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這個亞子?」說不好普通話,連官都當不了 | 李楠

2021-02-13 搜歷史
本       文       約        4000        字閱       讀       需       要
看完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家對此產生了熱烈討論。還有網友說:「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很想發朋友圈給大家安利一下,但是打了半天拼音打不出那兩個字,我還是洗洗睡了。」另一位網友表示:「不知道哪吒的普通話發音,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先打一個『哪裡』的『哪』,再慢慢在輸入法裡找到『吒』字。」結果,大家一統計,光是重慶人便為「哪吒」這兩個字貢獻了9種發音:na zua、ne zua、na za、le za、la zua、lua zhua、e zha、luo za、nuo za。好吧,鬱悶的市政府只好下了一個公告,要求所有重慶轄區全力推廣普通話。其實關於普通話的笑話,在中國古代更多,因為當時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普通話,外地人交際起來,困難更大。這不,電視劇裡經常有這樣的橋段:「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啊」,這其實完全不誇張。那會兒的人說話,真的能聽出口音。夏朝和商朝人有沒有國家專用的普通話,由於資料太少了基本不可考。但到了周朝資料一下子就多了,也就變成可考的了。比如,在《尚書大傳》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周武王死後,周公攝政。在他攝政的第六年,當時越南的統治者越裳氏派人送來幾隻特產白雞,以示友好。那時候越南的語言和周王室使用的語言不通,而且根本沒人懂越南語。所以,越裳氏就找了「三象」翻譯,意思就是三種語言的翻譯各三人,這九個人先從越南話轉成諸越語(今浙江、福建、廣東古代使用的語言),再由諸越語轉為南方諸侯的方言,最後再由南方諸侯的方言轉成周朝王室京畿一帶的用語。

另外,春秋時期的吳越語言也不通。吳國在今天的江蘇南部,越國則在今天的浙江北部,雖然相鄰,但十裡不同音,兩國邊境的民眾們經常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得不可開交。周朝的中央官員們發現,無論是進貢問題,還是戰爭問題,亦或是其他問題,不少時候都只是因為語言不通而造成的。如果語言通了,那是不是就可以解決不少問題,而且還能讓周邊國家更尊重周朝了?所以他們創造出了一種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雅言。公元前770年,周朝遷都洛邑,洛陽話正式被規定為雅言的基礎語音。當時,幾乎所有的貴族們都會學這種雅言,目的就是為了跟小老百姓區別開來。就像近代的歐洲,英國上層貴族說法語,下層平民說英語;德國貴族發小舌音,平民發大舌音等等。而孔子當年講學時使用的,也是這種雅言,以標榜其貴族身份。

後來,歷朝歷代都延續了雅言這種語言。其中以洛陽話、金陵(南京)話、大都(北京)話為最多選擇的標準音。說到雅言,就必須要提到「反切」。在漢朝時,中國人還沒發明漢語拼音,朝廷為了推廣統一的官話,發明了三種學習雅言讀法。第一種叫「直音」,第二種叫「讀若」,第三種叫「反切」。直音是直接告訴某個字和哪個字的讀音完全一樣,這適合已經會讀一些字的人,但對於滿口方言的人基本沒用。讀若呢,就是擬其音注音,多用於擬聲注音的訓詁學術語,好吧,這完全就是書面語了,更難。因為前兩種讀法太難掌握了,所以人們又創造了「反切」,這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簡單說,就是將兩個字快讀,讀出來的音就是要學習的新字。比如惴字,音章瑞反,取章字的聲母zh,取瑞字的韻母ui,就是惴惴不安的惴了。據說這是當年佛教徒們發現梵語的注音法才發明出來的。不久,漢語拼音也創造出來了。唐朝漢語拼音達到30個,宋朝則是36個。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來源於歐洲的漢語拼音注音方案,共24個聲母,16個韻母。從此,反切讀音法才正式被取消。這是後話。反切讀音法在中國興盛了近2000年,不過它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將某個字認錯了,那就永遠拼不對正確讀音;第二,如果一個人分不出來一個字的聲母韻母,這個字便絕對念不準。

北魏的時候,有個大官,是個老花眼。老花眼就老花眼唄,結果人家還不愛戴眼鏡(當然可能也沒眼鏡給他戴)。這一不戴眼鏡,就鬧出了不少笑話。此人特別喜歡反切,在讀古書時候,看到有反切的字就跟著讀,可讀的時候他又因為看不清經常把字搞錯。比如有一次他讀《史記》,發現「顓頊」的「頊」(xū)下面寫著「許綠反」,可他一花眼,將「綠」看成了「緣」,結果「顓頊」就念成了「顓翲(piao)」。

