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苔》,背後是他滿滿的生命驕傲

2021-03-05 十點人物誌

【一】


前陣子,袁枚的小詩《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大山裡的孩子小梁改編成曲,感動了億萬國人。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生於暗處,但它也能等來綻放的一刻。寓意人生起點不高,依然可以找到生命的價值,像牡丹花一樣綻放。

【二】


康熙55年(1716年),浙江錢塘,袁枚呱呱墜地。小袁枚天資聰慧,「幼有異稟」。(《清史稿》卷四八五)12歲考取秀才,23歲金榜題名。先是供奉翰林,然後外調做官。

跟所有文學青年一樣,年輕時都立志「致君堯舜上」,袁枚亦不例外。為官期間,他秉公辦事,頗有政績,努力踐行著「此去好修《循吏傳》」的志向。

但官場畢竟是官場,免不了互相傾軋。再加上清代官場格外注重繁文縟節,比如:下級參見上級,須先在一定距離內跑步上前,作小跪姿勢,而且不能發出聲響,獲準後才能起身入座;參見的名帖上,書寫職銜的字跡要小,否則將視為不敬,出處要體現等級差別。

後來,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表露了心跡:「然士大夫寧為權門之草木,勿為權門之鷹犬,何也,草木不過供其賞玩,可以免禍,恰無害於人;為其鷹犬,則有害於人,而己亦難免禍。」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袁枚33歲,事業順遂之際,他做了一件令人咋舌之事——辭官歸隱。對上稱父親去世,自己要服丁憂,歸家瞻養老母。

但這恐怕不是真正原因。

千年前,生發了「蓴鱸之思」的張季鷹,感嘆:「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然後辭官。千年後,袁枚感嘆:「人生不得行胸臆,縱年百歲猶為夭。」他也辭官,去追求想過的生活。

【三】


王羲之有蘭亭,王維有輞川別業,袁枚也有他的隨園。

辭官前一年,袁枚用三百兩銀子買下金陵城郊的一座廢舊莊園,修葺改造,更名隨園。隨園大有來頭,原為曹雪芹祖父曹寅園林,《紅樓夢》裡大觀園的前身。

為何叫隨園?原因有三。

其一,曹家沒落後,園林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袁枚將「隋園」更名為「隨園」。

其二,袁枚修葺此園時,就勢取景,隨心隨性,「隨高置樓、隨溪建亭、隨澗搭橋、隨流作舟」。

其三,袁枚在經歷幾年的宦海沉浮後,人生態度轉變。此時,他追求的不再是仕途,而是遠方,過聽從己心、無問西東的生活。他在修葺隨園的同時,也是在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

正是在與隨園的相依相伴中,袁枚完成了他個性的塑造。

【四】

在隨園,無案牘之勞形,可以盡情地看他想看的書。

袁枚自幼好書,但「家貧難致」。為此,他曾寫過一首《對書嘆》。

《對書嘆》

我年十二三,愛書如愛命;

每過書肆中,兩腳先立定。

苦無買書錢,夢中猶買歸。

可以想像,小袁枚路過書肆窗外,恰好瞥見裡頭陳列著幾本慕名已久但無緣拜讀的書,欲望驅使他步入書肆,而他未發育成熟的個頭恰巧又不會引起掌柜注意。在他如饑似渴地翻閱後,抬起頭時發現天黑了,方才回家。當晚他做了個夢,夢裡書就擺在枕邊,近得可以聞到墨香。

正因為有兒時的經歷,他才對借書有一番獨到見解:書非借不能讀也。

脫貧之後,袁枚看到好書,買買買。儘管他如此愛書,凡有人來借閱,袁枚必慷慨借予。家中藏書多達40萬卷,晚年卻捐掉了十之六七。

苦心收藏,緣何散去?因為智者不藏書啊!

