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蔡敏燕
記者史潔
12月28日下午3點40分,位於蕭山南部山區的戴村雲石,室外溫度只有6攝氏度。儘管是個大晴天,但山區裡的溫度仍比天氣預報預告的還要低不少。
「一、二、三!」雲石響天竹風茂密的毛竹林裡,傳來了一陣嘈雜聲,隨後,一棵大腿粗細的毛竹橫倒在地上,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臨浦供電所運檢二班班長陳浩和眾人一起合力,把它搬到了邊上。
一個星期前,收到寒潮預警,供電所自動切換到「備戰模式」,陳浩也跟著忙了起來。
戴村地處山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每年冬天,那裡幾乎都是蕭山最早下雪的地方。「上一次寒潮,這裡雪下得還不小!」相比朋友圈裡盼雪的「城裡人」,陳浩對雪的感情卻比較複雜。「別人是看雪,我們是保電。別看寒潮還沒來,我們早就準備上了!」
陳浩所負責的區域,涉及雲石線等3條特殊線路,這些線路蜿蜒曲折,沿著戴村、樓塔兩鎮,繞進蕭山南部山區。風雪一來,這些偏遠的線路就成了陳浩心頭的牽掛。
「寒潮馬上要來了,咱準備工作得做足了,沿線的老鄉們生活才不會受影響。」早在2天前,陳浩和同事們分組行動,對轄區內線路進行特巡。線路巡檢既考眼裡也考腳力,儘管有紅外線測溫設備幫忙,但要確保每一條線路巡檢到位,不僅要「爬山」還要「涉水」。這幾天,為了提前應對即將到來的寒潮天氣,陳浩的微信步數每天在朋友圈都是「名列前茅」。
山區線路巡檢的重點是導線附近的植物生長情況。「雪一下,一些樹和竹子壓彎了腰,有可能會壓到導線上。」正因為如此,今年一開冬,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就多方聯動,通過與當地政府、村委會組織、村民提前溝通獲得支持,及時清除隱患樹障。
經過前期的巡檢,保電小分隊沿著3條重點線路進行樹障清理工作。但山裡的路大多崎嶇狹窄,很多地方電力登高車根本進不去,大夥只能背著工具,徒步進山。「這還算好咧!去年下大雪,雪到膝蓋那麼深,我們進山裡搶修,那個山路才叫難呢。」這些線路連著尖山下、駱家舍等6個村落,對於陳浩來說,趕在寒潮來襲之前把這些隱患清除,就是他此刻最大的使命。
而在距離戴村雲石20多公裡之外的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調控大廳,調控員們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負荷曲線,針對重載變壓器及線路,制定和實施負荷分流,提早備戰即將到來的寒潮天氣。
據浙江省氣象臺消息,預計12月29日到12月31日,浙江省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過程降溫幅度達12~14℃。寒潮來勢洶洶,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已做好搶修力量強化、搶修物資儲備等各項準備工作,超前應對低溫寒潮天氣,確保電網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編輯 楊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