這一念錯不要緊,他倒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找著了古人的錯處,於是大肆宣揚,讓身邊人也跟著他一起糾正過來。此後,他又多次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發現」。儘管大家都知道他念錯了,卻不敢和大官較勁,便紛紛錯著念。直到有一天,另一位較真的大官和他連續辯論了三天三夜,終於讓他明白了錯的是自己。在清朝的小說《鏡花緣》中也多次提到過「反切」,如唐敖一人行道過淑士國、黑齒國、白民國都有反切的存在,甚至書中有個岐舌國,更以「反切」作為立國之本。唐人筆記《御史臺記》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武周的時候,有個叫侯思正的衙役,雖然沒上過幾年學,卻因為告密被武則天封為侍書御史。他是一個典型的酷吏,經常對人屈打成招,朝中不少大臣都對他有怨言。有一年,武則天下令全國不許宰殺牲畜,侯思正審判完一個人,見到了武則天下達的聖諭,自己評論道:「今天已判定……,可是雞、魚、豬、驢俱不得吃,因為光吃米麵,如何得飽?」但他的雅言不過關,結果說成了:「今天已判定……,可是己與記樓居不得勊(kei),因為光吃弭(mi)滅,瑞何得飽。」

侍御史霍獻聽了他說話覺得特別可樂,便將原話轉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說:「我知道他沒上過幾年學,說話時候掐不對音。但問題這是我選的官員,即便是個傻子也得繼續讓他幹吧。」霍獻也就沒有再說話。直到後來,此人因為劣跡斑斑,最終在武則天倒臺的時候被李昭德所殺。當然了,為了解決不會雅言滿口胡言,以及不懂禮數的問題,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制定了《唐六典》,這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在《唐六典·卷四禮部》中記載,為了防止臣下信口開河或是說話念不準音,必須先進行禮儀的學習。這些禮儀的名字統稱「嘉禮」,在進行各種禮儀儀式前,必須先提前幾天去禮部學習。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那些從外國來的使者們,他們無論語言還是禮儀都不會,所以最好先準備準備再說。元朝滅宋後,由於其為蒙古人,便以蒙古語為國語。他們建都北京,後來便以北京(燕山以東,大致相當於今北京地區)地區的方言為「天下通語」。轉眼來到了明朝。當時雅言已經改為叫「官話」了。那時候,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官話為基礎,南京音為國家標準漢語語音。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調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正音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即便到了清朝前期,南京官話仍舊是全國通行的官話。但從清朝中期開始,北京話漸漸有了壓制南京話的傾向。雍正八年清朝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正式將南京話排擠了出去。而我們今天所說的以北京話為標準的普通話,便是在清朝中後期逐漸奠定基礎的。說到北京話為官話,我們必須說兩個標杆人物,其中一個叫做乾隆皇帝,另一個叫做康有為。因為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政權,所以在乾隆之前,清朝的朝廷中說滿語和漢語的都有,許多高官在通曉官話的同時,也必須會一些日常使用的滿語。但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有了一大改變,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是狂熱的漢族文化愛好者,幾乎漢族文化的點線面他都學習,同時還讓下面的人也學習。在他在位中期,朝廷上正式場合只說漢語,不說滿語,滿語只有在大典或特殊事件上才說。不久,他在雍正皇帝的基礎上,更是將北京話推廣到全國,要求以此為正式官話。

康有為,大家都知道,中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經多次向光緒帝上書,希望能變法革新,特別是在公車上書後更堅定了光緒皇帝要變法的信心。在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第一次光緒皇帝接見康有為的時候,康有為說兩個人足足談了兩個半小時,真有相見恨晚的意思。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根據另一位戊戌變法的重臣、後來商務印書館的董事長張元濟的書中記載,當時康有為與光緒皇帝僅僅聊了15分鐘就出來了,而且康有為出來時還是一臉茫然樣。後來大家分析,因為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而且在京的時間也不長,最擅長的莫過於廣東話,而光緒從小在深宮大院長大,講的一口宮廷的官方語言……什麼意思呢?兩個人其實是存在溝通障礙的。加之康有為初次面聖,難免緊張,一口的廣東話很有可能讓光緒帝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溝通尚成問題,更不要說相談甚歡了。如此,可以想像,當時的情形是有多尷尬。所以最開始光緒皇帝只給了康有為一個六品官做,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一些厚黑者認為,最後戊戌變法的失敗,估計也和方言不同,造成雞同鴨講也有一定關係。新中國建立後,為了統一各地方言,於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準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今天,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就是從此而來。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但是,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某些地方感嘆自己的方言越來越不被重視,紛紛打起了保衛方言的旗號。這也許就是對古早以前各地方言文化的一種懷念吧。

