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香港「禁地」,如今竟成為藝術青年的聚集中心?

2021-02-28 日和手帖

本文授權轉載自知中 ID:ZHICHINA2017

關於香港警察和監獄題材的電影,可能你已經看過很多了。但是香港警署和監獄你是否有想過親自去觀摩?

位於香港中環的警署建築群,俗稱「大館」,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至今已177年的歷史。港片《英雄本色》《美少年之戀》《寶貝計劃》等都曾在這裡取景。

作為目前香港大型古蹟保護項目之一,經過10年的活化工程後,「大館」近日重新對外開放,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化娛樂活動,成為了藝術愛好者的新晉打卡點。

經過活化工程後的「大館」,佔地1.36萬平方米,地處寸土寸金的港島中環荷李活道10號。

除了兩座全新的建築物,原有的16 座古蹟及多個戶外空間均被修復活化,包括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已婚警察宿舍等。

△經過活化後的「大館」建築分布圖

一面面紅磚牆、一件件老物件、一間間舊房,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1841年,英軍從現在的上環區域登陸香港,並興建第一棟公共建築物——域多利監獄。同年,在荷李活道設置裁判署,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

1864年,營房大樓正式落成,成為警隊總部。中區警署建築群開始同時發揮警署、裁判司署及監獄的功能,成為香港執法核心。

1919年,座落營房大樓北面的前中區警署新總部大樓落成,面向荷李活道的大樓正面屬新古典復古設計。

1931年,胡志明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其後一直收監於域多利監獄。

△前中區警署新總部大樓

△中央裁判司署於1912年至1914年間改建,新建築設有兩個法庭,並於1915年4月展開首個審訊

1979年中央裁判司署正式結役後,建築物在1980年被最高法院暫時使用。1984年,原中央裁判司署建築結束其作為法院的功能,後來警隊和入境處曾分別把辦公室設在原中央裁判司署建築。

 

前中區警署和域多利監獄分別於2004年和2006年結役。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資助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非牟利計劃,「大館」項目正式啟動。

△活化前的前中區警署

△活化後的前中區警署

為了讓人們能夠時光倒流,感受歷史的韻味,過去的紅磚牆、花崗巖牆、雕塑、巨型石柱,以及傳聞只有警隊高層才得以品嘗的老芒果樹等,都被完整保留下來。

警署大樓作為建築群中最宏偉的地標,其後方有一個寬廣的檢閱廣場,裡面有一棵至少60樹齡的芒果樹,每2到3年芒果樹才有一次收成,因此警隊會流傳「每次收成就代表有人要升遷了」的傳說。

此外,因為收成不多,這棵芒果樹結的芒果傳聞多年來只有警隊高層才能「享用」。作為警隊的集體回憶,據悉在進行活化工程時,警方就曾「點名」不能讓芒果樹有任何差錯,「要活生生、健健康康地生存」。

△檢閱廣場上的芒果樹

警署大樓是一座紅磚建築,而整個復修工程中,雖然成功保留超過100萬塊舊紅磚,但仍有超過4萬塊紅磚損毀嚴重。為了恢復原貌,工程師特意前往英國,尋覓當時製造舊紅磚的工廠,並運回香港替換。


△被修復後的紅磚牆

為保留原有感覺,部分監獄內部完整保留了下來,並延續昔日傳統,不設空調,人們可在狹窄的空間內感受到囚房「夏酷熱、冬刺骨」的艱苦。

除了活化歷史建築外,「大館」還新建了一個「大館當代美術館」,建築採用現代摩登設計,以鋼材和混凝土建成,外牆用再生鋁磚砌成,環保之餘又極富現代工業感。

此建築是由知名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MEURON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場館「鳥巢」就是出自他們的手筆。

HERZOG & DEMEURON更以「現代建築美學呼應古蹟建築的磚造建築」來形容新建的場館。館內的旋轉樓梯和布局設計特別適合拍ins大片。

△大館當代美術館(右邊黑色建築)

△ins熱門打卡點:美術館內的旋轉樓梯

大館當代美術館除了會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機構及藝術團體合作,呈現香港當代藝術的展覽和藝術活動。亦委約不同的藝術機構創作一系列公共藝術作品,於中區警署建築群內的各處呈現。

