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2020年6月8日晚上7:06,曾經六演宋慶齡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肖惠芳女士因突發腦溢血,在漢口同濟醫院去世,享年86歲。肖惠芳1934年出生於漢口,新中國成立之初加入文工團,後來一直在湖北省話劇團工作。1978年在話劇《大江東去》中首次扮演宋慶齡,並受到宋慶齡本人親切接見。此後又先後在影視作品《陳賡蒙難》《開國大典》中五次塑造宋慶齡這一重要角色,眾多劇照被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譽為「可以亂真之作」。肖惠芳的其他代表作還有:《七十二家房客》《五二班日誌》《同船過渡》和《臨時病房》等。曾獲文華表演獎白玉蘭女主角獎曹禺戲劇獎等中國話劇界最高獎項。2007年4月,肖惠芳被文化部評為中國話劇百年全國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
肖惠芳扮演的宋慶齡劇照
在過去的這十多年,楚天都市報記者多次採訪肖惠芳,並和眾多演藝界人士一樣,親切地稱她為「肖媽媽!」
一輩子演宋慶齡讀宋慶齡
這十多年來,肖惠芳搬過三次家,但無論在哪裡,家中客廳裡最醒目的都是「宋慶齡在書房」的劇照。肖惠芳的書架上,最多的也是關於宋慶齡的書和資料,「只要是寫宋慶齡的書,我都會找來仔細讀。」
1978年,肖惠芳在話劇《大江東去》中首演宋慶齡,當年8月29日,她和《大江東去》主創人員一起受到宋慶齡親切接見,這也是宋慶齡唯一一次接見扮演她的演員。
向楚天都市報記者回憶起40多年前的難忘經歷時,肖惠芳的動作、表情總是和語言是同步:「宋慶齡注視我的眼神,似在端詳,又像是在回憶。她告訴我,她喜歡穿黑高跟鞋,一輩子不燙頭髮。坐著的時候,有時候左腳在前一點,有時候右腳在前一點,雙手則習慣輕握在胸前。她還親身示範了生氣的樣子。後來她在家裡看到《大江東去》實況轉播,說:演得有些像啊!並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祝賀演出成功!」
肖惠芳(左)和張瑞芳(中)在一起
宋慶齡去世後,肖惠芳又先後在舞臺和影視作品《潔白的手帕》《陳賡蒙難》《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中國革命之歌》和《開國大典》中多次塑造宋慶齡的形象。雖然宋慶齡再也看不到肖惠芳的演出,但肖惠芳和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成了終身朋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慶齡的生活秘書杜述周,就是看了肖惠芳在《陳賡蒙難》中扮演的宋慶齡,才向《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編劇趙瑞泰推薦了肖惠芳的。
1982年初,肖惠芳在電視劇《潔白的手絹》中再演宋慶齡時,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山曾經告訴劇組:「張瑞芳說了,『這一個』宋慶齡演得不錯。」金山和張瑞芳曾經是夫妻,後來一直保持藝術交流。1995年5月,肖惠芳以《同船過渡》獲上海第六屆白玉蘭女主角獎。到上海領獎時有個聯歡會,大家有的唱歌,有的跳舞。這時候,張瑞芳發話了:咱們話劇界,可不可以來一個節目?肖惠芳便站起來,朗誦了一首流沙河的《理想》。其實此時張瑞芳並不知道眼前就是她欣賞的「宋慶齡」,只是按照肖惠芳座位上的名字親切地叫她:「惠芳,你可不可以幫我把這首詩抄下來?我現在年紀大了,爭取用半年的時間背下來。」肖惠芳回到武漢後,立即把《理想》全文抄下來寄給張瑞芳,信中附帶了一張自己在《開國大典》中的劇照。張瑞芳在回信中高度讚揚肖惠芳扮演的宋慶齡形象:「……你在《開國大典》中的劇照,讓我想到你在《潔白的手帕》的形象。我認為你的形象氣質是最接近宋慶齡的。宋慶齡我是見過多次的,從解放初期到文革前夕,時常能看到她。有些人演她太矜持了。」
為了更好地塑造宋慶齡的形象,「宋慶齡」成為肖惠芳百讀不厭的經典題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肖惠芳曾應邀在大學和機關做過專題講座《我所了解的宋慶齡》,內容包括「宋慶齡和她的家庭、宋慶齡和孫中山、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各界名人評價宋慶齡、我所見到的宋慶齡」等五大板塊,讓觀者耳目一新。「我讀宋慶齡,起初是一個演員做功課——演戲是一個生命對另外一個生命的轉化,不會演戲的演戲,會演戲的演人啊!後來,則完全是因為熱愛,是被宋慶齡的人格魅力所感召!」
1992年遭遇車禍後,肖惠芳拒絕再次扮演宋慶齡,因為她「唯恐自己龍鐘的老態影響宋慶齡的光輝形象」。
肖惠芳和宋慶齡的生活秘書杜述周(右)合影
一輩子求知慾都像吸墨紙
六演宋慶齡之外,肖惠芳還五次參演本省著名女作家沈虹光的作品:《五二班日誌》《尋找山泉》《丟手巾》《同船過渡》《臨時病房》,並在《七十二家房客》中塑造了一個惡俗的二房東形象。
和楚天都市報記者談到宋慶齡之外的平民角色時,肖惠芳馬上還原成一口漢腔的「肖媽媽」。「說起二房東,我想起導演巴特爾的一句話:演好宋慶齡難,演好二房東也難;既能演好宋慶齡,又能演好二房東,更是不容易!」
肖惠芳曹艮俊伉儷和兩個兒子在一起
在肖惠芳家的書桌上,餘秋雨的書非常醒目。對此,孫女點點曾經非常不屑:「奶奶,這個人,在青歌賽上不留情面地糾正別人,多好為人師啊!」
「舊時代有句老話,寧給你一吊錢,不給你進一言。能夠聽到專家給自己進言,千金難買啊!我看青歌賽,聽歌倒在其次,關鍵還是聽餘秋雨的點評。」肖惠芳在上海演出時曾和餘秋雨有過一面之緣,對餘秋雨印象深刻,「那時他還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非常年輕。後來他走出象牙塔,做了一系列的文化普及工作,這是年輕人之福,也是我們這些老讀者之福。他出一本我讀一本,幫我補上多少文化課!自傳體的《借我一生》和《我等不到了》,不僅能幫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化散文,還可以幫我們理解餘秋雨這個人。理解萬歲!」
肖惠芳不止一次對記者表示:「我在漢口懿訓女中讀書時,理想是當一名醫生。後來成為一個演員也不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但離開學校這麼多年,我還一直惦記著補文化課呢!我喜歡讀書,當年的臺詞老師曾經誇我,你的求知慾就像吸墨紙一樣!我這一輩子,求知慾都像吸墨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