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全省掃黑除惡特派督導和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一、掃黑除惡特派督導工作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標準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發揮督導工作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的利器作用,5月15日至27日、6月2日至12日,省掃黑辦組織10個特派督導組,分兩輪對全省16市和12個省直部門開展特派督導,有力推動了專項鬥爭責任實體化、措施精準化、成果最大化。
一是配強督導力量。省掃黑辦成立10個特派督導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從省人大、省政協、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委政法委及省政法單位的廳級領導幹部中選任,同時擔任特派督導專員;副組長從省直有關部門和部分市委政法委的縣處級領導幹部中選任;組員從政法單位各選擇3名業務骨幹、1名素質過硬的律師;同時,每組各配備1名省掃黑辦協調員、1名市級聯絡員。省掃黑辦制定下發《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特派督導工作流程》,規範工作流程,統一工作標準。為提高特派督導工作效能,5月14日召開省掃黑除惡特派督導動員培訓會議,請有關專家領導、辦案能手進行專門授課輔導,釐清工作思路和重點,統一執法思想和尺度。
二是聚焦督導重點。聚焦大案要案查辦,對全國掃黑辦對我省掛牌督辦的3起案件,省掃黑辦掛牌督辦的47起案件、26起特派督導重點案件,進行逐案詢問、逐案把關;對有涉案人員在逃的案件,重點督促加大追逃力度。聚焦重點線索核查,對中央交辦我省重新起底核查的353件線索、省掃黑辦梳理需要進一步核查的185件線索進行重點督導。緊盯線索核查不深入不細緻、查否理由牽強、案件定性存在爭議、沒有實質性進展等問題,督導各地提級覆核、異地覆核,推動按期完成清倉任務。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安排2個組到省直12個重點行業部門開展督導,督促落實監管責任,開展行業亂象專項整治;推動各市高度重視重點行業領域案件線索,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專項鬥爭工作力度。
三是突出督導問題。堅持把發現問題、指出問題、解決問題作為工作主線,貫穿特派督導工作全過程。這次特派督導共查找梳理出4大類106項具體問題。在重點案件偵辦方面,主要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形式主義、不嚴不實,「打財斷血」「打網破傘」不徹底,協作機製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在重點線索核查方面,主要存在核查效率低下、工作拖拉,核查淺嘗輒止、不深不透,核查不規範、草率過關等問題。在重點行業領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研究不夠,主動摸排不夠,建立預防打擊機制、加強綜合治理不到位,綜合配套、固本管用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四是嚴實督導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特派督導組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四不兩直」、個別談話、實地檢查、走訪問詢、調閱臺帳等方式開展工作。嚴格落實會見一線具體辦案人員、會見核查報告責任人、會見實名舉報人的「三會見」要求,真正做到見事、見案、見人。督導期間,各督導組在16市共與745人開展個別談話,到市縣兩級共209個重點行業部門、33個涉黑惡犯罪案源所在街道辦事處走訪問詢,查閱檔案資料2000餘盒;在12個省直部門與56名廳領導、89名處室負責同志和工作專班人員進行個別談話,調閱文件資料2000餘份,核對線索400餘條,查看工作檯帳、工作大事記、「三書一函」等檔案資料230餘盒。
五是確保督導實效。為此,一抓問題整改。對特派督導中發現的問題,逐市、逐部門反饋問題清單,並在8、9月份組織開展特派督導「回頭看」,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限期進行整改。特別是對整改效果不理想的,責成有關地方和部門採取掛牌督辦、上提一級、異地用警、異地羈押、指定管轄等措施,實現重點突破;對「案多傘少」「案大傘小」等不匹配問題,進一步加大打擊震懾力度,力爭再深挖、打掉一批有代表性的黑惡勢力和「保護傘」;對金融放貸、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市場流通、自然環保、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行業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持續開展集中整治。二抓「六清」落實。按照全國掃黑辦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六清」要求展開各項工作,努力在9月底實現「線索清倉」全見底,「逃犯清零」全歸案,「案件清結」全判決,「傘網清除」全查結,「黑財清底」全追繳,「行業清源」全覆蓋的「六全」工作目標,努力「清到底、清乾淨」,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業績「清單」。三抓機制建設。督促各級各有關部門深入梳理督導發現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重點圍繞依法嚴懲長效辦案機制、剷除土壤長效防範機制、行業亂象常態整治機制、群眾滿意長效評價機制,研究制定具體意見建議。特別是結合目前正在組織開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統籌基層資源力量,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加大問題整治力度,徹底剷除黑惡勢力在城鄉的滋生土壤。同時加強督導考評,強化激勵導向作用,保護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積極性,推動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決戰決勝。