室藏不如腹藏。三國儒將周瑜便深諳此理,家中書房空無一卷。魯肅問他,他回答:「讀完一卷燒一卷,反而都牢記於心。」袁枚身為一代文豪,當然不會如此簡單粗暴地對待書,最好方式便是「散」。既敦促自己,又惠及別人。

袁枚小楷書法


【五】


不僅好書,而且好吃。

袁枚的好吃不似東坡的好吃。東坡是簞食瓢飲,能把飯當飯吃的。東坡小時候沒口福,吃的是「三白」。何謂「三白」?一碗白米飯、一碟白蘿蔔、一勺白粗鹽。但對東坡來說,足矣!包括後來被貶惠州,熱帶水果當飯吃,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佳話。

後世所推崇東坡的好吃,更多是他那種「以食解悶」的豁達。

袁枚不同。袁枚追求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一詩中寫道:

《品味》

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鹹世不知。

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盤時。

他遍集天下美食名點,編輯成冊,名為《隨園食單》。《隨園食單》記述的菜餚、飯點和茶酒共326種,堪稱提升吃貨自我修養的百科全書。就以茶葉蛋這樣的平民化食物為例吧,按書中烹調指南,需「兩枝線香」,約4小時。後人依此法嘗試,果然煮4個小時左右的茶葉蛋,能恰到好處地醃入滋味。

有時,為求得食譜,他不惜屈躬。一次,某位姓蔣的朋友請他吃了道色澤美觀、味道不俗的豆腐。袁枚當即索要食譜,蔣不予。袁枚表示願重金買下,蔣仍不予。袁枚急了,當場鞠了3個躬。蔣見狀大笑:「子才(袁枚字)不曾折腰事權貴,而今卻折腰為豆腐!」言畢,贈予食譜。

我們推崇袁枚的好吃,更多是他那種追求品質生活的態度!

當然了,袁枚只是美食家,不是烹飪家。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烹飪家的伯樂!

有位叫王小餘的大廚,別人重金挖他,他也不願離開袁家。有人問他為啥?王小餘答:知己難,知味尤難。袁枚正是因為懂他以及他烹飪的美食,所以能留得住他。

直木獎得主杉森久英所著《皇室料理番》中,主角篤藏有句名言:「怎麼能把我當個普通的廚師!我傾注了熱情、氣魄與美的菜餚,絕不遜於美術館裡的藝術品。」

是啊,頂級廚師做的都是藝術品!王小餘做的藝術品,當然需要由袁枚這樣的藝術家來品鑑!

【六】


不但好書、好吃,還好名。

某位朋友的兒子,年輕好學,拿著詩作來求教。袁枚讀後,讚嘆了幾句。不料此人告別時卻說,「本人不好名,先生千萬別把我的詩拿給別人看。」袁枚聽後,十分鄙夷:「此人矜情作態,格局太小。」在他看來,能以詩文揚名天下,理所應當,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有位官人自稱不好名,袁枚聽後說:「孔子曾說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聖賢尚且如此重名,何況你呢?」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覺得張愛玲拜金。其實不然,經濟不獨立,人格便難獨立。張愛玲是李鴻章重外孫女沒錯,可惜到她這代,家道中落。父親與她決裂,母親嫌她累贅。港大複課後,她需要一大筆錢才能繼續上學。問母親討,母親卻回信讓她早點嫁人。沒辦法,只能靠自個了。於是,她拼命寫作投稿,兩年後,紅遍了整個上海灘。不僅可以完成學業,還可以看電影、吃大餐,買中意的衣服,過想要的生活。

袁枚也懂,出名要趁早。由於他的文採和筆耕不綴,名望也日漸高漲。在時人眼裡,袁枚與紀曉嵐並稱「南袁北紀」。又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嘉三大家」,而三人中又首推袁枚。

有了這樣的咖位,他的詩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貴重之」,甚至連海外琉球、高麗也有人前來求購。潤筆費有時高得離譜,某次他替人撰寫墓志銘,對方隨手一打賞就是萬金。袁枚的孫子袁祖志在《隨園瑣記》中炫耀這事兒:「……五十年中,賣文為活,竟有一篇墓誌贈銀萬金者,以故可以擴充園圃結構。」袁枚的稿費收入不但能養活全家幾十口人,還能拿出一部分用於擴建隨園!

