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敢寫《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因為怕寫崩,正如電影在籌備到拍攝的過程中更換導演,停拍多次一般,電影上映後毀譽參半。
135分鐘的電影膠片,又如何裝得下Freddie傳奇的一生?
可能有人不知道《波西米亞狂想曲》,也有可能有人不知道皇后樂隊,但是,當「We are the champions」激昂澎湃的旋律響起時,當「We will,we will rock you」節奏律動拍打時,熟悉感油然而生,此時,你一定要認識皇后樂隊(Queen)。
如果皇后樂隊與我們錯過了時代,那麼我們一定不能錯過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
雖說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風評毀譽參半,但是絲毫無法阻擋皇后樂隊的魅力,電影在北美上映後衝破8.5億美元,更是在奧斯卡中,主演拉米榮獲影帝,影片更是獲得了最佳剪輯獎、最佳混音獎、最佳音效剪輯。
皇后樂隊在上一個世紀的榮譽,在這個時代依然發光閃耀。
皇后樂隊成立於1971年,弗萊迪在取代了微笑樂隊的跑路主唱後,重新跟原樂隊吉他手布萊恩·梅、鼓手羅傑·泰勒、貝斯手·迪肯組建了皇后樂隊。
天生多了四顆門牙使弗萊迪的音域更廣,音域可以跨四個八度(正常人最多只能跨兩個八度),使得樂隊如重生一般,更是重新命名了樂隊「皇后樂隊」,這是一個傳奇的開始。
在成立皇后樂隊的前期,弗萊迪也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瑪麗·奧斯汀,在皇后樂隊從初創到全球巡演的崛起,瑪麗一直陪伴著弗萊迪,願意跟弗萊迪共同度過艱苦的初創時期,也能在皇后樂隊紅了之後一直陪伴,兩人生活甜蜜直到訂婚。
《Love of my life》這首歌正是弗萊迪創作給他一生的摯愛瑪麗,同時也是皇后樂隊所有歌曲之中唯一一首情歌。而在弗萊迪去世後,骨灰一直交由瑪麗保管,弗萊迪埋葬在何處,也只有瑪麗得知,皇后樂隊一半的歌曲版權,也是弗萊迪留給瑪麗最珍貴的遺產。
皇后樂隊的成功,不但來自於樂隊所有成員的才華,更是由弗萊迪的自信與夢想的執著,在皇后樂隊未紅之時,成員窮困潦倒,因為沒錢出不起一張專輯,連紅的可能性都沒有。
但是弗萊迪告訴所有人,「問題在於,我們的目光不夠長遠」,所以他破釜沉舟,把能賣的全賣了,最後在錄專輯時被唱片公司發掘,成為了皇后樂隊傳奇的開端。
在被唱片公司發掘到發行方要求皇后樂隊把歌曲模板化之時,弗萊迪和他的樂隊一致拒絕,他們要求Queen要有其獨有的風格。
因此在一個鄉間的別墅裡,遙望著寧靜的田野,弗萊迪眼中閃著淚光,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主歌在鋼琴前指尖彈奏而出,神來之作。
雖然被唱片公司發掘併到全球巡演,皇后樂隊開始閃耀出巨星的光芒,但皇后樂隊真正成名的歌曲,是《波西米亞狂想曲》,歌曲長達6分鐘,並且在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的搖滾以及歌劇、詠嘆調、合唱、金屬等音樂元素,他的風格華麗、古典、卻又保留了搖滾的風格,甚至在當時是使用軌道最多的一首歌。《波西米亞狂想曲》是皇后樂隊獨有的創作,後無來者。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前奏甚至在弗萊迪未紅時期就已經萌生了,電影裡,在於瑪麗共度時光時已經在鋼琴上簡單彈奏過,這是弗萊迪與生俱來的旋律。
《波西米亞狂想曲》時期,是皇后樂隊的巔峰。但在同期,弗萊迪發現自己是雙性戀,也迎來了皇后樂隊乃至弗萊迪人生最灰暗的一段。
與瑪麗坦誠雙性戀的是時候,瑪麗離開了這個才華橫溢但內心敏感孤獨的孩子。隨著瑪麗的離去,弗萊迪感受到無盡的孤獨,他雖然才華橫溢,但內心卻是個敏感孤獨的孩子;弗萊迪一直視親人和朋友是生命的全部,但他又散發出無處不在的孤獨感。
他起高樓,他宴賓客。
所有人都愛他,但沒有人最愛他。
為了填補他內心無處安放的空洞,他陷入了無盡的頹廢,他為了掩飾自己無盡的孤獨,選擇跟助理保羅在一起,然而保羅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他開始把弗萊格與世隔絕,把弗萊迪帶入無盡的頹廢當中,他們開群趴,亂搞,酗酒,吸毒。
皇后樂隊的成員離開了他,他患了愛滋,他成為了一個真正孤獨的人。
在無盡的黑暗當中,弗萊迪一生的摯愛瑪麗,再一次把他從地獄中救出,告訴弗萊迪你並不屬於這種生活,弗萊迪審視到自己被保羅所蒙蔽,發現自己被保羅控制,當機立斷離開了保羅。
而也迎來了保羅的報復,保羅向公眾和媒體公開了弗萊迪同性戀的事實,隨即弗萊迪被醜聞(當時是歧視同性戀的時代)淹沒,但是弗萊迪已經不在乎了。
「我不需要同情和懺悔,我就是要活成我自己,活成他媽的弗萊迪」。
他重新追回自己昔日共進的樂隊成員,重新組建了樂隊,得到樂隊成員的原諒。隨即迎來了史上最偉大的演唱會「LIVE AID」,也被媒體稱為是音樂改變世界的一天、搖滾史上最偉大的LIVE現場。
「LIVE AID」皇后樂隊演唱的這20分鐘,同時也是弗萊迪與生活和解的20分鐘。
在出演「LIVE AID」前,弗萊迪回了一趟家,表示自己創作音樂的價值,給世界帶來的貢獻,得到父親的諒解,父子和解。影片的同時,也敲開了吉姆·赫頓的家門,這是一位陪伴弗萊迪直至逝世的伴侶。
站在「LIVE AID」的臺上,面對著7萬人的歡呼,迎著餘暉。皇后樂隊仿佛要將他們畢生對搖滾的堅持,對生活的無奈與苦悶,對樂隊崛起的艱難與坎坷,融入到歌聲用與7萬觀眾一併呼喊。
「LIVE AID」譯名「拯救生命」,不但是拯救埃塞爾比亞的難民,也是拯救自己。
《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一部粉絲向的傳記電影,1:1還原了「LIVE AID」這20分鐘,從任何細節到拉米的表演,近乎完美的復刻,把皇后樂隊從上個世紀的那個時代拉到了2018年,讓我們又有一次重新認識皇后樂隊的機會。
就本身電影看來,並沒有網評的如此不堪,要將弗萊迪及皇后樂隊的一生融入到一部電影中,實為困難,如果只選擇某個時期的皇后樂隊來拍,那恐怕粉絲的罵聲會更大。
電影把皇后樂隊的創立,到走紅,到弗萊迪灰暗的時間,再擠壓到最後20分鐘「LIVE AID」的爆發,敘事流暢,人物塑造可圈可點,故事完整,並且電影的剪輯、配樂、音效都達到了頂級水平。
皇后樂隊是一支偉大的樂隊,這支樂隊偉大的靈魂,通過《波西米亞狂想曲》,再次帶我們聽一場皇后樂隊的演唱會。
如果這一生只可攜一首歌到下一世,我會選《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