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自動鎖定「酒司機」 設備將在蚌埠大規模應用

2020-12-27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眾所周知,酒駕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查緝酒駕是交警的重點工作。記者從蚌埠交警支隊獲悉,他們利用AI(人工智慧)人臉特徵檢測,篩選、比對、識別酒後駕駛人員,通過智能交通管控平臺預警布控,為精準打擊酒駕醉駕提供關鍵的技術手段,這也是全國首個AI 精準查緝酒駕模型。2021年,相關設備將在當地投入大規模應用,運用於查緝酒駕的實踐。

現狀:「設卡查緝」效率很低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交警都是通過在路口路段設置卡點,逐一排查過往車輛、檢測駕駛人的呼氣酒精濃度、輔助以檢測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來實施的。「警力有限,路口路段眾多,一般一個大隊一次出動十幾、二十幾名警力,只能控制一個路口的一個進口方向,或者是控制一個路段的一個方向。」民警介紹,這種傳統的查緝方式無異於大海撈針,查緝點位少、查緝覆蓋面小、酒駕人員存在僥倖心理,還造成了整個查處時段的交通擁堵。

如何預判酒駕人員、掌控全市範圍內有酒駕嫌疑的行為,開展精準攔截、查處?這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的重要課題,蚌埠交警支隊對相關模型進行了構思,提出通過AI 人臉特徵檢測,篩選、比對、識別酒後駕駛人員。此舉創新了酒駕查緝方式,改變了傳統的通過道路卡點對過往車輛逐一排查的酒駕查緝模式,實現了全市範圍精準打擊酒駕的目標,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傳統模式造成的交通擁堵等弊端。

模型:喝完再開車就會報警

模型到底是如何實現精準識別的,民警給出了兩個思路,即以人找人和以車找人。

民警介紹,設備在飯店、KTV 等重點場所門口抓拍篩選到的飲酒或疑似飲酒人員,構成當天的飲酒人員人臉特徵庫,同時機動車人臉卡口將駕駛人人臉特徵與當天的飲酒人員人臉特徵庫進行比對,比對一致則觸發酒駕報警,路面查緝。

2020 年12 月11 日,蚌埠某飯店門口採集到的疑似飲酒人員特徵圖片上傳到當天的飲酒人員人臉特徵庫,機動車人臉卡口抓拍到的駕駛人人臉與當天的飲酒人員人臉特徵庫進行比對,比對一致,觸發酒駕報警。當晚涉嫌酒駕的是一輛白色福克斯轎車的駕駛人,交警部門在興中路口將該車攔下,按查處酒駕的規範流程處置,確認該駕駛人涉嫌酒駕醉駕,依法處罰。

模型考慮到人臉卡口缺乏或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以車找人,鎖定「酒司機」。「以車找人,就是以嫌疑車輛號牌查找嫌疑酒駕人,具體的就是以多個方面的車輛構成當晚嫌疑酒駕車輛資料庫。」民警舉例稱,如在餐飲娛樂等重點區域劃出卡口圍欄,對於敏感時段(比如,晚上七點到十二點)間隔一定時間進出重點區域的車輛、行車軌跡異常的車輛、有酒駕歷史記錄的車輛等,當這些車輛經過機動車治安卡口,進行預警查緝,這就是以車找人。「這一方式的精準度優於傳統的大海撈針式,但是低於以人找人模式。兩種模式可以統籌考慮建模,擴大查緝面。」

進展:明年大規模投入應用

目前,蚌埠交警支隊還對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比如在模型的人臉識別飲酒人員的算法上進行拓展,抓拍、識別飲酒人員人臉,基於AI 算法平臺,通過對一定數量飲酒人員的特徵值訓練,不斷完善飲酒人員臉部結構特徵庫。此外,還在模型的預警指數方面進行拓展,從多個維度擬訂酒駕嫌疑特徵指標,防止單因素偏差,通過加權求和來確定預警指數,預警指數越大,酒駕嫌疑越大,反之亦然。特別地,對當天疑似酒駕的車輛,即使因警力或範圍限制的原因未能查緝到,也記錄進入資料庫,系統會自動累計歷史數據,綜合評判該車該駕駛人的酒駕嫌疑度,從而掌控全市範圍的疑似酒駕行為。

