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到德雲社很多人都會想到,在班主郭德綱的帶領下,早已發展成為壟斷國內相聲市場十多年的大型相聲團體。如今它不僅僅在北京設有劇場,分別在長春、哈爾濱、南京也分別都有分社。
通過近些年來看,德雲社的這種類似於加盟的發展方式,無疑是成功的。這種發展模式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和觀眾考驗。
每當提到德雲社北京以外的分社,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郭德綱本人帶領眾徒弟在那專門開設的。實則不然,他們都是郭德綱與當地相聲同行以合作加盟的方式成立的。換句話就是,當地同行出場地,德雲社只是出人員。
比如黑龍江德雲社就是和當地的相聲同行於浮生合作經營的。吉林德雲社也是和當地的相聲同行於勾合作經營的。
再比如前段時候剛剛正式開建的德雲文化廣場,雖然號稱投資27億元,但德雲社應該依然不會出多少錢。他們依然延續了前期那些分社的合作模式,德雲社應該僅僅提供演出人員和劇場經營經驗。
我們都知道德雲社無論是人員還是知名度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但依然還是出現了分社倒閉的情況,比如德雲社天津分社和西安分社。
至於它們的關門,可以說眾說紛紜。其中西安德雲社的關門,就有很多人認為是當地相聲同行從中作梗。
對此郭德綱曾公開回應道:這純屬子虛烏有,沒有的事。他並解釋了德雲社在西安的運營模式,就是跟當地「秦腔」老劇場「易俗社」合作。
只是到了後來,有領導視察認為:作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如今說相聲有些「不務正業」。為此郭德綱立馬將所有人馬全部撤離西安,所以造成了大家認為是德雲經營不善倒閉了。
其中還有德雲社天津分社的關門,大多數人一致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其一,郭德綱因為和昔日恩師楊志剛的恩恩怨怨,導致他在天津相聲界名聲不太好。再加之德雲社進入了天津相聲市場,無疑是觸碰到了眾多相聲同行的利益。由此導致了當地相聲同行集體抵制郭德綱,讓其寸步難行。
其二、德雲社的很多演員相聲基本功差,在天津觀眾面前難以服眾。對此曾有人說過,當年大家公認的相聲功底最棒的何雲偉,就曾被天津觀眾喝倒彩轟下去了,更何況其他人呢?
但在郭德綱主持的某檔綜藝節目中,他首次對外透露了德雲社天津分社關門的真正原因。
他首先表示:網上所有關於德雲社天津分社關門的分析都是假的,什麼演員跟觀眾打起來了,還有什麼天津觀眾不好騙等。
對此郭德綱感慨道:你告訴我哪的觀眾好騙啊?他並進一步解釋道:德雲社天津分社關閉的真正原因,就是錢的問題。
原來天津分社同樣也是通過合作分成的模式,對方提供場地,德雲社提供演員。在當時固定每周五進行演出,那天幾乎所有劇場聽相聲的觀眾都來德雲社這裡了。但是合作方太不地道了,賣出10張票有6張票對不上,你說這東西咋玩。
換句話說,賣出十張票,收錢卻只收了四張票錢,你說錢都到哪了?為此郭德綱還舉例說:很多服務員都私自收錢領著觀眾進場,你說我還能跟他一起合作嗎?
最後郭德綱還十分氣憤地說:至今他們還欠我錢呢!
聽郭德綱這麼一說,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天津德雲社關門是因為帳務不清導致的啊。很多人也曾聽說過北京德雲社在賣票方面的嚴格制度,就是一張賣不出去也不能贈票。當年就算是于謙請朋友聽相聲,也得按照規矩買票進場。
只有大家一起遵守市場規則,才能共同生存下去!郭德綱也表示下一步天津德雲社還是要開起來的,但這次規模一定要大。不僅僅有劇場演出,還有餐飲,曲藝培訓等功能。
客觀來說,德雲社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家私營企業,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郭德綱也曾說過:我認為相聲很簡單,我給你快樂,你給我付錢。我賺錢養家餬口,就這麼簡單。
他同時也強調:我不是什麼藝術家,也不是什麼相聲的「救世主」,我只是一個說相聲的藝人而已。
所以說對於德雲社和郭德綱來說,他們並沒有為相聲藝術傳承的義務和責任。當然他們目前竭力發展的商業化相聲, 目前來看也不符合傳統相聲的一些要求!
不管德雲社相聲作品的質量高低,你能從中得到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