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在烏魯木齊舉行
以詩獻禮,讚美祖國讚美新疆
9月7日,由新疆經濟報社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在烏魯木齊劇院拉開帷幕,這是全疆各族人民獻給自治區成立60年的厚禮。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學軍,自治區副主席田文到會為獲獎者頒獎。
9月7日,由新疆經濟報社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結束後,所有朗誦人員集體亮相。(記者 高原玲子 實習生 韓博亞 攝)
這場詩歌朗誦會以「我和祖國在一起」為主題,分為「濃墨重彩的新疆」、「時代的豐碑」、「永恆的愛」三個篇章,除了呈現新疆經濟報系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的獲獎作品《美麗新疆》、《這裡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葉爾羌河的訴說》等,還把著名詩人周濤的詩作《致新疆》、沈葦的詩作《疆》等經典詩作一一呈現。
詩歌朗誦會上,專業朗誦者對一首首獲獎詩作的朗誦,把觀眾帶到一個廣闊豐富的新疆,一個無論多少言語、多少詩句都表達不盡的新疆,同時也把觀眾帶到一位位詩歌寫作者飽含激情的內心之中。舞臺下,幾百名來自新疆不同行業的各族觀眾,沉浸在一首首詩歌帶來的唯美意境中,每一首詩作的真情朗誦在觀眾心中激起一個情感的漩渦,讓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每個人都沉浸在祝福祖國、祝福新疆的幸福之中。
6月1日,由新疆經濟報系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正式啟動。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收到全國各地尤其是新疆各族讀者和詩歌愛好者的詩歌作品千餘首。藉助這一平臺,各族作者用優美的詩作、澎湃的激情表達著對自治區60年,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巨變的感慨。9月1日,有獎徵稿活動圓滿落幕。詩歌徵集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各族群眾對祖國、對大美新疆的讚頌之情反而更加炙熱。9月7日,新疆經濟報社將平臺變舞臺——舉辦「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與各族觀眾一起以詩獻禮,讚美祖國,讚美新疆,讓各族群眾的火熱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達。
經過評委會評審,《美麗新疆》(作者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獲得一等獎。《這裡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作者吳華敏)、《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作者燕紅君)、《祖國最偉大》(作者買買提·肉孜,維吾爾文)獲得二等獎。《三代人》(作者艾貝保·熱合曼)、《葉爾羌河的訴說》(作者熊紅久)等10首詩作獲得三等獎。
詩意新疆,為你驕傲
「總有一種聲音讓您難以忘懷!總有一種情感讓您無法割捨!總有一種語言讓您熱淚盈眶!總有一腔熱血讓你、讓我為祖國,為新疆而驕傲……」
9月7日,隨著主持人深情的言語,由新疆經濟報社主辦的以「我和祖國在一起」為主題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在烏魯木齊劇院隆重拉開帷幕。
裝扮一新的舞臺上,「我和祖國在一起」幾個大字溫暖、醒目。舞臺兩側擺放著幾幅畫在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它們寂靜、無聲,如背景,像道具,又是一件件實實在在的物品……
這樣的舞臺布置,除了審美的需要,還有著另一層意義。為迎接自治區成立60周年,從今年6月1日開始,新疆經濟報系特別策劃主辦了「三頌新疆」系列活動,即「輝煌60年·詩頌新疆」、「輝煌60年·畫頌新疆」、「輝煌60年·圖頌新疆」。這三項活動給了全國各地、尤其是新疆的各族讀者和文藝愛好者一個廣闊的平臺,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盡情敘述,盡情描繪,盡情呈現新疆的廣博、美麗和富饒……
現在,「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圓滿落幕,當天的大型詩歌朗誦會便是對這項活動的真情演繹。
