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還記得前段時間我們聊過的鞠婧禕嗎?
當時波妹說她無論什麼劇造型都一樣,戲路堪憂。
今天,波妹要鄭重的給鞠婧禕道個歉:
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你在各個劇中造型相似,妝容雷同,我不知道整個國產劇行業如今都這樣……
對不起,鞠婧禕,我不該獨獨罵你,因為——
如今國產劇的古裝,都該罵!
打開當下熱門的視頻網站——
這一波又一波的連連看轟炸,你能分辨出幾部劇?
這還沒完,還有接下來即將熱播的幾部古裝。
男主造型大都是這樣的:
髮型and髮際線瘋狂撞車宋威龍的吳亦凡:
複製粘貼百裡屠蘇的李易峰:
還有造型無限copy各大魷魚須男主的陳偉霆:
無論仙俠還是武俠,玄幻還是甜寵,
男主通通都是一樣的半扎丸子頭,一樣的黑長直。
難道貴圈的發套也有男主世襲的傳統嘛?
OK,就算是男性角色可以用造型不多一貫使然的原因糊弄過去,
那麼這清一色的半梳半披女性角色又是怎麼回事?
尤其是古裝劇大拿楊冪的眾多造型:
不可否認,造型和臉都是美的。
可就算是把這N多部劇當成一部,是不是也不違和?
還有另一位大拿趙麗穎。
新劇《有翡》的造型無死角繼承《楚喬傳》,實在難掩妝造複製粘貼圖省事的嫌疑。
所有古裝劇都被裝扮成一個模樣,宛如流水線產品。
仔細想想,國產劇的妝造設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味的呢?
歷數了這麼多年的國產古裝劇後,波妹竟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這變味的國產劇美學,其中還分著兩個派別。
第一派:出奇制勝華麗浮誇派。
時間還得倒回十年之前。
那時候tvb的宮鬥劇百花齊放,尤以2009年《宮心計》最為出圈。
而這部劇,也對內地古裝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國產劇不僅在宮鬥題材上極儘可能的模仿參考,
就連劇中浮誇懸浮的造型也學了個十成十。
你瞧,姚金玲這高調眼妝、聳立披肩,三好那金銀釵飾、擎天髮髻,
不正是《活佛濟公》+《薛仁貴王寶釧》+《封神演義》的妝造靈感來源嘛?
黃漆打造的厚重首飾,搭配一柱擎天的重型髮髻,再佐以永遠金碧輝煌的背後場景。
這樣的美學設計,不僅時刻考驗著觀眾在刺眼金光中找到演員人臉的耐心,
也變相選拔著演藝界「脖頸舉重」女子組冠軍。
浮誇派美學,用心良苦矣!
這還沒完,與此同時,浮誇派的另一條支流「死丫頭分派」也在有條不紊的發展。
2011年,一匹黑馬《宮鎖心玉》殺出重圍。
《宮》的爆火,也讓於正在編劇才華之外,又找到了自己關於美學的自信。
於是在接下來的作品中,於正將《宮鎖心玉》的浮誇美學極盡所能的作出延伸與發展。
飽和度之高,色彩之繁多。
到了《宮鎖珠簾》,甚至已經到了「觀眾不帶墨鏡就無法堅持看完」的地步。
浮誇派美學的欣賞門檻,不可謂不高!
當然,此後還有紛紛效仿的各大浮誇派教眾。
什麼《錦繡未央》:
又什麼《武媚娘傳奇》:
不再一一贅述。
第二派:萬筆不離其宗張叔平派。
或許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大爆,讓一眾國產劇主創看到了爆款的希望。
在前赴後繼的擠進仙俠題材跑道的同時,大家也將以張叔平為首的造型設計理念奉為金科玉律。
於是國產劇不約而同的規範起了各自劇中的女性角色造型。
放眼望去,女主表現驚鴻一瞥,一定是中分披髮+紗裙飄飄;
女主表現颯爽英姿,一定是梳高馬尾+中性服裝。
女主發育到後期端莊穩重,一定是濃妝紅唇+盤頭髮冠。
尤其是這個,房產都搬到頭上了?
如今國產劇妝造套路,大都如此。
年底到明年這一批待播劇也未能逃過這一套路。
《千古玦塵》的周冬雨:
《鏡雙城》的陳鈺琪。
也不管每個演員究竟適不適合,總歸就是一個套路往上堆。
好看了就是妝造加分,演員絕美;
不好看觀眾就吐槽演員長得不給力還非要演絕世大美女。
噫!
看看這造型,我都有預感周冬雨一定會被噴的極慘!
到這波妹不禁疑惑,難道我們真的沒有拿得出手的妝造了嗎?
87版《紅樓夢》,從小姐到丫頭,421個人物個個不同。
在沒有前例能夠借鑑的情況下,楊樹雲老師憑一雙巧手生生造出了大觀園中美而不同的金陵十二釵,精彩而經典。
95版《武則天》中,毛戈平憑「換頭術」成就了劉曉慶。
武則天14歲到83歲,從骨相到皮相的調整改變,女皇的一生,躍然屏幕。
還有劇中其他美人百花爭豔。
東方美人的古典風韻,展露無遺。
就算不說經典,那仍舊也還有早期張紀中的金庸三部曲。
那時候的劉亦菲是這樣的:
這樣的:
可如今卻變成了這樣:
豈不曰明珠蒙塵?
還有靠古裝發家的唐人。
「聊齋美」:
「仙劍美」(早期):
到了如今竟然變成這樣?(無限接近於正風有沒有?)
櫃中美人劇照
從前條件簡陋尚且能做出精品,怎麼到了條件越來越好的當下,古裝劇的質量反而倒退了?
我想,還是在於「用心」二字。
在求快求省,心浮氣躁的當下,又有幾個願意花時間花錢認真做事的人?
不用心,只想著複製爆款,題材撞車、劇情雷同、造型復刻,
結果自然是千篇一律,審美倒退。
要問有何對策——
騷凹瑞,行業現狀,本就如此。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要想在這千篇一律中獲得片刻喘息。
或許大家能做的,就只有N刷那些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