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1月16日,李亞男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二胎女兒的滿月照,閉著眼睛、戴著王冠,嘴巴和鼻子完美繼承了王祖藍,每一張都軟萌可愛。
有的保守沉思,像一位思想者,很深沉。
有的趴著睡得香甜,像是很愜意很享受的樣子。
有的吸吮著手指,好像很滿足,每個孩子都有這樣一張照片吧。
這雖然是一組定製照片,但也基本再現了孩子的生活狀態。我家寶寶滿月的時候,就很喜歡抱著小手,也喜歡吸吮小手呢。
那滿月寶寶都有哪些能力,要不要進行早教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1-2月寶寶都有這些能力了
寶寶滿月以後,不再是那個皺巴巴小老頭的樣子,變得白白嫩嫩、身體圓潤,非常好看,人見人愛。不光是外貌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能力上也精進不少,大人們可以逗引著孩子玩起來了,平添了很多生活的樂趣。
一、1-2月寶寶的視覺能力增強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視覺能力非常差,看什麼都很模糊,就像下面這張照片,他主要靠聽覺和嗅覺感知媽媽的存在。
寶寶滿月之後,視力逐漸清晰起來,就像下面這張照片,能看出臉部輪廓,但仍處於黑白狀態。他還喜歡看13-46釐米之間的物體,13釐米以內和超過46釐米的物體不太關注。
寶寶對光非常敏感,如果讓他躺在床上,他會把頭擺向窗戶這樣有光亮的地方。如果有物體移動,他也喜歡追著看,有了追蹤能力。
寶寶喜歡看從鼻尖到額頭部分的人臉圖像,我們也經常用這樣的距離和寶寶進行交流,寶寶會感到快樂,這應該是一種遺傳行為。
二、1-2月寶寶對聲音更加敏感
聽力是寶寶在胎兒期就發展起來的能力,出生後就很靈敏,一個月更加敏感。寶寶能分辨好聲音和壞聲音。
優美的音樂會讓他感到愉快,哭鬧的不安的時候會安靜下來。嘈雜的聲音會讓他感到煩躁,容易哭鬧發脾氣。
三、1-2月寶寶有了表達的願望
滿月寶寶當然不會說話,但是他也具備語言能力。寶寶大約在1個半月左右,會發出「a、o、e、u」的聲音,當我們和他對著臉說話時,他的嘴巴就開始做出「O形」的動作,露出表達的願望。
在無聊的時候,他會玩舌頭、吐泡泡、用口水發出聲音,這就是他在和自己對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能進行的方式,自言自語。
哭和笑也是寶寶的語言。寶寶在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會用哭來表達,比如想吃、尿了、痛了、困了、無聊等等。這時候也會露出微笑,但基本上是無意識的笑,等到2個月以後就能笑出聲,還會主動對人笑。
四、1-2月寶寶的運動能力
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寶寶的運動能力增強,不再只是做一個躺在床上任人擺布的小寶寶,而有了更高的需求。
寶寶能夠在趴著的時候微微抬起頭,頸部的力量逐漸增強,慢慢的,頭部抬得越來越高,到3個月差不多就能抬頭45度了。
寶寶喜歡攥著拳頭整個放進嘴裡吸吮,基本不會把手指分開放進嘴裡。而且握拳的時候,大拇指會放在四指以內,這個現象可以特意注意一下。
1-2月寶寶要不要早教
我們本能地認為,小寶寶不會說話,也聽不懂,看不準,對他進行早教,無異於拔苗助長,早教應該在孩子能說會道以後。其實,這是錯誤的。
猶太人認為,早教應該從出生那天開始進行。嬰兒從生下來那天開始,就像吸入空氣一樣在吸收著知識。這個時候就應該把知識和空氣一同給予他,他的成長才是健全和完善的。
智商的高低和早教有著極大的關係,家庭是孩子學習和教育的起點,家長應該抓住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期,讓孩子未來發展更好。
猶太人為什麼那麼聰明,精英眾多,諾貝爾獎拿到手軟,就是因為他們重視早期教育,而且從一出生就開始,這一點特別值得借鑑,從孩子滿月開始早教,已經晚了一個月。
1-2月寶寶怎麼早教
寶寶滿月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實施合適的早教,讓孩子各項能力得到均衡發展。大腦不僅需要食物營養,也需要通過鍛鍊增加智慧營養。
(一)進行視覺訓練
寶寶喜歡看黑白人像和顏色對比鮮明的照片,需要給寶寶準備一些含有人臉或動物、其他圖案的黑白卡片和彩色卡片。
經常放在寶寶的最佳聚焦範圍內,也就是18-23釐米的位置,讓寶寶觀察這些圖片,並告訴寶寶都是什麼圖片,增強寶寶辨別色彩的敏銳度和準確度。
還要緩緩移動卡片,鍛鍊視覺追蹤能力。有研究發現,寶寶長大後學習能力差,和視覺追蹤能力差也有關係。
(二)語言能力訓練
爸爸媽媽要經常和寶寶說話,給他唱兒歌童謠,讓寶寶熟悉這些聲音,建立一種安全感。對寶寶來說,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莫過於爸爸媽媽的聲音。
爸爸媽媽如果不會唱歌,可以藉助一些繪本,給寶寶說唱、讀,讓寶寶接觸更豐富的聲音。繪本的選擇豐富多樣,有韻律節奏的、生活化的等等,越豐富越好。
比如《給0歲寶寶的第一本書》,包括《東倒西歪》《拍拍小手》《咯嘰咯嘰》《寶貝晚安》4本。
以小嬰兒為主角,描寫寶寶日常生活場景,文字充滿趣味性,像童謠般朗朗上口、富有韻律,讀給寶寶聽正合適。寶寶長大以後,也是很好的認知讀物,能用好幾年。
點擊下面連結可下單。
我們還要把真實存在的東西指給寶寶看,告訴他每件物品的名字,讓孩子積累豐富的詞彙。
我們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寶寶有想表達的願望,我們就猜測他的意思,幫他說出他想說的話,讓寶寶感知到被回應、被鼓勵的快樂。
這時的聽力輸入看似無效,但這些都是孩子將來語言能力發展的基礎,不能跨越。
(三)運動能力訓練
讓寶寶每天趴一趴,練習抬頭的能力。開始只能趴幾秒鐘,慢慢的延長時間,寶寶的頸部肌肉和胳膊的力量會越來越強。
還可以和寶寶玩一些方位遊戲,讓寶寶了解方位,並感受移動的快樂。比如託著寶寶上下左右輕輕輕移動,告訴他前後左右上下方位。抱著寶寶坐在搖椅上輕輕搖動,告訴寶寶順時針和逆時針的不同。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身上,坐起來躺下的動作。
手部精細動作也要進行訓練,準備一個小搖鈴,放進寶寶的手心裡,讓寶寶進行抓握練習。寶寶開始搖一會就扔掉,慢慢鍛鍊握住的時間會延長。
還要經常觸摸寶寶的小手,刺激手部神經,注意不要硬掰小手,讓他保持自然狀態。
寶寶吸吮小手,也是在刺激大腦發育,不要給他戴手套,只要清洗好、修剪好指甲,隨便他吸吮就可以了。
因為個體差異,每個寶寶的能力會有區別,早教方式也會有差異,要相信自己和寶寶,只要彼此感到開心快樂,就是最好的早教。
我是@凝媽悟語,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