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成都開啟東進徵程
迎著東進之風
雄州大地不斷湧動著鄉村發展新活力
今天,小陽就帶你
看看我們大簡陽
鎮金鎮、永寧鄉、望水鄉
老龍鄉、雷家鄉的振興之路
產業鏈延伸帶動村民致富
眼下,距桑葚成熟的季節已過去了好幾個月,但四川尚果鼎椹酒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生產線上,一瓶瓶桑葚酒被裝罐密封。一旁,永寧鄉團嶺村村民老張和幾個工人正熟練地打包桑葚酒。完成裝箱後,這些桑葚就會被運輸到各個賣場。
「以前我只知道種地,一年下來花不少精力和功夫,也只夠滿足基本溫飽。現在我把土地承包出去,不僅可以收租金,還可以領工錢,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了。」老張笑著說。自發展果桑產業以來,永寧鄉桑葚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其中,2000餘畝進入盛果期,畝產量約2000斤,產值8000元,總產值達16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230元。
然而,這興旺的產業也曾面臨令人頭疼的窘境。2012年,永寧鄉開始緊密結合果桑產業發展特點,通過規劃調整、政策引導、項目支持,同時發揮政府在資金整合、組織發動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加快調整產業布局,推動桑葚產業規模化經營。隨著桑樹一天天長大,規模也在逐年擴大,桑葚產量更是逐年增加,煩惱也隨之而來。2016年,團嶺村迎來了桑葚大豐收,但也讓當地村民措手不及。
老張回憶說:
沒想到會有那麼大的量,那段時間每天有大量的桑果成熟,卻鮮有人問津。桑果的保鮮期很短,不及時賣出去就會壞掉,看著數不清的桑果掉在地上,村民只能幹著急。
為解決這一窘境,永寧鄉搶抓東進機遇,決定升級經營模式,拉長產業鏈,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永寧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們以政府為主導,圍繞特色果桑產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先後引進生樂製藥、四川尚果鼎椹酒業等一批帶動能力強和帶動實效顯著的龍頭企業,發展一批聯結機制好的產業專業合作社。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託,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形成特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永山寧香』。
該鄉依託企業帶動,種植戶跟進,引導桑果產業由單一加工向多元加工轉變,充分利用伐枝、桑葉等「邊角料」提高產品附加值,先後開發桑葚酒、桑果茶、桑果乾、桑果醬、桑葚膏等特色產品,利用果桑套種中藥材,果桑伐枝製作保健品、桑葉茶,實現果桑綜合利用。目前,以生樂製藥、四川尚果鼎椹酒業為代表的一批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的桑果茶、桑葚酒等產品已投放市場,由果桑產業產生的經濟效益不斷突顯。
來到永寧鄉上坪村,只見河塘裡荷花朵朵綻放,幽香撲鼻。碧綠的荷葉與蔥蘢的桑樹連成一片,宛若一幅美麗畫卷,前來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
永寧鄉有關負責人表示:
2016年,上坪村成功創建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成為集「桑葚種植基地、自主採摘農場、環線旅遊觀光、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園。2017年以來,永寧鄉成功舉辦兩屆桑葚採摘節,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餘萬元。
接下來該鄉將立足果桑產業資源優勢,推動農旅融合,打造以「桑海鄉田」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業,逐步形成「1軸線、2中心、2環線、5區、2點」的旅遊規劃布局;緊緊抓住旅遊扶貧有利契機,堅持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扶貧有機結合,不斷加大對「桑海鄉田」旅遊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高景區旅遊文化和服務水平。
夯實交通基礎助力產業發展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望水鄉石巖寺村村民李春元剛剛整理了漁網,還沒來得及休息,他又開始忙著為池塘裡的錦鯉「選美」。等李春元將飼料投入機器後,錦鯉的身影開始清晰起來。只見一隻只錦鯉色彩斑斕,如花似錦,讓人賞心悅目。時不時還有錦鯉跳出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
李春元告訴記者:
你看這條錦鯉,它身形俊秀,雄健沉穩,晶瑩剔透的鱗片上鑲嵌著水墨畫般的花紋,頭上還有祥雲花紋,十分漂亮。正是這份觀賞性讓錦鯉身價不菲,錦鯉的國外市場需求量巨大,平均一條錦鯉的市場價在800元以上。我們養殖的錦鯉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等。
「錦鯉不愁賣」的背後,離不開發展環境的強力支撐。「長途運輸是錦鯉出口面臨的主要考驗,要保證錦鯉不會死亡、品相優良、顏色鮮麗,只有不斷縮減運輸時間。」李春元坦言,相比其他鄉村而言,望水鄉位置比較偏遠,這一直是壓在他心裡的一塊大石頭。2019年6月,雷望路開始修建,不僅緩解了李春元的壓力,還給他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
「雷望路連接望水鄉和雷家鄉,全長5.36公裡,雙向八車道」望水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雷望路A標段正在施工。雷望路修建成功後,望水鄉到簡陽城區只需半個小時,產品向外運輸將更加便捷。