當朗誦者走上舞臺,在一首首詩歌的朗誦中激情奔放,這些桑皮紙上的中國畫便與他們的朗誦交相輝映,把各族群眾對腳下這片大地深深的愛和發生在這片大地上的滄桑巨變靜靜昭示。
序曲:美麗家園的沉醉與言說
以「家園」為題的序曲,緩緩拉開了詩歌朗誦會的大幕。
這場以「我和祖國在一起」為主題的大型詩歌朗誦會,除了呈現新疆經濟報系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的獲獎作品,還把著名詩人周濤的詩作《致新疆》、沈葦的詩作《疆》等經典詩作一一呈現。
以沙畫為背景的詩歌朗誦《疆》詩意言說著大美新疆意味深長的寓意——沙的流動彰顯著新疆60年滄桑巨變的風採,老者和少年的深情言說,表達著新疆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機。以「濃墨重彩的新疆」、「時代的豐碑」、「永恆的愛」為題的三個篇章,與觀眾一同以詩獻禮,讚美祖國,讚美新疆。
音樂緩緩從劇院的各個角落響起,朗誦聲從每一個朗誦者心底發出:
新疆這個地方呦也許並不是白頭偕老的妻子卻是終生難忘的情人……遼闊的新疆啊,你是我歌聲裡永不褪色的音符美麗的新疆啊,你是我思念中魂牽夢繞的地方富饒的新疆啊,你是我成長時不可或缺的養分……舞臺下,700多名來自新疆不同行業的各族觀眾,沉浸在一首首詩歌帶來的唯美意境中,每一首詩作的真情朗誦都會在觀眾心中激起一個情感的漩渦,讓心久久難以平靜,每個人都深深沉浸在祝福祖國、祝福新疆的幸福之中。
短片:詩歌盛宴的再現與感慨
新疆文學界的領軍人物、著名詩人周濤,維吾爾族學者、詩人阿扎提·蘇裡坦和依明·艾合買提,詩人、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沈葦、劉亮程應邀擔任本次活動的評委。
3個月的時間裡,這一活動給全國各地、尤其是新疆的各族讀者和詩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抒發情感的平臺,藉助這一平臺,各族作者用優美的詩作,澎湃的激情表達著對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之美之新之變的感慨。
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詩歌作品從北京、上海、江蘇、安徽等地不斷地飛來,從喀什、和田、伊犁、阿勒泰等地飛來,從天山南北的各個角落飛來。新疆文學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各族詩人幾乎全部參與到了這一活動中,各族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用詩歌盡情表達著他們對新疆這片土地的深情。援疆幹部、各族住村幹部、公務員、學生、農牧民詩人也從疆內外寫來詩歌,盡情表達他們對新疆、對家鄉深深的情感。到8月31日活動結束,主辦方共收到參賽詩歌作品千餘首。就在活動結束後的9月3日,主辦方還收到了來自加拿大的一位詩歌愛好者從萬裡之外投來的詩作。
這一場詩歌盛宴,有著澎湃的激情和無盡的祝福。每一首詩歌作品中都有著對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大地上發生巨變的感恩和真誠祝福。這些詩作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著各族作者心中對新疆的真情,這真情從新疆細微的變化寫起,從對祖國對家鄉的依戀和歌頌寫起,情真意切,句句入心。
獲獎:詩情燃燒的自豪與榮譽
9月1日,有獎徵稿活動圓滿落幕,經過評委會評審,《美麗新疆》(作者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獲得一等獎。《這裡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作者吳華敏)、《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作者燕紅君)、《祖國最偉大》(作者買買提·肉孜,維吾爾文)獲得二等獎。《三代人》(作者艾貝保·熱合曼)、《葉爾羌河的訴說》(作者熊紅久)等10首作品獲得三等獎。
3個月來,在這個由新疆經濟報系搭起的充滿詩意的廣闊平臺上,各族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盡情表達著燃燒在他們內心的詩情。詩歌徵集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各族群眾對祖國、對大美新疆的讚頌之情反而更加熾熱。9月7日,主辦單位新疆經濟報社將平臺變舞臺——舉辦以「我和祖國在一起」為主題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讓各族群眾的火熱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達。
頒獎環節成為大型詩歌朗誦會中引人注目的焦點。
