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QDII額度突破440億美元 13家公募基金申請資格

2020-12-28 網易財經

(原標題:公募QDII額度突破440億美元 13家公募基金排隊申請資格)

在我國擴大金融開放的背景下,境內投資者對海外優質資產的配置需求與日俱增。為了有力支持境內居民境外投資的訴求,繼9月22日和11月4日批准QDII額度發放後,外匯管理局啟動了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的發放,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再進一步。

目前,具備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已有46家,隨著此次公募基金QDII額度大幅擴容,公募基金QDII累計批准額度已達440.9億美元,位列五類機構之首。更有13家公募瞄準海外市場,正排隊申請QDII業務資格。引人注意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QDII額度充沛的基礎上,QDII指數基金選擇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提高至千萬元級別,旨為投資者提供更寬裕的配置空間、更流暢的入場選擇。

公募QDII額度排行榜出爐

華夏基金38.5億美元奪魁

目前已獲QDII投資額度的機構類型廣泛,包括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五大類型。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截至11月30日,我國境內13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已有46家基金公司獲得QDII額度,佔比達35.11%。累計批准額度方面,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公募基金QDII累計批准額度達440.9億美元,位列五類機構之首。

有大型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投資者而言,海外市場規則複雜、研究成本高,指數工具具有透明、高效、低成本的優點,能夠幫助投資者很方便地實現對指數表現的複製,不僅適合專業投資者的配置和交易需求,也是廣大普通投資者投資理財的便利選擇。」

隨著最新QDII批准額度數據的出爐,公募基金QDII額度排行榜也浮出水面。目前全市場已獲QDII總額度超過30億美元的基金公司僅有3家,分別是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和易方達基金,QDII總額度分別達到38.5億美元、36億美元和30.5億美元。QDII額度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南方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博時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和富國基金,累計QDII批准額度分別為29.5億美元、27億美元、20.5億美元、20億美元、16.4億美元。超過10億美元QDII額度的基金公司共有13家,其餘33家基金公司均在10億美元以下。

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的發放,直接促使公募基金QDII額度大幅擴容。具體來看,此次外匯局擬向23家機構發放QDII額度42.96億美元。而《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梳理統計,此次年內第三輪QDII額度發放中,新增的公募基金QDII額度達26.9億美元,佔發放總額度的六成。

13家公募瞄準海外市場

排隊申請QDII業務資格

從新增基金公司方面來看,11月30日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中未有新增基金公司,不過在同月4日的批准QDII額度發放中,有3家基金公司首度出現,分別是創金合信基金、長城基金、中歐基金,首度獲得QDII額度分別達到1億美元。總體來看,年內共有5家公募基金公司首度獲得QDII額度,並將獲得QDII額度的公募基金數量增至46家,其餘兩家為興業基金和萬家基金。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滿足境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走出去」的需求,基金公司十分重視QDII基金的出海機會。《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瞄準海外投資市場正在積極申請QDII業務資格。據證監會官網顯示,目前共有13家公募基金正排隊待審QDII業務資格,分別為平安大華基金、方正富邦基金、銀河基金、民生加銀基金、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滙豐晉信基金、興全基金、信達澳銀基金、德邦基金、中金基金、寶盈基金、永贏基金和上銀基金。

在產品角度方面,不少已獲QDII額度的基金公司仍在密集推出QDII基金新產品。據證監會官方顯示,目前共有天弘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QDII)、廣發全球科技混合型(QDII)等9隻基金在排隊審核。

多隻QDII指數基金

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易方達基金處了解到,在QDII額度充沛的基礎上,易方達基金一舉將旗下中概互聯ETF聯接、標普500LOF、納指100LOF等多隻QDII指數產品的申購上限提高至千萬元級別,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寬裕的配置空間、更流暢的入場選擇。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發行QDII基金的公募基金最新公告後發現,12月份以來至少有5隻QDII指數基金提高或恢復申購上限。其中有一籃子投資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京東等海外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基金產品,也有跟蹤美股投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基金產品。不難看出,眾多基金公司深諳投資者需求,對多隻深受投資者歡迎的QDII指數基金進行提額。