安卓用戶可設為置頂

-  推薦閱讀  -

李楠 | 中國古代女子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

李楠 | 史上最牛小衙役:偷情改變歷史進程

李楠 | 皇上叫外賣,會點什麼菜 

這是第 545篇文章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遊樂王子普通話還是這個亞子是什麼梗
    原標題:遊樂王子普通話還是這個亞子是什麼梗 常年戴著面具著裝花裡胡哨最近,《巴拉巴拉小魔仙》又火了尤其是常年戴著面具著裝花裡胡哨說得一口塑料普通話巴啦啦小魔仙裡的遊ne娃子,甚至傳言遊樂已經結婚了,而遊樂王子本人出來澄清了謠言,雖然結婚的事雨我們無瓜,但遊樂王子的塑料普通話卻成為了大家的快樂源泉
  • 巴啦啦小魔仙搞笑塑料普通話匯總 雨女無瓜/亞子等摸仙堡梗方言
    巴啦啦小魔仙搞笑塑料普通話匯總 雨女無瓜/亞子等摸仙堡梗方言 最近在網絡上非常流行巴啦啦小魔仙的塑料普通話的梗,例如雨女無瓜、
  • 你怎麼這個亞子?雨女無瓜!| 沸話
    相信有不少網友看到這個詞的時候一臉蒙圈,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懷疑自己和別人是不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作為時尚弄潮兒沸騰君(id:xjb-feiteng)麻溜地去查了一下,總算搞清楚了這個神奇的詞彙。「雨女無瓜」出自《巴啦啦小魔仙》真人版的遊樂王子之口。故事中,遊樂王子的人設是高冷王子,下巴永遠上揚30°至45°,戴一副面具,保持自身藍衣少俠的神秘感。
  • 雨女無瓜的真正起源是什麼梗 你怎麼這個亞子是什麼意思!
    最近在網絡上流行一個奇怪的詞語——亞子、你怎麼這個亞子,很多人看的是一臉懵逼,到底這個亞子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在發表言論的時候都會帶上「雨女無瓜」的字樣,懂的人秒懂,不懂的人只能到處尋到答案了。到底雨女無瓜為什麼突然火了?「雨女無瓜」一詞到底是怎麼來的?下面我們一起裡啊了解雨女無瓜的真正起源。
  • 不知道「雨女無瓜」是什麼意思?怎麼這個亞子?
    想必許多爸爸媽媽第一次看到或者聽到這個詞,都很難反應出小朋友說的到底是什麼吧,其實,大人不了解現今小朋友的世界,似乎是一個普遍現象,像下面這樣因缺思廳(interesting)的聊天,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
  • 同是普通話說不好,杜華笑點多,陳偉霆令人尊敬,蔡少芬卻遭吐槽
    ,連他們自己都邊說邊笑。讓你想不笑都難。甚至連她老公張晉都曾表示「受不了蔡少芬的普通話」。雖然看似缺點,但卻憑藉這個缺點順利出圈。,但幾年過去了,普通話還這麼差,一點都不搞笑」「而且還特別假」「她老公張晉也是內地人,普通話不可能沒有進步啊。」
  • 普通話都說不好的蔡少芬,會在這場25位姐姐直播pk賽中逆襲嗎
    ,連老公張晉都忍不住用重慶話調侃:「別個都說的,天不怕地不怕,鬥怕重慶人說普通話,喝別個(騙人),鬥怕蔡少芬說普通話。」,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她,和其他24位姐姐PK,勝算幾何?結果,所有人都以為她直接問她們是不是不火,空氣一度凝固。
  • 海陸說「這個世界隨時都要崩塌」唱出了她的心聲 喪喪的亞子超搞笑...
    海陸說「這個世界隨時都要崩塌」唱出了她的心聲 喪喪的亞子超搞笑der時間:2020-06-19 10:26   來源:重慶購物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陸說這個世界隨時都要崩塌唱出了她的心聲 喪喪的亞子超搞笑der 海陸說這個世界隨時都要崩塌這句歌詞唱出她的心聲了,加油,自信點,既然來了,那就做更好的自己迎著乘風破浪吧
  • 「你怎麼這麼笨,連海棠都養不好!」一句話,一輩子
    「你怎麼這麼笨,連海棠都養不好!」我從認識你開始,你就對我說:「你怎麼這麼笨,連海棠都養不好!」這句話陪我走過了一生的時光。 ——題記 壹 我第一次見你是在你十七歲的生日那天,也許你已經忘記了!
  • 廣東人為什麼說不好普通話?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有言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普通話。」確實,包括我們廣東人在內,也承認老廣的普通話不標準。或許是筆者自身原因,每每在廣東省之外的城市出差旅遊,一張嘴,對方則問:「你是廣東人吧?」自知言外之意——普通話不好,但從未介意,因為這是事實,重要的是,私以為廣普十分可愛。