看,他們上臺來了,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燕紅君、熊紅久、阿依努爾·毛吾力提……當他們自豪地舉起手中的獲獎證書時,湧流在他們內心的是對祖國、對家鄉美好未來的無限祝福。
自治區文聯《民族文匯》雜誌總編、新疆知名翻譯家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的詩歌《美麗新疆》獲得了一等獎。在這首詩歌中,他以樸實的情感描繪了自治區60年巨變中的一個瞬間,字字真情,行行動心。今年3月,他成為自治區文聯住麥蓋提縣的一位住村幹部。得知新疆經濟報系舉辦這一活動後,他在繁忙的住村工作之餘,以飽滿的熱情寫下了《美麗新疆》這首詩。當天,他專程從麥蓋提趕到烏魯木齊來領獎,他說:「住村生活是平淡的,也是美麗的,在這過程中,我盡享著偉大時代的恩賜。在這樣的時代,人人都是畫家,人人都是詩人,人人都是歌者,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維吾爾族作家艾貝保·熱合曼的詩作《三代人》獲得三等獎。他說:「我們一家三代人的經歷是自治區60年巨變的最好見證,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幸福,每個人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閆淮鵬的詩作《總書記來到我們村》獲得了三等獎。作為自治區黨校的第二批住村幹部,他在疏附縣的住村工作中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激情。住村以後,在與群眾的互動中,他的創作靈感被激發,先後寫下了《總書記來到我們村》、《南疆,今生不容錯過》等緊貼基層生活的詩歌和散文。
朗誦:湧流在心的讚美與祝福
一條漫漫的絲綢之路,同時也是一條充滿激情的詩歌之路。這一場盛大的詩歌朗誦會,飽含著新疆各族兒女對自治區成立60年的深深祝福和無盡感恩。
毫不誇張地說,生活在新疆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名詩人,他們都是新疆大地上詩意的勞作者。那些普通平凡的新疆人把詩歌寫在麥田牧場裡,寫在山川河谷中。當他們歌唱,當他們舞蹈,當他們沉思,當他們緩慢悠閒地走在那條鄉間小路時,他們就是一名真正的詩人,各種詩情在他們心中湧動。
今天,詩人們相聚在一起,朗誦者相聚在一起,各族兒女相聚在一起,為祖國母親,為家鄉新疆獻上深深的祝福……
十二木卡姆奏響新的篇章古絲綢之路遺落的痕跡集聚成四大文明交匯的地方宏偉的西部大開發藍圖推開一扇瀏覽世界的雲窗鑄就新時代的輝煌再喝一碗馬奶酒吧談興正濃篝火正旺氈房外的明月皎潔如霜……這裡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
春暖花開的季節總書記來到了阿亞格曼幹村雖然那是去年四月末的一天我們總是覺得那像是昨天、昨天……專業朗誦者對一首獲獎詩作的朗誦,把觀眾帶到一個廣闊豐富的新疆,一個無論多少言語、多少詩行都表達不盡的新疆,同時也把觀眾帶到一位位詩歌寫作者飽含激情的內心之中。
「我是一棵蘋果樹,一棵在果子溝峽谷,默默生長了百年的蘋果樹……」四年前,全國第一座鋼桁梁斜拉橋飛架東西,在果子溝橫空出世,它站在山與山之間,兩臂託舉的力量,是人類智慧的展示,……從此,絲綢之路北道天塹變通途!看,穿山而過的車流,載著南來北往的風情……這首《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是新疆經濟報社記者燕紅君獲得二等獎的詩歌作品。當天,四名新疆經濟報人陳紅瑛、夏青、王春華、阿比拜身著華美的晚禮服,與主持人馬丹鵬將這一詩作深情朗誦。從娓娓起調到漸漸深入,從每一個人單獨的深情敘述到眾人一起激情朗誦,這一首詩表達的是發生在廣袤新疆一個角落裡的變化,轟然奏響的卻是整個新疆大變化的永恆樂章。這是新疆經濟報人寫作與朗誦的完美結合,呈現出了新疆經濟報人的團隊精神和他們從沒停息過的探索腳步。
大型詩歌朗誦會在大型音詩畫舞《絲路暢想》中落下帷幕,這一場詩歌的盛宴將會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永存。
現實中的舞臺總有落幕的時候,在觀眾心靈的舞臺上,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會一直進行著。在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這一場特別策劃、精心呈現的大型詩歌朗誦活動,是新疆經濟報人為祖國,為新疆,為家鄉獻上的永恆祝福。
詩歌朗誦會令觀眾讚不絕口
這是濃墨重彩的新疆,這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這是和祖國心心相連的新疆,這是光輝照亮絲綢之路的新疆……9月7日下午,以「我和祖國在一起」為主題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大型詩歌朗誦會在烏魯木齊劇院火熱進行,「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獲獎詩歌被相繼朗誦出來,現場的觀眾沸騰了,他們一遍遍回味那些飽含感情的詩句,內心的激動隨著字裡行