博時基金宏觀團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性價比好於A股,在一年維度上具備極強的配置價值,經濟增長回升有望繼續驅動港股上漲。結構上,預計周期性板塊繼續跑贏,重點關注經濟復甦疊加板塊低估值,補漲空間大的金融和原料材板塊。此外,估值不貴且基本面改善確定的消費板塊,如汽車、家電和家具板塊,也值得重點關注。

本文來源:證券日報網 作者:王思文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財聯社(記者 劉超鳳,覃澤俊)訊,2021年1月3日,國泰君安資管「開年」獲批公募資格,歷時僅4個月,成為行業內第14家獲此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是自「一參一控」放寬以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資格的券商系資管公司。目前,仍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公募資格。
  • 喜提超級大年,2020中國公募基金十大新聞來了!
    7月份,鵬華基金王宗合的新基金鵬華匠心精選一天吸引1371億元認購資金,刷新新基金單日認購量紀錄。易方達、匯添富、鵬華、南方、廣發、嘉實、華夏等8家公司今年新發基金規模都在1000億以上,易方達和匯添富兩家更是超過了2000億。今年公募基金的「超級大年」有諸多助推因素。2019年底,證監會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 這家資管巨頭公募事業部欲轉制子公司已掌管740億資產
    繼人保資產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後,泰康資產也於12月25日提交了相關申請材料。這意味著,保險系公募中僅存的兩家事業部制公募基金,都在試圖轉向獨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從事業部轉制子公司12月25日,泰康資產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材料獲證監會接收。此前,人保資產申請獨資設立公募基金公司,10月23日獲證監會接收材料,經過補正材料等步驟後,於12月4日獲得證監會受理。
  • 布局跨年行情 公募基金瞄準「開門紅」
    摘要 【布局跨年行情 公募基金瞄準「開門紅」】近日,「賀歲基」「新年第一基」等字眼在多家基金公司的宣傳中頻現。不少2021年元旦後發售的新產品開始預熱,甚至有頭部公募已醞釀2021年的「百億爆款」基金,「開門紅」逐漸成為公募基金的年末重頭戲。
  • 遞交公募申請11個月後,證監會向利得基金連發11問,利得系旗下公司...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利得基金是設立申請材料在2019年10月9日被證監會接收,2020年8月11日被受理。儘管公募基金早已是一片紅海,但「私轉公」的熱情依舊不減。8月以來,貴州私募機構友山基金、永安國富資產先後遞交了公募申請。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還有7000億...
    券商資管仍然處於轉型陣痛期,剛剛過去的2020年,券商資管累計發行集合理財產品份額僅有910億份,同比減少約三成。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 基金早班車:跨年行情拉開序幕 誰是公募「心頭好」?
    產品   5、公募加緊布局新三板 首例老基金開閘投資精選層   隔夜外盤   歐洲股市全線重挫,斯託克50指數收跌2.68%;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道指漲0.12%,納指跌0.10%,標普跌0.39%;特斯拉
  • 公募MOM產品「呼之欲出」 多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
    公募MOM產品「呼之欲出」多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自MOM指引出臺之後,不少基金公司摩拳擦掌積極布局。在發號令一響,去年12月25日就陸續有招商、創金合信、鵬華、華夏、建信等多家基金公司的MOM產品上報。從行業了解到,目前公募MOM正呼之欲出,各家公司都在積極等待批文。還有一位基金公司產品人士表示,公募MOM為行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此類產品未來有較大發展潛力,目前行業內也不少其他基金公司對此有興趣。MOM正呼之欲出,不少基金公司也在積極跟渠道溝通,做好準備工作。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原標題:公募基金規模年內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 寶灣物流擬通過債權及證券化融資28.5億 並嘗試對接公募REITs
