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聲之形》的劇情梗概
二、主要人物賞析
三、場景細節刻畫
四、《聲之形》的內涵
一《聲之形》的劇情梗概
本作的女主西宮硝子有著天生的聽覺障礙,只能依靠助聽器和手語來和外界交流,為此她的口音也變得異常奇怪。在小學時,硝子轉入了一所新的小學,特殊的生理缺陷使她在班上引人注目,成為了獨特的存在。而正當硝子微笑著拿出紙和筆想要融入這個集體時,大家卻沒有接納她。而這時的男主石田將也,作為班級裡典型的一個調皮孩子,因為無聊而開始欺凌硝子。他向硝子的頭上澆水,朝著硝子的助聽器大喊,扯下她的助聽器······其實不僅僅是將也,其他大多數同學面對著硝子的微笑時,也未能接納硝子。
最終,在五個月內弄壞硝子八個助聽器後,將也的欺凌行為暴露了。老師批評將也,將也的母親也去銀行取錢去西宮家道歉,平日和將也一起欺負硝子的朋友也都開始指責將也的行為,並以曾經對待硝子的方式對待將也。於是,將也被徹底的孤立了,而硝子也轉學了,他們都孤獨地度過了剩下的小學生涯。
步入高中後,將也因為被長時間的孤立,已經變得不敢直視別人的臉,在他的世界裡,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一個叉號,仿佛他也有了聽覺障礙,聽不見他人的聲音,而他也因此成為了「異類」。
這些年的孤立,使他逐漸對自己對硝子的行為感到後悔,想去找硝子道歉。所以,他去報名參加了手語課程。終於在一次上課之後見到了硝子。他衝上去道歉,並且開始了他的救贖歷程。
一天放學,將也正準備回家,結果碰到了被小混混欺負的永束。本想裝作路過的將也聽到了永束的求救,便對小混混說可以用他的車。但是後來將也的車並沒有被還回來。隨後,永束花了很多心思從田野裡找到還給了將也,並主動和將也成為了好朋友。在一次與永束的交談當中,將也明白了朋友的真正含義,重新燃起了和硝子以及小學同學做朋友的希望。將也重新找到硝子並意外認識了硝子的妹妹結弦,並且與小學同學植野、未希等人取得了聯繫。當年因為欺凌事件而產生間隙的一群人開始慢慢理解,相互接納。然而,當年的隔閡並沒有消失。
在將也和硝子、結弦、永束、植野等人去遊樂園時,植野單獨與硝子坐了摩天輪,植野認為當年他們在小學被拆散錯在硝子,並且討厭硝子不斷為自己的缺陷而道歉。此後矛盾進一步爆發,故事也開始重演,小學同學再次離將也而去。而將也因為內疚而想要彌補當年的過錯,陪著硝子度過了整個暑假。
隨後,將也應邀參加煙火大會,那時硝子依舊認為因為自己是異類而給大家帶來了許多不幸,為此硝子選擇了輕生,被將也及時發現,但在救硝子的時候將也失足從三樓掉下,昏迷不醒。硝子十分內疚,夢見男主死去於是跑到平常餵錦鯉之地痛哭,與此同時男主在醫院甦醒,然後也不知道什麼在冥冥之中吸引他去餵錦鯉之地,在那裡遇見了硝子,硝子發現自己沒有害死將也,將也也在此向硝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獲得救贖,一個因為先天聽不見聲音而懷疑自己,最後敢於面對自己接受自己一個敢於正視自己的過錯,說出自己心聲,最終獲得救贖。
這部作品是由山田尚子執導,吉田玲子劇本,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這部動漫雖然以欺凌為題材,立意卻在「自我」與「蛻變」。他旨在防止校園欺凌及自殺,對殘障兒童的關懷進行普及並且鼓勵大家所有人都能夠勇敢的發出心中的聲音,正確的認識事情的真實面目。
二 主要人物賞析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現實生活中影子,那些人物似乎都是我們身邊的人,但又似乎不是。在我們的記憶中,定然有因為自身缺陷而收到欺凌的人,有年少欺辱他人隨後又後悔的人,有無意傷害別人卻又渾然不覺的人,也定有忠厚老實,真心待人之人……我們都能在這些人物中找到相似之處,但這部作品並不意在寫實,而是更加的理想化地表達了一種對人與人之間無隔閡交往的希冀。
本作中的男主石原將也就是我們印象當中的熊孩子,小學時他帶頭欺凌西宮硝子,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想要引人矚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喜歡惡作劇,折騰人的本性。但是究其根源就是那時的他缺乏同理心且對是非曲直沒有清晰的認識。然而可能是因果循環,正是因為他欺凌硝子的行為暴露後,他也成為了其他同學眼中的異類、惡霸。於是,他也從一個曾今受到擁戴的孩子王,變成一個被孤立的被欺凌者。這種落差使將也感到十分痛苦,兩種互換身份的經歷讓將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被欺凌者的無助與痛苦,認識到自己曾經罪惡有多深。這份痛苦也使將也沒法原諒自己甚至一度想要自殺。但是最後他決定尋找自己的救贖之路,既是救贖自己,也是救贖那些因自己而受到傷害的人。然而將也因為被他人孤立的原因,內心也變得自卑,不敢和他人對視,這又如何完成自己的救贖呢?