間澎湃的詩情一點點翻湧,直到詩歌朗誦會結束,他們依然對一些朗誦節目難以忘懷,對「輝煌60年·詩頌新疆」整體活動讚美不停。朗誦節目讓人激情澎湃
在詩歌朗誦會上,獲獎詩歌被十幾種來自老者、孩子、少女、青年男子的聲音朗誦,這些動人的聲音或聚或散,它們聚起來是為詩歌《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中的果子溝大橋建成通車歡呼:「從此,絲綢之路北道天塹變通途!」它們散開來是被詩歌《葉爾羌河的訴說》中各行各業的工作者所感動:「我從牧區的草原上走來,我從鄉間的農田裡走來,這裡是我們熱愛的土地,眷戀的家鄉……」
當每一種聲音,每一段詩句在詩歌朗誦會上交織、迴蕩,許多觀眾坐不住了,他們或拍下朗誦盛況,或錄下最美妙的段落,或鼓掌不斷,叫好連連。自治區婦聯黨委書記、副主席侯漢敏就拍下了現場畫面,發到微信裡,與朋友一起分享對朗誦節目的喜愛,她還稱讚,以兩個小朋友和一個老人表演式的朗誦《疆》開場,很能打動觀眾的心。
「我最喜歡的朗誦節目是《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來自自治區婦聯的觀眾王亞萍說,「很多年沒有欣賞到這樣好的詩歌朗誦會了,整臺詩歌朗誦會表現了自治區60年來的變化,尤其是《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中淳樸的詩句讓人仿佛回到了很多年以前的伊犁果子溝,今昔對比間,風景人物都在眼前。」
來自自治區民語委(翻譯局)的觀眾徐豔說:「從詩歌朗誦會上的一個個朗誦節目中,我們感受到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來自新疆社會科學院的觀眾萬小燕說:「本以為詩歌朗誦會很單調,來了以後卻發現這是一場全新形式的朗誦會。尤其是詩歌《葉爾羌河的訴說》在朗誦時,配合以現場的音樂、燈光以及大屏幕上的背景畫面,很容易就把人引入了詩境,特別能喚起人們對新疆這片土地的熱愛。」
來自自治區團委的觀眾劉曉莉說:「剛拿到入場票時我就很期待這次朗誦會。『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面向社會徵集作品,調動了社會不同階層人群的積極性,特別好。今天詩歌朗誦會上的節目,更是把詩歌作品中反映的新疆巨大變化表達出來了,語調抑揚頓挫,表演貼近生活,讓人感動,真希望以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詩頌新疆」讓人印象深刻
為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每一位新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歌頌家鄉,有詩有畫,有攝影有歌舞,尤其是一首首詩歌,是來自各行各業、社會各界的智慧結晶、情感結晶。自從「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啟動以來,便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而當詩歌被誦於舞臺,觀眾更是紛紛表示,「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是一個好活動,當許多詩歌被朗誦出來,他們心中對祖國、對新疆的愛也源源不斷呼之而出。
「太激動了,我的情感一直隨著詩歌朗誦會的內容起伏著,一次次鼓掌都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情。很久沒有聽過詩歌朗誦了。我在學生時代也喜愛朗誦,真希望以後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詩歌朗誦會。」觀眾米娜娃爾·阿不都克裡木說。米娜娃爾·阿不都克裡木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辦公室工作,她說,自治區成立60周年是新疆人的大喜事,「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以詩歌這種文藝形式表達了新疆人對家鄉的愛,詩歌朗誦會又讓更多觀眾參與到了這個活動中,讓人們感到新疆真是一個出詩歌的地方,希望以後有更多的詩歌朗誦活動,以詩歌的力量展示新疆的發展,傳播新疆的詩意。