以目前的重點展覽《大館一百面》為例,館方在建築群中的警察總部大樓內重建了舊時香港中環,並採訪了一百位被不同領域的人物,包括有前警務人員、前懲教署職員、釋囚、老店店主及中區街坊外,還有攝影師、記者、建築師、歷史學家、導演等等,希望以不同的角度,娓娓道來大館和中環的故事。

將這100個不同聲音、故事融入互動展覽,通過動畫、行為藝術、影片及錄音等方式將口述歷史具象化,生動地構建出當年大館內外的原貌。

在「行大館」「逛大館」「入店鋪」「望中環」及「去茶記」等5個展區內,人們可了解到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歲月及中區老店的興衰變遷。

△用霓虹燈展示中環的歷史店鋪名稱

△迷你人偶展現歷史情境

△展出各式寫實插畫

此外,「大館」的其它建築也均會化身為表演、劇場、音樂、舞蹈及電影放映場地,為香港藝術家提供表演機會,同時讓人們能夠在午間棟篤笑和街頭表演中化解鬱悶,或在迷你音樂會中放鬆療愈,放下日常束縛,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

 

△定期舉辦的音樂表演

 

為了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大館還邀請了一眾生活品牌進駐,包括建在大館監獄操場旁的Behind Bars、領導全球的藝術圖書出版商書店TASCHEN、 擁有40年歷史的私定服裝鋪阮氏洋服和各類代表中式文化的商店,使得大館文化體驗之旅變得更豐富精彩。

△建在監獄裡的餐廳酒吧

△有40年歷史的私定服裝鋪阮氏洋服

△TASCHEN書店

在「大館」你可從各種形式的歷史故事空間、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和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探索這裡逾170年的歷史,也能在新式的設計與活動中了解當代藝術的魅力。

下次去香港,不妨去這裡感受歷史與文化交匯出的精彩火花吧!

INFORMATION

大館TAI KWUN 古蹟及藝術館

地址: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開放時間:上午11點至晚上11點

參觀預約網址:https://www.taikwun.hk/

文 | 煎釀三寶@知中ZHICHINA 

image @ 大館taikwun 

 https://www.taikwun.hk/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 O N T A C T 

 hiyori2018@foxmail.com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日和手帖的第11本書

《聽!宇宙的聲音》全國熱售中

購買方式:

