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墩兒空了吹:
都說我大四川出民工,去你妹的,哥也是高級民工好嘛-IT精英(話外音:就是一網管)
大後天就是除夕了,哥揣夠了1年的打工錢,終於要回老家見么妹兒了,想想真是美。但是萬萬莫有想到,么妹兒給我發了張過年安排EXCEL表,我就深深醉了。從年三十到初六,全是她家大宴,天天都是肉,還是完全不重樣的肉,我都要哭了。么妹兒媚眼一拋:這都是大家精心為我安排的。這飯,我是吃還是不吃了呢?我他媽敢不吃嗎!
時間
安排
菜單
年三十
丈母娘家(晚飯)
臘肉,香腸,鹹燒白,甜燒白,回鍋肉,雞湯……
初一
爺爺家(中飯)
涼拌雞塊,粉蒸肉,燒三鮮什錦,回鍋肉……
初二
大姑媽家(晚飯)
東坡肘子,樟茶鴨,肘子湯,回鍋肉……
初三
二爸家(晚飯)
糖醋排骨,鴨子帶皮湯,滷豬腦殼,炸酥肉丸子……
初四
三爸家(中飯)
水煮牛肉,魚香肉絲,豆瓣魚,紅燒肉,排骨湯……
初五
四姨媽家(晚飯)
涼拌白肉,筍子燒牛肉,蒜頭炒肉絲,香菇雞湯……
初六
么姑家(中飯)
椒麻雞,酸菜魚,蒜苗炒臘肉,魷魚雞湯……
每年過年這個團年飯,第一天覺得安逸,第二天還可以,第三天咋儘是肉,第四天下不到筷子,第五天素菜在哪,第六天又吃飯啦,第七天我的天……
悶墩兒哥就來列舉下四川團年飯十大硬菜,哥老倌,你吃吐沒?
第一道:臘肉(類似:豬耳朵,豬頭肉)
在沒有冷藏方法的時代,醃薰風幹,已是最佳的儲肉方法。久而久之,它成了四川人筵席上不可缺少的開盤菜。四川人家家戶戶做臘肉,一次就做很多,可以吃到來年。重點是吃到來年……
第二道:香腸
過年,四川人家家戶戶都要灌幾斤香腸,一眼望去,每家的窗臺陽臺上掛著一條條整整齊齊、紅白相間、泛著誘人油光的香腸。沒得香腸,就沒得年味!但是如果頓頓都吃……
第三道:鹹燒白
鹹燒白是四川九大碗宴席不能少的菜,這道菜的關鍵是一定要肥,一定是五花肉,瘦肉就不好吃了。真真的硬菜……
第四道:甜燒白
豆花都有鹹甜之爭,何況是燒白,有鹹必須有甜。只是這個甜版的是肥肉加豆沙和米,吃一塊絕對讓你這一周都管夠。
第五道:東坡肘子
過年胖三圈,基本上就是因為這些大菜實在是太~大~了。每次看到這道菜,我真的就飽了。
第六道:燒什錦
一般都有酥肉,丸子,肚條,各種肉類,不過這道菜好歹人性的有幾根萵筍,胡蘿蔔條,一般端上桌,大家搶的都是那幾根僅有的素菜。
第七道:回鍋肉
川菜館子點擊最高的一道菜還有啥說的。悶墩兒哥強烈推薦我吃過最好吃的回鍋肉就是連山回鍋,那一片大刀切的,不過讓我天天吃還是殺了我的好。
第八道:雞湯
不管是魷魚雞湯,香菇雞湯,肘子雞湯,反正總會有個油乎乎的湯。你要想喝都要吹開三層油,問題是到了么妹兒家我敢吹嗎。
第九道:涼拌雞塊
偶爾也有椒麻雞,其實悶墩兒哥更喜歡椒麻雞,小時候的味道啊。不過現在會做這道菜的人,真的不多了。
第十道:豆瓣魚
年年有魚,年年有餘。年夜飯總要有道魚,四川點擊比較高的就是豆瓣魚,酸菜魚,水煮魚了,不過家常還是豆瓣魚居多。
其實川渝地區,60年前土豪吃的年夜飯也跟我們現在差不多。悶墩兒哥翻了下,根據重慶美食家王家玉回憶而編寫的菜譜,可以較為完整地揭示民國時期四川人的口味。
菜單包括13道菜,分別是如意蛋卷、油汆元宵、淡菜燉鴨、燈籠全雞、煙燻排骨、糖醋膳絲、五香燉肝、椒油舌子、燈影苕片、蔥油青筍、吉慶有餘、醉鬧八仙、酥炸春卷。有鴨有雞有魚,還有川人最愛的臘排骨,口味和如今差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