來自烏魯木齊晚報社教育事業部的周坤說:「現在新疆能經常看到歌舞表演、音樂會,詩歌朗誦會對觀眾卻比較陌生,而這種形式的主題詩歌朗誦會挺新鮮的,朗誦的詩歌作品都特別接地氣,詩歌朗誦會上的音樂和視頻也配得特別好,詩句被朗誦出來就像一幅幅畫面展現了新疆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新疆經濟報系主辦的『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充分發揮了媒體的優勢,讓歌頌新疆的詩歌通過報紙、網絡和詩歌朗誦會傳播,讓專業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在一個平臺上抒發了對新疆的熱愛。」
直到詩歌朗誦會接近尾聲,自治區文聯《柯爾克孜文學》雜誌社副總編輯加安巴依·阿薩納勒,依然聽得格外認真,把自己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最後一首詩。他說:「此次活動舉辦得很圓滿,我們新疆有很多各民族優秀的詩人,這種用詩來表現自治區成立60年來變化的方式非常貼合人心。一首首講事實、有情懷的作品包含的是詩人對祖國的感恩、對新疆的讚美,激蕩人心。我自己也愛寫詩,我覺得這些詩寫得很好,把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表達了出來,把新疆人民的幸福與喜悅描繪了出來。」(記者 吳美漩 謝凡 張雪紅 布仁克西克加孜拉·泥斯拜克 李金霞)
獲獎者感言
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美麗新疆》獲一等獎):
在這樣的時代,人人都是畫家,人人都是詩人,人人都是歌者,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員。儘管我們還有許多要做的工作,儘管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們都在努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讚美。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燃燒在內心深處的愛和激情,全部投入到建設美麗家園的事業中去,用我們的生命續寫家鄉的美麗,我們的新疆,我們的祖國就會比天堂更美。
吳華敏(《這裡是你不醉不歸的新疆》獲二等獎):
新疆這片壯美的土地孕育了我粗糲剛大的詩魂,我視險峻天山無人去處如逛自家庭院,視山風野雪為大趣,詩心在疾惡中大喜歡,在荒山大漠煥發勃勃生機。寫詩讓我健康,寫新疆讓我的心志如雄鷹飛翔。
燕紅君(《果子溝大橋旁的一棵蘋果樹》獲二等獎):
今天是個好日子。謝謝我的單位——新疆經濟報系舉辦了「輝煌60年·詩頌新疆」有獎徵稿活動,讓愛詩的我們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把心裡話說給更多人聽。也感謝評委們的厚愛,我會永遠銘記這份鼓勵。也感謝新疆經濟報社會文化部同事及伊犁的朋友李凌給我詩歌提出的寶貴建議,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才有機會站上領獎臺,這份榮譽屬於所有愛新疆的人。
買買提·肉孜(《祖國最偉大》獲二等獎):
60年來新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的城鎮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族群眾間的交流和情誼都在增加,我親眼見證了這些變化。並很高興有這樣一次機會能夠把自己對祖國,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付諸詩歌這傳統而又永具活力的形式,表達並讚頌新疆之巨變。
艾貝保·熱合曼(《三代人》獲三等獎):
「輝煌60年·詩頌新疆」,無疑是最能表達我們的自豪情懷和一顆感恩之心的活動。因為處於術後休養階段,《三代人》這首詩,是我花了整整一個上午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在鍵盤上緩慢而又吃力地敲出來的,但我始終覺得滴滴答答的聲音,仿佛一首悠揚悅耳的曲調在縈繞、迴蕩,讓我心曠神怡。因為我總是這樣認為:一個發生在我們家庭三代人身上的普通故事,不正是新疆60年巨變的一個極好縮影麼,因而喜悅和感動是在所難免的。
熊紅久(《葉爾羌河的訴說》獲三等獎):
用詩歌的方式來表達對新疆這片故土的熱愛,對60年發展歷程的回望,其實就是讓心找到了一種縱情歌唱的方式和自由飛翔的狀態。我們身體裡流淌的血液,成為新疆河流的一部分;我們頭腦裡渴望的安寧,成為新疆天空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成為新疆精神的一部分。感謝《新疆經濟報》,讓我們真摯地表達,成為土壤的一部分,滋養著我們這一代人的自信與堅定。
鬱笛(《塔裡木:春天的序曲》獲三等獎):
我是一個新疆大地的寫作者,今天走上這個領獎臺對自己無疑是一種鼓勵和鞭策。
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是我詩歌和文學生長的沃土。值此自治區成立60年之際,讓我們用詩歌的形式為她祝福!