京東╱噹噹╱亞馬遜╱淘寶╱天貓╱全國書店

或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書連結


相關焦點

  • 以文創築城,金林·J+藝術中心「Art NOW!」藝術季啟幕
    從5月19日開始到6月9日,為期3周的「Art NOW!」藝術季將呈現在城東的一個「盒子」裡——金林J+藝術中心。為成都熱愛藝術的青年帶來6場形式主題多樣、強調體驗參與的藝術活動:3場演出藝術工作坊、2場愛思藝術沙龍、1場當代藝術展。金林J+藝術中心,由「金林文化」設立。J+,是「金林文化」產業矩陣裡,最受關注的青年藝術生活方式品牌。
  • 潮流玩具大師 Eric So 談玩具如何變成藝術 | 富藝斯特別呈現「香港製造:潮流藝術」
    我從來沒有刻意要成為藝術家,小時候就喜歡畫畫,讀書時修讀了設計。畢業後,我加入廣告公司並開始繪畫,後來更嘗試創作玩具和人偶。我純粹利用自己的嗜好,透過繪畫、人偶、時裝和其他物件作為媒介與大眾溝通。所以,當你問我「從哪時開始視自己為藝術家」或「如何成為藝術家」,我沒有肯定答案。今天,我是藝術家嗎?昨天呢?未來我也是藝術家嗎?
  • 暢銷電玩《邊緣禁地》改拍電影!50歲影后布蘭琪逆齡演「莉莉絲」
    暢銷全球的電玩《邊緣禁地》將改拍電影,今年50歲的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琪將飾演中年齡看起來不到她一半的魔女「莉莉絲」。▲凱特布蘭琪片約不斷,更將擔任今年威尼斯影展(9月2日—12日)評審團主席美國專業影視媒體「綜藝報」(Variety)報導,繼《生化危機》、《古墓奇兵》之後,好萊塢再興改拍電玩電影風,暢銷全球5700萬套的超牛電玩《邊緣禁地》,確定將被拍攝《飢餓遊戲》的「獅門」公司取得版權改編搬上銀幕,更大的「驚嘆號」是:女主角「莉莉絲
  • 「希見」合肥青年戲劇節x北京蓬蒿劇場x臺北牯嶺街小劇場x合肥大地藝術中心
    合肥青年戲劇節 x 北京蓬蒿劇場 x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 x 合肥大地藝術中心 x【江湖戲班】6月3日14:00-21:30臺北小劇場工作坊(不對外開放)蓬蒿劇場獨立承辦的戲劇節有:「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北京東城青年戲劇演出季」、「北京-上海雙城記戲劇交流活動」、「北京國際獨角戲戲劇節」、「亞洲文化視野-北京·香港·臺北·新加坡-四城市旅程藝術節」、「中日舞蹈論壇」、「丹麥-中國兒童戲劇節」。蓬蒿劇場是國際性劇場。常駐劇團包括北京極具知名度的「北京演員工作坊」、「北京IMPROV」、「北京國際戲劇體驗機構」。常年上演歐洲、北美最新劇目。
  • 「希克獎2019」得主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的研究學人公布
    他近期的個展包括:「使飽和」(上海沒頂畫廊,2019)、「居住的方法」(上海chi K11 美術館,2018)、「切片裝置」(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2018)、「半說半唱」(倫敦蛇形美術館,2017)、「在家」(武漢剩餘空間,2016)。
  • 「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評選(2018)投票正式開始啦!
    二十一萬港漂都在這兒今年11月1日,第三屆「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評選(2018)正式開始了!
  • 2018「後青年音樂節」全陣容公布
    昔日我曾蒼老,如今風華正茂。POST YOUTH 10TH ANNIVERSARY PRESENTS 2018「後青年音樂節」「城市從未有過的風景」Happy Together!在現場視覺美學設計上,將布以霓虹之景,打造似曾相識卻又在城市之中從未見過的青年聚集的場景。
  • 「水墨心境—吳謙作品展」亮相杭州寶龍藝術中心
    12月12日,青年藝術家吳謙在杭州的首個個展「水墨心境—吳謙作品展」在杭州寶龍藝術中心舉辦了隆重的開幕典禮。此次展覽由寶龍文化主辦,杭州寶龍藝術中心承辦。展覽展出藝術家吳謙近些年創作的四十餘件「墨系列」綜合材料美術作品。
  • 夢回香港 | 另眼相看:在地的香港生活考察
    Step2建築欣賞「美荷樓生活館×天后廟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美荷樓生活館×呼吸冰室」美荷樓,香港碩果僅存的「H」型第一代徙置公屋。如今的美荷樓在耗資2億2千萬港元活化之後,已經成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美荷樓生活館。
  • 藝術香港|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亮相藝術香港空間
    由藝術香港主辦,賴東平、束淵策展的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於11月25下午1點在灣仔軒尼詩道342號藝術香港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策展人賴東平談了這次策展的構想。現為文化部青年聯合美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筆劃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研究會會員,遼寧工筆劃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常務理事,營口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在線國際女畫家協會會員,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國韻文華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重彩研修班導師,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創作與研究研修班導師。北京市通州區政協委員。
  • 仕宏文化中心|「水唱船歌——周藍凌水彩畫作品展」之香港站隆重揭幕