幸而,機緣巧合之下,將也結識了永束,是永束用他的熱誠真摯打開了將也的內心,並在永束的幫助下明白了朋友的真正含義,催動他邁開和往日朋友和解的第一步。
而我們的女主西宮硝子天生具有聽覺障礙,這一障礙也導致她的內心深處充滿了自卑。她總是露出和善的笑容,拿著紙和筆想要和別人做朋友。但是她的內心卻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把自己當作了異類,過於壓抑的內心以至於讓她難以平等的與他們交談。甚至在面對別人的欺凌時,也是一味地自責與道歉。影片中的硝子作為一個聽障人士發音最正確的便是「對不起」這句話。到後來,硝子轉出了水門小學,她身邊的人雖然表面上與她相安無事,硝子看似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是身邊卻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這種情況一直到將也的再次出現為止。
尋找救贖的將也找到了硝子,並用手語表達了想要和硝子做朋友的願望。曾經的小學同學也因為將也的緣故,和硝子逐漸產生了友誼。這份短暫的友誼使硝子再度燃起了希望。但是後來仍是因為硝子的緣故使得大家再次決裂。那些朋友的分道揚鑣,使剛剛踏出心中陰影的硝子再次回到了她心底的角落,依舊和善,同時又對自己充滿厭惡與自責。這次希望的破滅也將硝子推向了自殺的深淵。
對自己厭惡至深的硝子最終在煙花大會的那個晚上準備跳樓自盡,所幸被將也所救。之後,冥冥之中使得他們在曾經一起餵錦鯉的橋上相遇。被將也所救的硝子面對將也的道歉,終於明白了那些並不都是她的錯,這世界任值得她繼續活下去。而將也也在得到硝子的原諒後,完成了救贖,實現了對自己的原諒,別人的臉在他眼中再也不是一個個叉號,他又能夠用心去聽取他人的聲音。
三 場景細節刻畫
《聲之形》的主要製作團隊,包括導演山田尚子、編劇吉田鈴子,大今良時等,都是由女性構成,在京阿尼一貫注重細節與心理風格的引導下,女性製作組對影片細節的刻畫與對人物細膩心理的把握,造就了《聲之形》中無數溫柔卻直擊心靈的細膩之處。
國內被刪減部分的合唱時的歌曲其實是一個線索,因為硝子誤以為合唱開始,結果打亂了大家的節奏,這裡合唱的歌曲名為《怪獸的歌謠》,包括硝子被欺負時的背景音也是《怪獸的歌謠》的前奏,在KTV中播放的歌曲包括後來將也哼唱的也是同一個歌曲,「想去看大海,想去愛人類,怪獸也有心,走出去吧,捨棄這沙漠,去往有愛和大海的地方」。這裡的怪獸指的就是硝子,在硝子拼盡全力想要融入班級時,卻因為失誤導致班級合唱的失敗,而歌曲正是這渴望被理解、被接受的《怪獸的歌謠》,給觀眾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
之後,便是植野的出場。導山田尚子曾在訪談中提到,植野這個角色是自己最有共感的一位。在許多觀眾眼中,植野可能只是一個碧池,是惡的一方,然而在國內被刪減的部分,植野卻是第一個幫助硝子的人物,硝子的聽力使得她沒法跟上課堂的進度,下課後植野主動將筆記借給硝子,在後面的分鏡中,硝子經常回頭輕敲植野的課桌借筆記。在操場上也是,植野讓硝子回家其實是在提醒硝子沒有注意到氛圍。在一次次的借筆記後,植野終於失去了耐心,不會看氣氛的硝子也成為她欺負的對象。如同浜田広介的童話《哭泣的赤鬼》中青鬼為了讓紅鬼受歡迎而作惡,讓紅鬼趕走自己的故事,植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引人注目而欺負硝子,不同的是,「青鬼」硝子不是自願被欺負,這也是這個欺凌事件的悲劇之處。在之後的貓咖中再見到將也時,植野選擇的是躲避,因為此時的植野已經改變很多,但她不想讓將也知道自己的改變,在之後去見將也時的細節與肢體動作也表明了植野內心的動搖與緊張。對於植野這個人物不應該只片面地將她認作是惡的一方,正如導演山田尚子所言,不能將欺凌的一方簡單地看作惡,電影所要講述的東西,其實是每個角色都有著不得不去面對的處境與煩惱,但他們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面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不僅是在人物刻畫與內心描寫的部分極為細膩,此外,影片中不斷出現的花語、角色臉上的叉、將也視線的移動、光點與波紋的出現都是製作組埋藏在影片中的寶藏。
四、《聲之形》的內涵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不能因為自身的缺點而就拒絕接納自己,哪怕那些缺陷導致了自己與他人的衝突,也不必將所有的罪責都壓到自己身上。我們要做的便是真實的面對這個世界,向這個世界展露自己的美好抑或是一點點的不完美。同時,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的一些言行可能會給他人帶來極大的傷害。這時我們也不應該逃避自己的罪責,將自己的頭像鴕鳥一樣埋進土裡,而是積極地尋找救贖,將迷失的自我找回來。
這部作品雖然有些偏於理想化,但是其透露的內涵對我們的成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將也重遇硝子後,他的生活逐漸開始有了色彩。將也想要彌補過去的一切,但是他自己也感覺到自己的歉意缺了點東西,而硝子雖然和他和睦相處,但是也並未走出來。其實原因便是將也自己也內能夠真正認識曾經的自己,並原諒自己。將也的確對硝子造成了傷害,但是硝子想要原諒將也,卻沒能接受自己,而將也的內心想要彌補,硝子卻表現出自責的態度,這無疑是都不能成功的。將也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卻沒有勇氣來原諒自己,硝子能夠原諒所有人,卻深陷自責。他們都需要救贖與自我救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可避免的都會與身邊的人產生一些矛盾,當我們盡力去寬容別人的同時,也別忘了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原諒自己的過錯。
人的成長本就是在於別人的交往與溝通中逐漸找到迷茫的自我,並通過救贖與自我救贖將其帶回到正確的道路上。面對自己的過錯,我們應當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錯與缺陷,唯有先接納自己,才能真正地原諒他們,彌補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