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一個歷史資源豐富的古城,隨便走到一個地方,這裡的街巷都可能引出一段歷史,甚至一個傳奇。時光荏苒,城市的面目不斷變化,有的街巷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最近,隨著一塊路牌的樹立,一條老太原美食街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並因其獨特的名字迅速成為網紅街巷——「豬頭巷」。
「豬頭巷」是太原的一條老街巷,由於原來沒有設置路牌,不為人熟知。「豬頭巷」位於府西街解放路口往西約250米,路南往北有條巷子,正對著三橋街。這條南北走向的街道,長不足百米,巷子南側是丁字路口,通向東西方向的天平巷。
作為老地名的豬頭巷原本是沒有路牌的,民政局為豬頭巷專門立了新的路名牌。因為這個特殊的巷子名稱,很多網友紛紛前去「拍照打卡」。
據《太原市南城區地名志》記載:早年巷內居民多以加工豬頭肉為主,故名豬頭巷。該巷位於府西街東段南側,南北走向,南起天平西巷東口,北至府西街。在豬頭巷東南原先還有一條巷子叫「豬耳朵巷」,位於解放路東側,西南與天平巷相接。巷內居民也多以加工、出售豬頭肉為業,為與豬頭巷區別,名豬耳朵巷。
豬頭巷在太原府西街路南,杏花嶺區人民醫院西側。原來巷長僅50米,寬4米。隨著改革開放後的大規模城市建設,豬頭巷已經併入府西街,在太原標準地名中也已經註銷,但是舊地方還在,我們仍能找到過去的遺痕。豬頭巷名最早見於康熙《陽曲縣誌·街巷》:「豬頭巷,一名天平巷」,志中並未記載地名含義。
豬頭巷的地名固俗,但是居民風雅。清代這裡處鬧市之靜,多為陽曲賈家大宅院。其中第一家就是道光時期翰林院編修賈瑜的住宅。賈瑜的祖父文林郎賈學舜,父親為舉人賈天裕,生賈瑾、賈瑜。
賈氏一門讀書世家,門楣光耀,為豬頭巷增色不少。近年來聽說美國等地的賈氏後裔在探尋賈瑜的故居,他們自稱是「府西街賈家」,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豬頭巷賈家」。
賈氏家族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家族。悠悠三千年,滄桑多變遷。血源於黃帝而高遠,姓得於周武而宏大。根基博厚,繁衍昌達;英才輩岀,標炳史冊;功照千秋,奪目燦爛。
太原是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這座老城裡,一磚一瓦都是歷史,豬頭巷、饅頭巷、鐵匠巷......這些街巷,看一眼名字就會知道它的由來。
其實太原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巷,如果大家有幸前往,不妨一起探秘一下。比如五拐巷,就是因為要從巷子的一頭到另一頭,得拐五個彎而得名。還有萬字巷,是因為巷子的形狀很象佛教中的「卍」字因此得名。
如果沒有這些蘊涵豐富歷史、文化信息的街巷,城市只不過是沒有生命的水泥叢林。
如今的太原正在大改造,有很多老街小巷已經不復存在,有些很可惜,但這些老街卻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裡,每次寫這些老巷,我的興趣最大,讀者也喜歡,評論很多,讓我很感動。為此,我會不辭辛苦加倍努力。
老街巷傳承著一個城市的文化脈絡,記載著城市發展的故事,加強老街巷的保護,讓城市的文化傳承下去。
太原府西街在哪,怎麼走?太原公交車經過(停靠)府西街的公交車線路有:10路、19路、101路、104路、38路、4路內環環線、4路外環環線、602路、610路、809路、828路、851路、866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