【七】

除好書、好吃、好名外,袁枚還好遊。

年輕時,袁枚遵循「父母在,不遠遊」,待在隨園,陪伴母親享受天倫之樂。及至母親逝世,他已64歲高齡。守孝三年後,他開始了壯遊。

別人勸他一把年紀了,安安心心居家養老,了此餘生。袁枚表示我不聽,我不聽。他立志要做一個背包的詩人,活到老,遊歷到老,創作到老。

袁枚對大自然的鐘愛,使得他戰勝了肌體上的衰老。67歲那年,他登天台、遊雁蕩,渡錢塘、過蘭溪,且吟且行,不亦樂乎。他寫下了《周孝侯斬蛟臺》、《立夏日過天姥寺》、《觀大龍湫作歌》、《還山》等詩作。此外,他還繪製了《遊雁蕩圖》,裝裱長軸,帶回隨園,懸掛壁間,供人觀賞。

袁枚四十多歲時,曾請相士胡文炳算過一卦。胡文炳預言,他63歲得子,76歲壽終。到63歲時,袁枚果真老來得子。他就覺得胡文炳算的準,料想76歲時大劫難逃。於是到了這一年,他深居簡出,坐等人生最後一刻到來。

沒成想,袁枚挺過了這年除夕。這一挺,袁枚又多活了6年。既然向天再借到6年,又豈能不好好度過?於是,次年起,袁枚又開始了壯遊。直到去世前一年,他還重遊揚州、蘇州,到無錫,過慈谿。

不禁聯想到作家倪一寧寫過的一段話:在路上看到一對老情侶。老爺爺墨綠色絨外套,是老克勒式打扮,挽著女伴。老太太拄著拐杖,上衣皮夾克,下身淺藍色牛仔褲,還是BF風那種。左手中指戴著造型朋克的銀戒,夾著一根煙,邊走邊抽。看得我好振奮。才不要推著輪椅看夕陽呢,我要我們健康、聰明、矯健且酷酷地老去,沒入土前堅決不做塵,只成為風。

如何老去,袁枚教會了我們。

【八】

世俗如此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袁枚教會我們,不必太在乎世俗看法。

袁枚14歲時就寫下了名篇《郭巨埋兒論》。在他看來,郭巨為孝母而埋兒的行為不近人情,如此的觀點與封建禮教相去甚遠。

年長以後,他公開招收女弟子,開女子教育之先河。這在當時亦是驚世駭俗的大膽創舉。要知道,封建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

《隨園湖樓請業圖》

天下士人覺得老老實實當官才是正道,袁枚卻選擇辭官歸隱,徜徉於書與美食間。

別人勸他安心養老,他偏要做一個背包的詩人。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太在乎世俗看法的袁枚,活成了清代集大成者。

如果非要究其成功秘訣,《明朝那些事兒》結尾有句話能很好地詮釋: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 參考書目|閻志堅 著 《文化怪傑袁枚:性靈人生》

