立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SOGIE發展歷程中非常重要的「巴西決議」。在2003年,巴西向當時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交了一份「人權與性傾向」的決議草案,雖然得到了27個支持者,但是卻被其他保守國家故意拖延議程,導致當時無法進行表決。之後的6年間,經歷了LGBTI運動家大規模遊說、以及聯合國「南北問題」的政治考量與爭議,最後在2011年由南非提交了第17/19號決議,成為支持SOGIE權利的重要決議。
在研討會的過程中,來自中國大陸、香港以及臺灣等同志活動家就國內的同志倡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並且分享各自參與聯合國層面倡導的經驗。其中,中國同志組織分享了參與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審議情況、香港同志組織分享了參與國際公約的審議經驗,另外,還學習了中國殘障組織參與CRPD(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審議的經驗。研討會主要探討了三種對於民間組織最重要的人權機制,包括普遍定期審議(UPR)、特別程序以及國際人權公約。普遍定期審議制度是新成立的人權理事會最重要的一項機制創新,使人權理事會能夠通過UPR在每四年的周期內對所有的193個聯合國成員國的人權狀況進行審議。這是被審議國家與其他成員國和觀察國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促進國家間的相互學習。UPR對於中國的民間組織來說,是很好的機會,能夠通過這個機制,更直接與更有針對性地了解政府在相關議題上的立場,並通過提交信息或者出席會議等方式,參與到對受審議國的審議中,參與到國內和國際的倡導。
在研討會上,民間同志組織以及學者對於國際機制的參與有非常深刻的討論,其中包括對國際人權機制的利用、實踐和反思。國內目前的同志組織倡導漸漸取得了一些關注和裡程碑式的重要事件,比如「秋白起訴教育局的汙名同志的教科書」的立案和開庭、「男同志小振狀告非法心理諮詢機構的性傾向矯正治療案件」的勝訴等,對於揭示國內同志群體受到的壓迫和歧視,提升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認識,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和作用。同志組織如何利用國際倡導機制來參與聯合國的議程,在聯合國的層面上促進政府的政策完善、對婦女與性少數群體的去汙名與保護,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十多年的同志組織在地化發展過程中,民間組織意識到了與國家和政府的互動的重要性,因此更加積極地去探索在國內和國際層面的參與,從不同的方面來提高組織工作的效率和達成倡導的目的。目前,同志組織普遍生存狀況不佳,缺少持續的支持,使得倡導和服務工作難以進行;也有一些組織表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參與到這樣「高大上」的聯合國倡導之中。儘管如此,大部分的組織認為,做好自己現在的工作,紮實地了解在地同志社群的問題和需求,就是參與聯合國議程的第一步。這個第一步是最為關鍵的,因為沒有持續地對於社群的了解與調查,就無法得出社群的具體需求,也就無法站在社群的角度提出想要改進的方向。而有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的幫助,中國的民間社會參與,將會越來越多元和精彩。
[1]此文的關於國際倡導機制的參考來源此手冊。
[2] ILGA-International Lesbian and Gay Association, 國際女男同性戀協會(ILGA,InternationalGay, Lesbian,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Intersex Association,後稱ILGA)成立於1978年,在全球擁有超過一千個組織會員(organization member),及於一百多個國家,是全世界最大的同志組織。
[3] SOGIE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性傾向、性別身份和性別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