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知名雜誌《財富》發布了100個「現代最偉大的設計」排行榜。榜單顯示,蘋果公司有8款產品上榜,其中iPhone位居榜首。而我們所熟知的國內品牌,微信和摩拜上榜。其中,微信名列第31位,一舉超過Facebook(臉書)成為全球排名最高的社交軟體。
對於微信,財富雜誌如此評價:它整合了一系列重要的移動應用,已經成為用戶的一站式商店。
1、微信的起源
2010年,加拿大人開發了一款名為kik社交軟體。這款基於手機通訊錄直接建立與聯繫人的連接,並可以實現免費簡訊聊天、個人狀態同步等功能的軟體,僅用了一個月便獲取了上百萬用戶,震驚了全球網際網路行業。
與此同時,2005年進入騰訊的張小龍,此時是QQ郵箱業務的負責人,並在著手開發移動版的郵箱。他在看到kik的成績後,對比自己手中的「手中郵」項目,頓時就感覺不香了。於是立即向自己的老大打了個報告,說我們應該借鑑這個東西。小馬哥一聽,覺得有道理,就讓張小龍負責開發出同款產品,並命名為「微信」。
2、微信的發展
微信的功能跟kik很相似,可以通過匹配手機通訊錄把還有都加進來。不過,相比於kik,微信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騰訊是靠社交起家的,QQ便是它手中的一大王牌。為了讓微信快速發展壯大,騰訊不惜損害QQ的利益,將用戶導流進微信生態。
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的微信除了主打熟人社交外,對陌生人社交領域也非常重視。推出了附近的人、漂流瓶、搖一搖等功能,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用戶,至於慕什麼名而來,懂的人都懂。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微信在一年多以後,用戶數就超過1億。兩年後,用戶數翻番,達到2億。這種恐怖的整張速度,同樣在當時的網際網路行業掀起來驚濤駭浪。
被這股浪影響最大的自然是阿里巴巴,阿里早就想進入社交領域,搞一搞騰訊這個老對手的腹地。可惜一直未能如願,此前發布的旺旺等社交產品都被騰訊拍死在沙灘上。但這次微信的成功讓阿里又升起了希望,立馬推出「來往」對標微信,但最終還是失敗。釘釘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現在已經成為國內不可忽視的社交力量。
說回微信,用戶數成功增長起來後,它開始展開了一系列商業化動作。準確來說,是不再將微信定位為簡單的即時通訊平臺,而是一個社交生態,圍繞這個核心打造了朋友圈、遊戲中心、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這些功能的推出,都很好地增加的用戶粘性。
騰訊對於微信的發展非常看重,在集團的六大事業群中,就包括了微信事業群(WXG)。」微信也不負眾望,近年來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根據《2019微信年度數據報告》,在上一個年度,微信月活躍帳戶數超11億,穩居國內第一。
如今,國內用戶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微信,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大多數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分析指出:目前微信雖然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但並不代表沒有對手。阿里的釘釘通過定位在企業用戶的差異化打法,現在已經獲得了超2億用戶,隱隱給微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