相關焦點

  • 林俊傑一首《江南》火遍大江南北,這首歌靈感來源竟是漫畫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JJ林俊傑的歌曲,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周杰倫林俊傑等等都已經成為很多人青春裡一直喜歡的歌手,很多歌曲都帶著滿滿的美好回憶,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講林俊傑的這首《江南》,從不被認知到火遍大江南北。
  • 曾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唱家屠洪剛:自己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教育
    不過她培養出來的兒子屠洪剛卻火遍了大江南北。網友聽說了這一家人的故事之後,紛紛稱讚呼延生很會教育兒子。屠洪剛自己也曾表示,自己的成功離不開母親對自己的教育與培養。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屠洪剛屠洪剛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曾經也有過一段輝煌歲月,尤其是在上一輩的老人中間,更是有很高的認可度。他不僅是一位歌唱家,更是一位京劇方面的奇才,他創造性地把京劇融合到了現代歌曲當中,實現了傳統和時尚兩種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
  • 張士超團隊新神曲來了 火遍大江南北頻頻接到合作邀請
    張士超團隊新神曲來了 火遍大江南北頻頻接到合作邀請時間:2016-04-18 19:22   來源:山西信息港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士超團隊新神曲來了 火遍大江南北頻頻接到合作邀請 張士超你這個混蛋你帶著姑娘去了閔行你到底把我家要是放哪了,這首名為《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哪裡了》一夜之間火遍全國大江南北
  • 她唱了一輩子歌都沒出名,兒子屠洪剛卻火遍大江南北
    不過她培養出來的兒子屠洪剛卻火遍了大江南北。網友聽說了這一家人的故事之後,紛紛稱讚呼延生很會教育兒子。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屠洪剛屠洪剛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曾經也有過一段輝煌歲月,尤其是在上一輩的老人中間,更是有很高的認可度。他不僅是一位歌唱家,更是一位京劇方面的奇才,他創造性地把京劇融合到了現代歌曲當中,實現了傳統和時尚兩種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
  • 《求佛》曾經火遍大江南北,但你是否了解裡面的悲傷愛情故事?
    當初一首歌的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哪家門店開業還是碰到那位朋友時他的嘴裡哼的小曲,哪都肯定是《求佛》這首歌,我相信小狼一說起這首歌朋友們肯定都會想起來的,並且腦子裡也已經開始浮現出了這首歌的旋律了吧。那麼大家可否知道這首歌的故事呢?下邊小狼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求佛》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 2018火遍大江南北的6首歌曲,體面墊底,涼涼第三,第一實至名歸
    2018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小編選了六首出來,不知道你們聽過幾首,小編也特別喜歡聽歌,你們把喜歡的歌在評論區打出來,大家一起過來分享一下吧。1、芩寧兒《追光者》,看過《夏至未至》的人,是不是都被電視劇中的插曲給感動了一把呢?
  • 景崗山:我的眼裡只有你,一首歌火遍大江南北的他現在怎麼樣了?
    我說我的眼裡只有你,你是我生命中的奇蹟,但願我們感動天,我們能感動地,讓我們生死在一起,永不分離。九十年代,特別是在96年左右,這段歌詞家喻戶曉。當時的網際網路不發達,全國人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電視,而當時電視只要放廣告幾乎就是以上面這段歌詞為主的礦泉水的廣告。導致花哥到現在只要聽到這段歌詞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歌曲的原唱者,而是某礦泉水。
  • 春晚五大神曲,曲曲火遍大江南北,最貴的一首歌賺兩億
    尤其是那些火遍大江南北的歌。當然也有新作,除夕夜過後,紅遍全國。現在,瓜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曾經登過春晚舞臺的五大神曲。1、《冬天裡的一把火》費翔當年那叫一個酷,一連唱了兩首歌,一首《故鄉的雲》,另一首就是神曲《冬天裡的一把火》。當時流行樂壇多是纏綿之音,費翔的一把火帶來了新意。這首神曲老幼皆會唱,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一把火」。費翔這把火「這把火」可是真火。
  • 李榮浩致敬周星馳,寫了一首歌,零差評,火遍大江南北
    李榮浩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歌手,近幾年火得非常快,他的音樂才華很好,嗓音也很迷人。李榮浩之前為了致敬周星馳寫了一首歌,火遍大獎南北,而且還零差評。周星馳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位演員,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喜劇演員。
  • 他在1987年春晚舞臺放了一把火,火遍大江南北
    臺灣導演張艾嘉發現了費翔的表演才能,邀請他參加電視劇《十一個女人》的拍攝。費翔由此開始了演藝事業。接下來的幾年,費翔在臺灣又是出唱片,又是拍電影,搞得風生水起。1986年,費翔通過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發行了在內地的第一張專輯《跨越四海的歌聲》。這張專輯上市後熱賣100萬張,給了費翔在內地發展的信心。
