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君在三坊七巷同利肉燕老鋪,給錢塘小學屏北分校學生講解如何製作肉燕。
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文 葉誠/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華老字號第五代傳人、中國名小吃製作大師、福州市勞動模範……最近,她又獲得中國美食最高榮譽獎——「金鼎獎」的經營創新獎。她就是福州百年老字號同利肉燕第五代傳人陳燕君。
這位「80後」掌門人,年紀不大,卻活得通透。6日上午,記者在澳門路3號的同利肉燕店鋪採訪了她。
打架子鼓好手
接手百年老字號
陳燕君其實是學音樂的。她是打架子鼓好手,大學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打擊樂專業,是福建省第一支女子打擊樂團「鳳之旅」的樂手。
畢業後,陳燕君隨樂團天南地北地跑,追逐音樂夢想。她悄悄告訴記者,從小到大,她都沒和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提過自己家裡有個百年老字號。
「鼓棒和木槌有天壤之別。我從小其實很排斥家裡經營的這個老行當。在那時不懂事的我眼裡,肉燕不就是和福州傳統魚丸一樣的街邊小吃嗎?」陳燕君說,直到一次親身經歷,她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
2006年春節前,同利肉燕和往年一樣,到了最忙碌的時候。陳燕君也在家幫忙。冬季的福州陰冷潮溼,而那時燕皮製作還沒有烘乾機等現代化機器幫忙,純靠風扇吹,所以產量有限。鋪子裡的所有人都是凌晨起來工作,燕皮製作就緒再開門。
「我記得很清楚,五點半我去開門,開門的一剎那,我被門外的景象震驚到了——那麼早,天都還沒亮,鋪子門口已排起長隊。那時我終於明白,肉燕對於福州人來說是年的味道、家的味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陳燕君說。
一直想要逃避接手老字號的陳燕君,終於在2007年生日當天,給父親陳君凡發了條簡訊:「爸,我不打鼓了,我來學做肉燕,你給我5年時間,我一定好好學,讓爸媽5年後可以放心去環遊世界。」
緊跟時代步伐
線上銷售紅火
陳燕君在日復一日學習捶打肉燕技巧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能讓百年老字號煥發新生。
「一個做攝影的朋友和我說他開了一家淘寶店,賣攝影器材,銷量做到全網第一。朋友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陳燕君果斷開起了同利肉燕的淘寶店。
初創階段,貨品拍照、陳列、包裝、發貨、客服全都是陳燕君一人包辦。隨著電商經濟的飛速發展,同利肉燕也搭上了「快船」,營業額逐年攀升。
近兩年,福州本土新零售業興起。陳燕君又帶著同利肉燕進駐餓了麼、樸樸、永輝、京東商城、微小店,再一次拓寬了同利肉燕的線上銷售渠道。
今年,陳燕君主動提出做線上直播帶貨活動,參加了「非遺日直播」「天貓直播」「東街口直播」等活動。
陳燕君自豪地告訴記者,據她初步統計,今年同利肉燕的線上銷售額將趕上實體銷售額,瓜分半壁江山。
開發速食燕絲
支持抗疫獲好評
上百年來,同利肉燕一直都保持著前店後作坊的製作加工模式。2012年,對食品安全要求嚴格的陳燕君在西園村創辦了同利肉燕的第一家工廠。
年初,舊廠搬遷,陳燕君在閩侯鐵嶺工業區完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廠建設,用來生產加工肉燕。
陳燕君還聯合高校食品研發團隊對肉燕進行升級創新,增加了香菇、鮮筍等口味的「新式肉燕」,並採取FD凍幹技術研發了開水衝泡的速食燕絲。產品迅速投放市場支持抗疫,得到廣泛好評。
這個月初,同利肉燕在鐵嶺工業區的第二條燕絲生產線投產了。
「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折騰』,甚至我爸爸都覺得我可以不用這麼辛苦,但我始終相信,老字號也需要『合群』,不主動擁抱新時代,老招牌也會被淘汰。」陳燕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