記者了解到,這一模型已在2020 年投入實戰驗證,2021 年將投入大規模應用,用於日常查緝酒駕的實踐中。蚌埠交警部門表示,他們還將緊緊跟蹤人臉識別技術的最新進展,特別是目標人飲酒前後臉部特徵變化、走路姿態特徵、形態特徵等最新技術進步來優化模型,提高查緝的精準度。日前,這一模型也在安徽省公安交管大數據建模比武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皖交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相關焦點

  •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有啥關聯
    掌紋識別技術因其封閉性,會獲得更好的安全性和使用體驗;人臉識別得益於框架開源,將擁有更多創新應用和更大的應用規模。 近期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公布了亞馬遜最新專利申請,一種非接觸式掃描系統,可通過掃描手掌特徵(包括掌紋和靜脈)來識用戶身份。 目前,亞馬遜公司已獲得了「非接觸式掃描系統」的專利,並將其手掌識別技術代號確定為Orville。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40年刷臉技術下一步怎麼走?
    程序會計算五官之間的距離和比例,再把得出的數據與資料庫裡已有的參考值進行對比,但程序操作者需要手動「鎖定」臉部特徵,如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實驗才能繼續。 到了上世紀70年代, 研究人員創造出一套可以自動識別人臉的程序,這套程序利用21個特定的面部特徵,如發色和嘴唇厚度等等來判定人臉。
  • 小區人臉識別應用實測:有App明文上傳人臉照片及房產證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到售樓處暗中使用人臉識別,從北京推出人臉識別垃圾桶到東莞公廁停用人臉識別供紙機,過去一年中,人臉識別應用正在經歷越來越嚴格的公眾審視。12月22日,由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在北京舉行。
  • 危險的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的消費級應用場景開始不斷延伸。和指紋識別、虹膜識別、語音識別等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人臉識別具有極高的便利性和不錯的安全性,其應用場景不斷增多。資料來源 / 中商產業研究院中商產業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生物識別技術將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 人臉識別測溫機方案淺析:產品原理與免費算法推薦
    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將從技術原理、免費算法推薦、人臉識別硬體選型三大方面,幫助有需要的開發者進一步了解人臉測溫機一體機的產品及研發方案。【Telpo AI紅外測溫一體機產品圖】產品原理:人臉精準鎖定,紅外遠程測溫傳統手持測溫設備,檢測效率低,且需要目標與設備直接接觸,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等問題,相比之下,基於人臉識別與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測溫一體機有以下優勢:1.
  • 沒錯,鹹安率先推出婚姻登記人臉識別設備
    你沒有看錯鹹安區民政局率先推出婚姻登記人臉識別設備快來看看!自動採集攝像頭前符合人臉識別標準的照片對身份證晶片照片和現場採集的人臉照片加強比對……11月28日,在鹹安區民政局一樓婚姻登記處,一臺投資4萬元的「婚姻登記智能終端機」成功安裝並投入使用,將為鹹安溫泉62萬人口提供快捷便民的婚姻登記服務。
  • 人臉識別、自動測溫 西城社區智能閘機「上崗」
    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人工測溫存在偏差、進出小區忘帶出門證、提醒戴口罩苦口婆心……疫情期間發生在小區出入口的這些難題,如今用一臺智能「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就能「搞定」。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被測者即使戴口罩,該設備也可以完成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
  • UCloud優刻得推出人臉識別測溫平板和智能防疫一體機
    加之海外疫情仍處於大規模爆發狀態,如何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下抗疫工作所面臨的兩大挑戰。為此,UCloud優刻得結合自身在AIoT領域的技術優勢,與中車集團中城捷運合作推出了兩款疫情防控產品:人臉識別測溫平板和智能防疫一體機,可分別應用於不同場景。人臉識別測溫平板通過AI算法進行人臉識別和無接觸測溫;一體機在平板功能的基礎上,更增加了360度消毒功能。
