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昨天(12月20日)在河南三門峽開幕,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創辦於1989年的攝影藝術節,是促進中國攝影藝術交流展示的重要平臺。從醫療工作者到志願者,從封閉管控到復工復產,在主題展「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上,一幅幅畫面還原出難以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為天使造像」單元中,展示了中國攝影家協會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隊所拍攝的援鄂醫護人員的部分肖像作品。
中國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高琴:各種各樣的展覽一共有25個,大概有1100多位攝影家4000多幅作品在這裡展出,我們這次的特色是實行策展人制度,充分體現展覽的專業性和體驗性。
第四屆「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上,鏡頭對準了趣味橫生的野生動物。「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中,展示了新疆、甘肅、貴州等多地人民脫貧奔小康的生活場景,展覽方式別具一格,引人深思。
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執行策展人 劉宇:我們設置這樣一個(旋轉)裝置,就好像是打開一扇窗,能看到這些孩子們過去和現在的樣子,可以增加觀看者的好奇心。
攝影類三大類別獎項揭曉 影像禮讚時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昨天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還揭曉了中國攝影金像獎。這是攝影藝術領域全國性的最高個人成就獎,也是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的重頭戲。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揭曉並頒出了紀實攝影類、藝術攝影類以及商業攝影類三大類別的獎項,曾毅、盧北峰、謝子龍、龍江等19位攝影人獲獎。長期關注河南紅旗渠建設的魏德忠和佟樹珩獲得本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攝影家」榮譽稱號。
獲獎者中有人長期關注中國城鄉面貌變遷,有人常年聚焦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堅持記錄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的作品成為彌足珍貴的時代記憶。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紀實類獲獎者 鮑永清:為拍攝它,我已經花了二十三天的時間,一直在那兒等候、守候。在拍攝它之前,就趴在那個地方也守了兩個多小時。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紀實類獲獎者 郭建設:十幾歲拿相機一直到今天,四十多年一直關注著北京,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一直記錄到現在,能看到一個城市的變化和老百姓整個生存狀態。 中國攝影金像獎自1989年以來已舉辦12屆,此前共有426位攝影人獲此殊榮。(總臺央視記者 裴斐 卞曉妍)
(編輯 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