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人民政協報·民意周刊》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的人名叫史凡,自稱已經20年沒有身份證。史凡的經歷引起記者的關注,將其請至報社詳談,他的形象與曾經的身份——大學講師大相逕庭,雖然容貌未現老態,卻有一頭白髮,厚重的外套袖口、領口已有多處磨破,看不出原本的顏色。經過採訪,我們將他的經歷整理成文,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沒有身份證在當下社會如何生活?「寸步難行」也許是很多人第一反應。居住在北京的史凡今年58歲,而他已有20年沒有身份證。1992年7月,他從原單位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離職後,自費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後輾轉到美國繼續求學,直到2001年4月回國。原本以為可以回國開啟新生活的史凡卻發現,因為不符合相關條件,自己辦不下戶口,也沒有身份證,成了游離於社會之外的「黑戶」。
「碰運氣」的生活
史凡回國後,拿著護照來到出國前的戶口所在地——北京市海澱區某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戶籍民警問他:「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麼?」史凡答沒有。民警繼續問:「在北京有能接收你戶口的單位麼?」答案還是沒有。民警說,「那就沒辦法了。」之後,史凡屢屢往返於派出所等地尋求辦法,但都逃不開這兩個問題,而他的生活也因沒有身份證漸漸發生了變化。
找不到工作是第一個、也是非常嚴重的後果。沒有用人單位願意聘用一個沒有身份證的人。不僅出於安全考慮,不能為史凡繳納社保也會讓公司陷入違法境地。沒有工作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史凡的生活來源大多為親朋好友的接濟與借款。雖然他也曾嘗試著打一些零工,但因為沒有身份證,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久。然而,頻繁又一時無力償還的借款讓朋友們避之不及,有的乾脆再也不接史凡的電話。對於這些年向親朋好友借下的錢款,史凡愧疚又無奈:「如果我有身份證,就可以去工作了。有了工作,就可以把錢還上。」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看病又成了史凡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2017年,史凡生了一場大病。因為沒錢,加上沒有身份證住院治療也很困難,史凡一度決定放棄治療。他的弟弟和弟妹知道情況後,勸他接受治療,表示願意替他出錢。最後,史凡的弟弟拿出1.1萬元,還幫忙找人聯繫解決了沒有身份證的住院問題,這才帶他回了河南老家的一所醫院治療。
從2001年到2020年,20年的社會發展讓人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而沒有身份證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寸步難行。
剛回國時,史凡有護照,可以暫時代替身份證。後來護照過期,身份證一直辦不下來,他便在派出所用出國前的身份證號開了一個證明,在需要時臨時拿出來使用。但是網絡科技越來越發達,史凡的一紙證明漸漸不起作用了。飛機、高鐵沒有身份證,買票想都不要想。即使坐長途汽車,也要碰「運氣」。如果有人查身份證,就買不成。因為公共運輸出行受限,有朋友送了史凡一輛二手摩託車。結果沒多久,他就在老家騎車被當地交警查扣並拘留13天,理由是沒有摩託車駕照。對此史凡很無奈:「我沒有身份證怎麼考駕照?」
20年裡,史凡因為沒有身份證,在網吧上網被派出所調查;因為沒有身份證而無法辦理銀行卡、手機卡;因為沒有身份證不能結婚、不能繳納社保、不能享受各類政策補助;今年疫情,因為沒有身份證,無法登陸健康寶,也無法進入公共場所……史凡說,他不知道像他一樣沒有身份證的人多不多,但多年辦證未果已經讓他把能夠活下去的每一天都歸結為「今天運氣好」……
辦不下來的證
為了儘早結束沒有身份證的艱難日子,史凡一直沒有放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回國初期,派出所的戶籍民警告訴史凡,不符合「有房」「有接收單位」條件,可以先拿著護照到出入境管理局辦理護照延期。可到了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員卻告訴史凡,他已經回國,應該去辦理身份證,不能延期護照。因為事情一直得不到解決,民警也很同情史凡的遭遇,建議他在北京偏遠地區買一套房子,這樣就能落戶了。但以北京當時的房價,沒有工作的史凡根本無力承受。此路不通,民警告訴史凡,如果他有北京的親戚朋友願意讓他落戶,也能解決問題。史凡在北京沒有親戚,求助了幾位朋友,但最終都因朋友的家人反對而告終。最後,民警又建議史凡,若能找到願意給他落戶的工作單位也可以。史凡的一位同學在北京開辦企業,表示願意接收他,誰知查了資料才發現,同學的企業不具備接收集體戶口的資格。最終,這個辦法也擱淺了。
北京的戶口遲遲落實不了,有人勸他回老家河南辦理,戶口可以落在家裡人這裡。沒想到史凡回到河南,卻被告知出國前他的戶口在北京,所以回國後也應該在北京辦理,不歸河南管。一句話,又把落戶的路堵死了。
被來回「踢皮球」多次後,史凡已經心灰意冷,只能無奈繼續過著「黑戶」生活。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提出要全面解決登記無戶口人員戶口問題,這讓史凡再次燃起了希望。
拿著相關政策,史凡又一次前往派出所。沒想到對方告知:他的情況不屬於《意見》中提到的七類無戶口人員,而屬於第八類中的「其他」。但對於這個「其他」,北京市尚未出臺相關細則,因此仍舊無法為他辦理。至於細則什麼時候出,沒有人知道。
多年來,因為身份證的事,史凡也曾通過信訪渠道向相關部門反映過,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材料留下了,結果卻沒等來。史凡說,他還想過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甚至諮詢了律師。律師告訴他,最可行的辦法,就是起訴他原所在的學校,要求學校提供相關證明,幫助落戶。但考慮到與北京科技大學的感情,史凡最終放棄了這個建議。
沒有身份證的20年,史凡的生活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圍繞著身份證形成了一個怪圈。史凡不知道應該找誰解決這個問題,也不知道靠「碰運氣」的生活還要持續多久。對於未來,他期望能儘快拿到身份證,找到工作,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記者:奚冬琪 趙爽
編輯:黃喆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