古麗巴哈爾·米吉提(《天地作證》獲三等獎):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在新疆基層發生的巨變是我親眼所見,親身體會到的。在基層,我們能夠及時看到各類報刊,我也是《新疆經濟報》忠實的粉絲,偶爾會寫一些新聞稿件投去。這次投去幾篇詩歌,想把我內心對祖國,對家鄉的讚美與感激用詩歌優美的韻律表達出來,以此作為自治區成立60年的禮物。我感謝新疆經濟報社提供的平臺,並期待這類活動以後還會舉辦。
吉爾(《新疆頌》獲三等獎):
我知道,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們需要的是用我們的筆寫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我也會為此付出畢生的努力。新疆這片厚重的土地是詩歌的土壤,這次新疆經濟報用詩歌的方式集合了大家,讓詩歌為自治區60華誕祝福,每一位作者都藉此送上了祝詞,我想,這就是大家對新疆,對這片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土地說出的最好的愛。
阿依努爾·毛吾力提(《我的家鄉我的新疆》獲三等獎):
走過了那麼多地方,唯有家鄉的水最甘甜!看過了多少風景,唯有家鄉的山最巍峨。六十年的風雨兼程,我的家鄉創造了多少輝煌!我的家鄉啊,我願用我的詩歌祝福你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感謝詩歌,感謝新疆經濟報,感謝各位評委老師能讓我乘著詩歌的翅膀來到這裡,唱出心中的歌,唱出我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最由衷的愛!
李東海(《時代的豐碑》獲三等獎):
詩歌是我們內心的文學表達,詩人是時代真實的發聲者。我們需要用詩歌來歌頌我們的新疆和新疆的各族人民。也感到《新疆經濟報》能以詩歌的文學方式來及時反映時代,是一件重要的事。非常感謝評委會及《新疆經濟報》,我會一如既往地用詩歌來表達我對新疆的愛。
麥麥提明·艾山(《輝煌的六十周年》獲三等獎):
作為在新疆長大,嘗到了發展之果、生活越過越好的一名宗教人士,我認為我有責任和義務分享我內心的愛。我把內心積攢了多年的對祖國對家鄉的感激之情用筆記錄下來,把這份心意當作對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一份禮物送去,卻收到了認可與三等獎這樣的大禮。這份大禮對我來說意味著更重的責任,我要更嚴格要求自己,盡好我的責任,報答給予我厚望的祖國和人民。
韓偉(《新疆在飛翔》獲三等獎):
我對新疆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就像兒時眷戀母親的懷抱,就像花草眷戀著塔裡木河兩岸青綠的土地。《我們新疆好地方》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但凡生在新疆、長在新疆的人沒有不知道,沒有不會唱的。我寫下《新疆在飛翔》這首詩,就是因為《我們新疆好地方》這首歌,就是希望寫大美新疆的詩歌越來越多。
閆淮鵬(《總書記來到我們村》獲三等獎):
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新疆,是廣大幹部、群眾和文學愛好者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文學創作的源泉,在基層,在廣大群眾中間。作為一名參加「訪惠聚」活動的幹部,有義務,也有必要,用各種方式去宣傳黨的政策、宣傳發展成就、傳播正能量,與廣大幹部群眾為實現美好生活、國家繁榮和新疆穩定而團結奮鬥。(記者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