  • 刀郎曾火遍大江南北的這首歌,連譚詠麟都來助唱,不得不為你痴狂
    刀郎曾火遍大江南北的這首歌,連譚詠麟都來助唱,不得不為你痴狂。趕快和小編一起看看這首歌吧。2006年《披著羊皮的狼》推出,但聽說這首歌最開始被譚詠麟演唱,譚詠麟的經典MV還挺豪放的!>只求你不要拒絕不要離別不要給我風雪我真的好愛你我願意改變自己我願意為你背負一身羊皮只求你讓我靠近讓我愛你 相偎相依我確定我就是那一隻披著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獵物是我嘴裡的羔羊我拋卻同伴獨自流浪就是不願別人把你分享我確定這一輩子
  • 火遍大江南北的廣東愛情故事,它的作者「廣東雨神」現在怎樣了?
    火遍大江南北的廣東愛情故事,它的作者」廣東雨神「現在怎樣了?在娛樂圈有很多歌手都是歌紅人不紅,想薛之謙火之前,大家都不知認真的雪是薛之謙唱的,還有該死的溫柔這麼讓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許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的作者是馬天宇,一首癢火遍大江南北的黃齡,大家也是能哼出旋律而不知道黃齡是誰。
  • 袁枚的小詩《苔》,簡單的四句話為何催淚?它到底寫出了什麼
    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小詩《苔》,很簡單,很通俗,為什麼近日來尤其受關注,甚至有催淚的效果。我們來看看這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小詩我很喜歡。作者用平淡的話語,讚頌了極其平凡的生命——苔蘚。
  • 周杰倫這首用10分鐘寫完的歌,卻被張韶涵唱遍大江南北
    而《親愛的,那不是愛情》這首歌,張韶涵更是透露了一個亮點,那就是周杰倫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只花了十分鐘時間。都知道這首歌是周杰倫譜曲,方文山作詞的,當年張韶涵向周杰倫邀歌的時候,周杰倫就邀請她到鋼琴面前,然後醞釀了下,十分鐘後就把曲譜好了,自然滿滿的說就這樣。
  • 這首歌曲《苔》唱哭億萬觀眾,支教老師來自重慶!
    >用宛如天籟的聲音動情演繹了《苔》這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據了解梁俊生活在重慶今天就和團團菌一起看看歌曲《苔》背後的創作故事>其中50首被他譜成曲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孩子梁俊教他們唱袁枚的「冷門」小詩《苔》三、四年級的孩子梁俊就和他們一起在春暖花開、蜜蜂忙碌的季節學唱羅隱的《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而高年級的孩子情感稍稍成熟梁俊就帶著他們一起唱宋詞辛棄疾的
  • 那些曾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星,如今卻好像消失了,他們都在做什麼?
    文|箭無弦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一些歌星,如今卻很少聽到關於他們的消息,他們都去哪了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五位曾經的紅人歌星:1.曾經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披著羊皮的狼,情人等等歌曲火遍大江南北。可是如今卻很少再聽到過有關刀郎的消息,因為現在的刀郎已經轉為幕後製作人,雖然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面前,但也是沒有退出音樂圈。他也培養出來了許多知名的徒弟,比如雲朵。
  • 我是唱作人2:補位嘉賓曝光,憑藉一首《野子》火遍大江南北
    最重要的是蘇運瑩有一首代表作,曾經火遍大江南北,不是神曲但更勝神曲,這首歌就是——《野子》。 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 相信很多人對這句歌詞都無比熟悉,畢竟早幾年這首歌曾在全國範圍內風靡,流傳度堪比《學貓叫》《生僻字》等任何網絡神曲。
  • 他賭錢輸到身無分文,回家花3分鐘寫下這歌,沒想到火遍大江南北
    文/壹然 校對/柚子任賢齊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代人的青春。早年出道的任賢齊不僅是個演員,也是一個歌手,坐擁無數粉絲。那時候的香港歌手很多,想要從中脫穎而出也是很難,但任賢齊卻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歌曲《心太軟》至今依舊很火。任賢齊出生於臺灣省彰化縣,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師,1949年四月隨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經廣西到越南,後又到臺灣。
  • 90後回憶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十大排行!
    該死的溫柔這首歌存在最多的就是MP3裡了,90後專屬的回憶。NO.9《等一分鐘》2007一萬個捨不得12年去網吧,開機後就是打開音樂然後就開始單曲循環這首歌。然後幾乎每天都要聽上幾遍。現在音樂裡還有這首歌的dj版。NO.5《隱形的翅膀》2006
  • 史上最幸運的酒吧,因為一首歌火遍大江南北
    提到成都,大家一定能想到趙雷的那首《成都》,當年雷子上完我是歌手,這首歌真的是火遍大江南北。「走到玉林路的盡頭,走過小酒館的門口」,「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歌聲婉轉悠揚,歌詞沁人心脾,光這首歌就想立刻衝到成都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