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非琴不是箏,滿座皆驚聞。」阮鹹,是中國有著悠長歷史的傳統樂器,人們更願將其簡稱為「阮」。相傳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它也是歷史中唯一以人名命名的中國樂器。3月30日晚19:30,阮聲陣陣響徹在成都雲端音樂廳中,由成都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會主辦、四川交響樂團承辦的《阮夢清穎》音樂會在這裡上演。
在音樂會正式開場前,阮鹹演奏者、天姿國樂副團長熊穎身穿紅衣上臺,率先帶來一段獨奏,讓現場的觀眾初嘗阮鹹魅力。演奏結束後,她又化身主講人,將樂器阮的「前世今生」向觀眾娓娓道來:起源於秦漢,鼎盛於唐宋,沒落與於明清,但又在現代迎來新生。「阮在宋朝迎來了巔峰時期,當時的君王之一宋太宗就十分喜愛這項樂器。他不光愛彈,更是親自作曲、做樂器,彈給大臣們。」
講完阮的歷史趣事之餘,熊穎也起身演奏不同種類的阮,讓觀眾感受到同一樂器,卻不同音域的獨特魅力。「建國後伴隨阮樂器的日臻成熟,它逐漸衍生成一個獨特耀眼的族群——『阮族』。高音阮有著靈動高亢的明亮,中阮有著醇綿深情的悠揚,大阮有著深邃厚重的低吟迴響。這寂靜了多時的天籟,在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中華麗重生。」熊穎這樣講到。
一首由阮族重奏的《蜀繡》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為現場的觀眾帶來一幅絕美靈動的畫面:大阮如古琴般深沉綿長的獨特滑音,描繪出少女心底深藏的思念,高音阮的明亮猶如少女手中跳動的絲線,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喜悅。
緊接著,中阮與大阮重奏的《火把之夜》,用生動形象的音樂語言,展現了四川彝族傳統節日的歡樂場景。除此之外,民樂六重奏《輪迴》以中阮為主奏樂器,依次引出大阮、古箏、琵琶、竹笛不同聲部的演奏,打擊樂貫穿始終;三重奏《自由探戈》融合了傳統古典音樂與爵士風格,節奏動感鮮明,深淺頓挫讓人耳目一新;《夜雨雙唱》則選自天姿國樂的器樂音畫《國樂丹青》,融入淡淡思念憂傷的旋律,仿佛帶觀眾也感受到少女的濃濃思念之情。
不知不覺中,音樂會漸入高潮。壓軸曲目選自中阮經典協奏曲《滿江紅》,樂曲以古曲《滿江紅》為基調,運用傳統寫實的表現手法充分發揮中阮豐富的演奏技巧,氣勢宏大,跌宕起伏。隨著極具感染力琴音,本次音樂會也在觀眾經久不息的鼓掌聲中完美落幕。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四川交響樂團副團長、天姿國樂創始人牟嶺虹女士說到到:「此次音樂會作為知音賞樂講座音樂會之一,旨在將高雅音樂藝術帶入群眾中,同時我們也通過這個平臺推出本團優秀的青年藝術家。」
「阮族,不僅沉澱著華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張揚著時代的聲音與激情,它獨具魅力。作為民族音樂的堅守者和開創者,我們有義務讓它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熠熠生輝。」熊穎在結束時表示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