  • MAD Gaze推出人臉識別AR智能眼鏡+AI安防方案賦能智慧城市
    AI安防有特定的場景要求,前端人臉識別設備只有在特定場景下才能保持較好的識別率,識別出後需要將大量視頻數據傳輸到雲中心,這對網絡帶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於5G網絡基建已鋪開,所以具體來講,碎片化場景如何覆蓋,是AI智慧安防落地過程中不可跨越的難關。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   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probuck普羅巴克   凱拔(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是KABA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是國內智能鎖領域的領導企業。
  • 詳解蘇寧門店的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最為關鍵的技術點就是人臉的特徵提取,直到2014年deepface首次將深度學習的引入,這項技術才得到了質的突破,使得人臉識別技術真正走到了商業可用階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結構的改進和損失函數的改進上。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人臉識別技術上的壁壘正在被打破,而人臉資料庫的資源是業內巨頭保持領先的另一個重要武器。
  • ...西安公交在165、235路公交試點人臉識別支付乘車應用
    12月24日起,西安公交人臉識別支付乘車功能將在165路和235路上線運行。兩條線路將會在以往的IC卡支付、二維碼支付、投幣支付等支付方式外,新增人臉識別支付功能,新型人臉識別車載終端將自動識別乘客人臉,與系統後臺人臉資料庫進行比對、辨別,識別成功後,即可完成支付。
  • 人臉識別閘機系統應用有哪些場景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場景應用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如我們的手機可通過人臉識別解鎖,門禁考勤應用,安防管理應用,消費應用等等很多的場景中都可以看到了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人臉識別公司可以基於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不同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
  • 廣東小青蛙科技有限公司告訴你,什麼是人臉識別系統
    2006年,美國已經要求和它有出入免籤證協議的國家在10月26日之前必須使用結合了人臉識別的電子護照系統,到 2006年底已經有50多個國家實現了這樣的系統。2012年4月,鐵路部門宣布車站安檢區域將安裝用於身份識別的高科技安檢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對人臉明暗偵測,自動調整動態曝光補償, 人臉追蹤偵測,自動調整影像放大。
  • 媒體關注|越南首家自助銀行啟用人臉識別功能
    以下是越南VTC News相關報導譯文:VTC News報導部分截圖自2020年7月1日起,用戶使用LiveBank系統交易不再需要提供銀行卡或身份證,也無需背記卡號或個人密碼,只需目視攝像頭,設備將在1秒內完成識人臉識別,隨後進行指紋驗證,完成登陸後便可執行交易。
  • 人臉識別越來越火,這些傳言也「悄然出動」……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被測者即使戴口罩,該設備也可以完成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
  • 算法推薦|在iOS14與Android11系統上,App開發如何實現人臉識別
    【適用App的人臉識別算法選型】API和SDK是人臉識別算法的不同應用形式,與識別準確率無關,取決於算法廠商究竟是開放可以調用人臉識別功能的接口(API),還是直接提供人臉識別軟體的安裝包(SDK)。API本質上是「在線請求,返回結果」:算法廠商將算法布置在雲端,把接口向有需求的公司開放。本地端只上傳照片,並接收結果。整個人臉識別過程都在雲端進行,消耗雲端算力。SDK是軟體開發工具包。算法廠商將人臉識別功能封裝成SDK,分發給其他公司使用。使用時需要下載安裝軟體包,算法在本地端運行。
  • 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突破10000家 2020年人臉識別企業分布格局...
    原標題: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突破10000家 2020年人臉識別企業分布格局分析(附企業地圖)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