    —周藍凌水彩畫作品展」香港站隆重揭幕。左起:柯逸妍女士,仕宏文化中心創辦人周子先生伉儷,香港茶文化院葉榮枝先生,郭一鳴先生,畫家周藍凌先生伉儷,藝術香港總策畫劉偉忠先生,全國政協委員及潮屬社團總會會長周厚立先生,潮州商會許瑞勤主席,鄭德成先生此次「
  • 聆光藝旅|香港巴塞爾藝博會,聆光幫你畫重點
    2013年,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博會」選中了香港,收購了「香港國際藝術展」,並把它變成Art Basel HK。此前,巴塞爾藝博會每年只在兩個地方各舉辦一次:瑞士巴塞爾和美國邁阿密,而香港是第三個地點。
  • 變戲法 | 香港藝術發展局
    「變戲法」的本期嘉賓,來自香港。借著上海1862時尚藝術中心「香港戲劇月」的契機,假藝術節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進行了一期特別的對話。 為什麼選擇在上海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落地這個「香港戲劇月」項目?ADC: 上海1862時尚藝術中心的前身是有著百年歷史的上海老船廠,通過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先生的改造,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多功能劇院式空間。我們非常期待能在這樣一個結合過去與現代、而且全新落成的藝術空間呈獻3套各具香港特色的戲劇作品。
  • 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為何無法誕生港版Netflix?
    香港素有「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影視作品一度風靡全球華人,影視業巨頭成為行業楷模。但進入21世紀以來,本地鮮有拿得出手的佳作,最賣座的都是好萊塢大片,電視臺則愈來愈多地購入劇集。昔日影視業巨頭的口碑和影響力,也是每況愈下,行業整體在走下坡路。為何香港有這麼好的基礎,卻沒有誕生Netflix這樣的新型影視業巨頭呢?這背後既有市場的原因,也有資金的原因,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缺乏人才。
  • [展覽預告]「下一個目的地︰香港」——蘇富比2月份聚焦當代香港藝術!
    蘇富比將於2月26日至3月10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題為「下一個目的地︰香港」的雙聯展,當中包括「林偉而Living Collection個人收藏展」及「當代香港藝術展售會」兩大主要部份。林氏的收藏既廣且深,記錄了香港藝壇及其藝術家們的蛻變及成長。與此同時,蘇富比很高興能以林偉而的收藏展為主軸,同場呈獻一系列當代香港藝術作品,為藝術愛好者提供購藏本地創作的良機。」
  • 從「霍小玉傳」到「紫釵記」|來自粵劇大師故鄉的紀念
    毫無疑問,粵劇《紫釵記》正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中的戲脈,其融入了京昆藝術元素與美學精神,因而能成為粵劇舞臺的長青樹,以致我們60年後再來觀賞,仍能被其迭宕的情節,動聽的對白,優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所打動。然而,移植古典劇目並非簡單的語言切換,而是需要改編者、主演者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當代化的再創作,古為今用的「舊瓶裝新酒」。
  • 新作首發 | 世界7大令人期待的公園之一 :臺南「河樂廣場」解讀
    位於臺南中西區的「中國城」是許多老臺南人的回憶,過去是府城運河的臺南船渠,為魚貨集散地,後來因為航運用途消失,1977年填平改建為「中國城」商場,是當時臺南的熱鬧商圈之一。臺南中國城為住商混合的大型建築,沒落後因為種種因素(幫派問題、鬧鬼傳說...)而被許多臺南人視為禁地。後來時代變遷,商圈轉移商場沒落,「中國城」逐漸失去往日繁榮景象。
  • 「Hi圖集」第六年的三亞藝術季,聚焦哪些青年藝術家?
    在今年的新聞發布會上,華宇藝術中心的亮相成為大家對三亞藝術季今後的新期待:除了陽光、沙灘、海浪,三亞藝術季距離成為人們每年來到三亞的理由,還有多遠?第六屆三亞藝術季以「共同風景」為主題,展覽以入圍藝術家主題展「室內宇宙」、過去五年獲獎藝術家作品展「迴響——華宇青年獎回顧單元」兩大板塊為主題。每年的重頭戲當然是「華宇青年獎」的揭曉,經過推薦、初評、終評的層層篩選,最終香港藝術家黃炳獲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朱昶全獲得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別獎」。
  • 空藝術 香港巴塞爾藝術周攻略
    光映現場由李振華策展之光映現場(Film)展區呈獻一系列在體裁、風格及技術上以不同手法拍攝的藝術電影。放映會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香港藝術中心agnès b電影院舉行。數字作為抽象的概念符號,則成為了宮島達男的通用語言,讓他的作品能被國際藝壇理解與接受。觀眾可從香港的不同地點欣賞本作品,包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其他建議觀賞地點包括:添馬公園、中山紀念公園,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三樓及四樓平臺。
  • 虹膜 為什麼是侯孝賢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中心?
    該片是黃梅調電影類型中的一部國語片,當時在臺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迄今還有人瘋狂迷戀。它在臺北創造了連續放映186天的紀錄,收入800萬新臺幣票房,打敗了當時的所有票房紀錄。(它的這一成績直到1983年才被成龍的《A計劃》「Project A, 1983」超越。)因此,香港人開始稱呼臺北是一座「狂人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對臺灣的經濟衝擊持續久遠。它凸顯了臺灣市場對香港電影的確切無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