  • 李楠送北京最大勝利!3個劣勢難以掩蓋,他只能場邊喝水緩解尷尬
    這場比賽可以說江蘇肯帝亞打得真的是非常恥辱,輸給別人就算了,輸給北京隊能輸這麼多,聯盟裡都罕見,這也是本賽季至今為止,北京隊取得的一場最大分差的勝利,輸成這個樣子,主教練李楠絕對是難辭其咎的。全場北京首鋼隊最終有12個人進入輪換,結果所有12個上場的球員全部都有得分進帳,王驍輝甚至都得分上雙了,而且他還能夠在搶斷之後完成一個雙手暴扣。
  • 為什麼胡建人縮不好普通話?
    微博上一位網友用標準的普通話,抒發起自己對大自然的敬畏:評論區開始群嘲福建人口音,而福建人表示:這不是我們福建口音,真的!!!我們福建人普通話沒有這麼好…… ▲這個瓢潑大盆傾盆大漂……好大的雨……▲上流君也遇見過執著又可愛的胡建人 福建人普通話不好總結起來就是5點:1、不會翹舌,如:吃(chi)說成ci;是(shi)說成si;
  • 李楠下放內線新星,除了給球員立規矩,也是在替自己兒子鋪路嗎?
    雖然本賽季才是李楠首次執教職業籃球隊,但因為球員時代出身八一男籃的緣故,所以李楠在管理方面信奉的是軍人作風似的嚴厲與鐵血。據某些球員透露,李楠不僅在日常訓練中非常嚴格,連平常的衣食住行也要求非常嚴厲。這次蔣浩然被罰的原因就是吃早餐遲到,加上比賽前因未帶球衣而錯過發車時間,球迷們或許覺得這只是兩件小事,但在李楠看來卻是不守規矩的大事,畢竟古話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吃飯坐車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怎麼指望球員在比賽中派上大用場呢?蔣浩然上賽季進入CBA,但只打了3場醬油。
  • 「你怎麼連媽都當不好?」
    身為媽媽誰不希望溫柔婉約,但路人自以為的一句話,總是讓母親一秒變「母獸」!面對路人粗暴的母職規訓,準備好你的盾牌,完美結束這話題。有了小孩之後,經常會讓人不自覺的從母親,變身母獸。生活中隨處都有一句話惹怒媽媽的例子,最常見的是聽到別人說:你怎麼沒有為小孩做更多?你怎麼沒有給小孩正確的東西?
  • 《甄傳奇》蔡少芬的普通話不好情有可原?
    說到宮鬥戲始祖的作品,一定是 但要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肯定是蔡少芬對皇后的詮釋。可能很多人覺得是不是蔡少芬演技不好之類的,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蔡少芬的普通話實在是太差,導致導演根本聽不懂蔡少芬到底在說什麼。 正因為如此,每次輪到蔡少芬的時候,導演都特別頭疼。
  • 《普通話小鎮》你的普通話怎麼這麼不準啊?
    大家好,普通話已經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在手遊中為了交流方便,經常設有語音轉文字的功能,但是這項功能有利有弊,對於某些普通話不太好的朋友們可能就不太友好了,有時候說一句話說了四五遍系統還是識別錯誤實在是讓人非常抓狂啊。
  • 日本電影:亞子的秘密
    借著化妝鏡的幫助,亞子搖身一變化身為22歲的女大學生。在這部亞子的秘密中,成年的亞子進入一家化妝品公司任職。可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她,在職場惹出一連串的亂子和笑話,此外更有嚴肅苛刻的女前輩盯著她,這滋味著實不太好受。幸運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總有一個人時刻給亞子以溫暖和動力。對方名叫早瀨尚人,是一個和藹可親、英俊陽光的大男孩,更是產品開發部門的精英職員。
  • 巴啦啦小魔仙們如今都成了這個亞子?「雨女無瓜」到底是哪裡口音!
    下面這個視頻,本姑娘不允許有人沒看過!這位藍衣服的謎之男人叫遊樂王子,算是這部女性向兒童劇唯一的男主吧……一時間關於他的表情包也層出不窮。但是本姑娘翻了翻他的微博,發現他一直在粵語地區發展,畢業學校是廣東的,公司是香港的,現居地也是廣州,大概就是因此才混合出了「這個亞子」的口音吧……
  • 彭于晏在內地拍這麼多戲,為什麼還是說不好普通話?
    在《演員請就位2》節目中,胡杏兒不僅普通話說得相當標準,還在表演中把口音無縫切換成了安徽方言,並且說得非常地道。我們熟悉的其他一些港臺藝人,也能把標普說得非常流暢,比如鄭少秋、金士傑、趙文瑄、李立群、張國榮、溫兆倫等等。為什麼他們能說好標普,而彭于晏就是說不好呢?
  • 怎麼樣自學普通話,怎麼自學普通話
    大家好,我是心涼老師,擁有播音,配音從業經驗10年,如果你想做聲優、播音、主持、配音偽音、電臺主播,想讓你的話變的好聽、耐聽、愛聽,想通過說話賺取到一份不錯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