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時間:2017年11月12日(周日)20:00
演出地點:歌劇廳
演出票價:(888 1288 1888已售罄) 2888 3888VIP
柏林愛樂樂團與郎朗再度聯手,「天團」首度駕臨華南地區
西蒙•拉特爾爵士最後一次帶領柏林愛樂巡演
理查•施特勞斯《唐璜》:被視為考驗樂團各部分樂器能力的試金石
巴託克第二鋼琴協奏曲:色彩豐富的炫技作品,鋼琴協奏曲史上最難演奏的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德國古典主義最後一位作曲家最悲涼、最古雅的代表作
柏林愛樂樂團
自19世紀末,柏林愛樂樂團被譽為世界上最頂級的交響樂團之一。柏林愛樂演奏曲目範圍廣泛,傳統風格的作品得心應手,尤其是演奏德、奧作曲家的作品時更是首屈一指。數不清的偉大音樂家把能與這支樂團合作視為人生最大的榮耀。卡拉揚曾把樂團視為「自己的生命」,而阿巴多則在就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時說:「這無疑是我人生中最榮耀的時刻。」
該團錄製了大量唱片,其中以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和K.伯姆指揮的莫扎特交響樂全集最有代表性。樂團的常任指揮和經理由選舉產生,新參加的人員須經在全體成員面前演奏,試用期滿,經全體討論合格後,才能成為樂團的正式成員。
樂團的歷任首席指揮有 F.維爾納、H.von彪羅、J.利比切克、A.尼基什、W.富特文格勒和H.V.卡拉揚等。1922 年富特文格勒接替尼基什成為終身指揮,他去世後,卡拉揚於1957年成為樂團的終身藝術指導。1990年C.阿巴多接替去世的卡拉揚成為樂團的指揮。2002年西蒙•拉特爾成為樂團新任指揮。2015年6月,俄羅斯指揮家基裡爾•彼得連科當選林愛樂新總監,將接替2018年卸任的西蒙•拉特爾爵士。
柏林愛樂樂團在聽眾的音樂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0年代,該團演出了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曾在柏林轟動一時;此後又演出了莫扎特、舒曼、蕭邦、海頓等作曲家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歡迎。卡拉揚擔任常任指揮後,樂團經過他的嚴格訓練,在世界各地演出了大量古典和近代的音樂作品,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團員都是來自德國和世界各國的出類拔萃的演奏家,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演奏技巧精巧絕倫,具有優異的反應力和適應力。
西蒙•拉特爾爵士
柏林愛樂樂團現任總監,目前世界上炙手可熱的指揮家。1999年6月23日,柏林愛樂樂團的樂師投票選出西蒙•拉特爾接替阿巴多為樂團的總指揮。拉特爾於2002年9月7日以第六任總指揮的身份,指揮樂團演出第一場音樂會。
拉特爾1955年生於英國利物浦,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藝。1980年,拉特爾當上伯明罕市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十年後直至98年夏出任音樂總監。除了伯明罕市交響樂團之外,拉特爾領導過的樂團遍及歐美。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建立了悠久而深厚的關係。
拉特爾當上柏林愛樂樂團的總指揮之前,與樂團合作已有十五年之久。 1987年11月14日他首次指揮樂團演出馬勒的《第六交響曲》,此後定期出現在樂團的指揮名冊上。截至2002年9月之前,他共指揮了七十五場音樂會。
拉特爾成績驕人。西蒙•拉特爾錄製了60多張唱片,榮獲多項享有聲望的國際獎項,其中多款獲得了英國《留聲機》雜誌頒發的年度最佳、最佳管弦樂和最佳錄音三項唱片等大獎。拉特爾多次榮獲國際嘉獎。
郎朗
鋼琴家,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被《芝加哥論壇》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郎朗是美國《人物》評選「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之一,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
2005年10月9日,郎朗應美國總統邀請到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並被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授予郎朗「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2013年10月28日,朗朗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為關注全球教育的聯合國和平使者。2015年,憑藉專輯《莫扎特》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頒獎典禮」年度器樂演奏家大獎(鋼琴類)。
郎朗與柏林愛樂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柏林森林音樂會,作為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在此後的十多年中,他與該樂團的合作更加緊密,從柏林新年音樂會、柏林獨奏音樂會、薩爾茨堡音樂節到歐洲巡演音樂會,都留下了郎朗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身影。郎朗2013年的專輯收錄了與柏林愛樂合作錄製的巴託克第二鋼琴協奏曲及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而與郎朗合作過的指揮大師除西蒙•拉特爾外,還有小澤徵爾、巴倫博伊姆、祖賓•梅塔、杜達梅爾等。
唐璜 理查•施特勞斯
第二鋼琴協奏曲 巴託克
第四交響曲 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