依託便捷的交通環境,李春元計劃打造「石巖村種養循環生態觀光農業」綜合項目。據了解,該項目以園區特種水產、葡萄、草莓種植為主體,以垂釣、觀光、採摘、餐宿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莊園為經營理念,以輸出垂釣觀光、休閒、採摘、品嘗、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目的,把新農村建設與原生態農業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結合起來,講求「原汁原味」,使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系統實現和諧統一;圍繞當地農村文化、農業生態環境及農村傳統生活習俗,向遊客提供一種自在、幽靜、新奇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集農業觀光、農村體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原生態大型莊園。
同樣,老龍鄉也在著力改善交通環境。近年來,老龍鄉上下齊心,共同努力,新建村組道路、入戶道路、生產便道,拓寬村組道路。目前,該鄉村組道路硬化率100%,入戶路硬化通達率達80%以上(其中兩個村達到100%)。
老龍鄉有關負責人表示:
2019年8月,朱家村移民後扶項目實施完成後,老龍鄉將成為全市鄉域交通條件最好的鄉鎮之一。交通條件一步跨越20年,全鄉經濟也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眼看交通環境變好了,村民、企業的發展信心更足了。三年來,老龍鄉引進簡陽聚旺果蔬專合社、簡陽口口醇果蔬專合社等20餘個專業合作社,開創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該鄉種植戶積極引進春見、醜柑、愛媛等新品種,為老龍鄉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走,去廣場上打太極!」吃過晚飯後,鎮金鎮的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到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廣場掩映在青山綠樹下,四周被蒼翠的綠植環繞。廣場平坦開闊,點綴著各式精緻獨特的景觀小品,各種健身設施也一應俱全。
晚上7點一到,舒緩悠揚的音樂準時響起,大家開始跟著音樂旋律擺手、踢腿,打起了太極,小孩子在周圍追逐打鬧,展現了一幕恬靜悠閒的鄉村田園慢生活場景。
居民劉大爺說:
法治文化廣場的建成,讓大家茶餘飯後有了好去處,打太極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固定節目」。可以說,法治文化廣場既扮美了鄉村環境,又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近年來,簡陽市委、市政府以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為目標,高度重視城市廣場、公共綠地等開放空間建設打造,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質。鎮金鎮也積極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集娛樂、鍛鍊、觀景、休閒等活動為一體的公共空間。
鎮金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法治文化廣場規模上千平方米,主要包括廣場空地、主席臺、綠色景觀、健身設施四個部分。整體乾淨漂亮、空間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多樣,還打造有綠化景觀和特色小品。法治文化廣場將會成為鎮上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法治文化廣場配套有法治文化中心。法治文化中心建築面積有855平方米,法治文化中心共兩層,一層有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廳。二層有人文展示空間、兒童之家、青少年之家、婦女之家及自組織辦公室、黨群之家、閱覽室、休憩陽臺。每個空間都寬敞明亮、乾淨整潔。
鎮金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打通鄉鎮文化的「最後一公裡」,讓鄉鎮居民能夠就近享受到文化服務,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這是我們的目標與動力。接下來將堅持「共建共享」理念,著力補齊短板,多措並舉,逐漸建立健全覆蓋全鎮、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原則,充分發揮文化「潤物細無聲」作用,切實提升全鎮居民道德素質和文化涵養。從實際出發,高位謀劃,著力打造鎮金文化「四個品牌」,努力把鎮金建設成為融文化交流、文藝創造、文化產業、文旅觀光於一體的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中心。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雷家鄉也在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五彩斑斕的遊戲空間、書香童趣的活動場地……在這裡,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雷家鄉居民宋阿姨的描述背後,正是該鄉新增公立幼兒園所帶來的教育環境。據了解,公立幼兒園共6個班級,設近180個學位。
雷家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文化引領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驅動力,更可以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雷家鄉注重豐富教育資源,不斷增加文化供給,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種桑葚、開工廠
特色產業紅紅火火
修公路、建廣場
村民生活富足美滿
簡陽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鋪陳開來!
圖文綜合:簡陽發布 | 整理編輯:簡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