二、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聚焦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市場流通、資源環保、信息網絡、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組織開展「十大重點行業領域涉黑涉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行業領域涉黑涉惡犯罪,依法整治行業領域亂象亂點,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一是強力組織推動。緊扣專項鬥爭三年為期總要求和今年「深挖整治」「長效常治」工作任務,以「行業清源」為目標,制定《山東省十大重點行業領域涉黑涉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方案》,明確整治任務、責任單位分工和具體措施。建立工作月報和情況通報制度,定期調度情況、通報問題、推進落實。加強督促指導,組織2個特派督導組對12個重點行業省直主管部門發現4類46項問題,跟蹤整改問效。
二是統籌協同作戰。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系統抓、抓系統」的原則,10個牽頭部門根據職能和任務分工制定本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方案,嚴格履行行業監管部門主體責任和牽頭抓總職責,對重點問題實行臺帳式管理、項目化推進,與責任單位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推動逐項解決;參與單位和有關地區主動對接牽頭單位,積極協作配合;省市縣三級上下聯動、密切協同,齊心協力推進落實,形成整體聯動、協同共治工作格局。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行業領域日常監管薄弱環節,分別列出整治問題清單,一對一制定整治對策措施,點對點精準組織整改。堅持以案促治,各級紀委監委機關和公檢法單位結合執紀執法辦案中發現的行業監管漏洞,以「三書一函」的形式,及時向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反饋問題10類68項,提出意見建議書1341份。
四是依法嚴懲嚴治。以「零容忍」的態度整治行業亂象。「社會治安」行業領域開展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偵辦支付勞動報酬案件115起,追回被拖欠工資近億元。「交通運輸」行業領域開展非法超限載「百日攻堅」整治行動,聯合執法治超案件22472起。「鄉村治理」行業領域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推動社會救助政策精準落地,有效防止侵害農民群眾利益現象發生。「市場流動」行業領域嚴抓商品安全監管,立案查處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無證無照等破壞市場秩序違法行為3128起。「信息網絡」行業領域開展打擊網上涉黑涉惡攻堅行動,打掉利用信息網絡實施涉黑涉惡犯罪團夥22個。「資源環保」行業領域集中整治非法開採礦產資源違法行為,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治理,依法立案27起,處理問題433個。「教育衛生」行業領域開展「衛監亮劍」「藍盾行動」等專項行動,打擊整治醫療亂象,處理違法違規行為6621起。
五是強化宣傳教育。「金融放貸」行業領域組織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月」、「套路貸」抖音短視頻大賽,普及金融知識,提醒公眾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文化旅遊」行業領域採取調查問卷、進景區演出、美術與書法作品創作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法制宣傳359場,參與宣傳的文化旅遊市場主體達8601家。「教育衛生」行業領域深入推進山東省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建設,開展防治校園欺凌暴力、校園貸等主題教育活動。「工程建設」行業領域把惡勢力集團暴力阻工、強攬工程典型案例拍成警示教育片。
總的看,重點行業領域集中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部分地方、行業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行業整治合力共抓的威力還沒有真正顯現,一些治安亂點、監管漏洞、行業亂象還沒有得到根治,長效常治機制有待健全完善等等。
下一步,一是強力推進深挖整治,緊盯治安秩序混亂地區、黑惡問題多發行業、基層建設薄弱環節,持續加力打好行業領域整治攻堅戰。二是注重抓好制度建設,突出依法行政、行業監管、執法監督、市域治理、矛盾化解等主要環節,建立健全防範治理涉黑涉惡問題的機制制度。三是改進完善督導考評,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完善差異化考核辦法,強化激勵導向作用,推動全省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工作深入發展,助推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實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權威發布丨2020年我省掃黑除惡瞄準十大重點行業領域 以「零容忍」的態度整治行業亂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