    原標題:寶灣物流擬通過債權及證券化融資28.5億 並嘗試對接公募REITs   6月2日晚間,深圳市新南山控股
  • 韓國最大基金公司大舉購入ETF 十億元潛入A股
    2012年上半年,在公募新基金「股冷債熱」的大格局下,偏股型基金尤其是傳統型ETF基金,首募戰績都很難突破10億元,顯得甚是落寞。即將登陸上交所的景順長城上證180等權重指數ETF基金卻讓人眼前一亮,其募集金額一舉超過12億元。
  • 利空突襲 多隻重倉紫金礦業公募基金淨值受損
    波格拉金礦的採礦權已於2019年8月到期,而巴新政府於今年4月24日發布新聞,決定不批准波格拉金礦特別採礦權延期申請。對於這一事件,紫金礦業坦言,波格拉金礦的停產對公司黃金產量將產生較大影響,將加快隴南紫金等在產黃金礦山的技改建設力度,爭取2020年礦產金產量與2019年持平。受此利空因素影響,截至4月27日收盤,紫金礦業股價大跌9.22%,報收3.84元/股,總市值跌破千億元。
  • 分級基金謝幕 公募基金回歸普惠本質
    ⊙記者 何漪 ○編輯 黃淑慧   經歷13年的發展,管理規模一度高達5000億元的分級基金,將從明年起集體告別市場。根據規定,該類產品最後交易日為今年12月31日,於2021年1月起終止上市。  分級基金產品的設計比較複雜,普通投資者難以理解B類份額的風險特徵。
  • 前11個月公募業績「逆天」 基金經理卻說「放低預期」
    在出色的業績帶動下,公募基金規模也大幅增長。僅10個月的時間,公募基金資產淨值便增加3.54萬億元,首次突破18萬億大關。同時,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便有39隻。   不過,受訪業內人士也表示,展望明年恐怕很難出現2019年、2020年的高收益。「我覺得要放低預期。」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坦言。   7支基金翻倍   公募基金前11個月的業績出爐。
  • 規模與投資能力相匹配 部分公募基金控規模保業績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部分公募基金控規模保業績□本報記者 張煥昀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產品募集規模迭創新高。各類爆款基金頻出的背後,一方面是老牌公司的持續加碼,另一方面也是新銳公司的彎道超車。有基金評論人士指出,由於銀行、券商,尤其是第三方網際網路渠道越來越成熟,市場給予績優基金經理的「定價」快速、直接,而且有效。剛剛管理基金一兩年的公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隨著業績突飛猛進,短時間內從幾個億到幾十億的例子屢見不鮮。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壓力之下,公募基金積極進取,大有收穫。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行業規模達到18.31萬億,首次突破18萬億大關。 發行市場一片火爆,權益基金髮行從年初「火」到年尾,主打股債策略的「固收+」基金也顯示出強大的「吸金」能力,整體發行量已接近3000億元。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原標題: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針對資本市場,會議要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發展20餘年以信義義務為根基、採取淨值化管理、規範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在2020年再度給資本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一份靚麗的答卷: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規模逾3萬億,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9個百分點,在專業化投資能力加持下
  • 56億公募基金分倉佣金江湖大變局:頭部券商穩坐「白名單」 中小...
    摘要 【56億公募基金分倉佣金江湖大變局:頭部券商穩坐「白名單」 中小券商面臨出局困境】2020年上半年,基金行業為券商提供了56.57億元的分倉佣金,較去年同期大漲
  • 新經濟公司批量赴港上市 公募基金積極南下募資
    與此同時,不少正在發行的公募基金也將港股納入投資範圍,為今年大舉南下布局籌集「子彈」。  剛剛過去的2020年,港股市場迎來一輪新股盛宴,京東、網易、思摩爾國際、京東物流、泡泡瑪特、明源雲等新經濟公司悉數亮相。普華永道表示,隨著上市條規改革的成功,新經濟體和中概股回歸將繼續成為2021年港交所新股發行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