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涉及傳染病大流行等

2021-01-18 紅星新聞

11月9日,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北京閉幕,並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這十大科學問題涉及衛生、公共安全、資源三大方面。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在會上表示,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以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聚焦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戰性的需求,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論壇現場專家進行圓桌討論 中國科協供圖

十大科學問題第一個,鎖定傳染病大流行

具體來看,如在衛生領域上,共提出了4個問題。包括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麼?抑制超級傳染性和高危害性病毒如SARS-CoV-2的機理是什麼?未來新技術有效保障人類衛生和健康的範式是什麼?重大疾病高效、準確早期診斷和篩查的機制是什麼?

上述第一個科學問題,即鎖定了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論壇介紹稱,在過去40年裡,人畜共患病事件不斷增加,諸如瘧疾、血吸蟲病、寨卡病毒的產生、流行和衰減都與生態環境變化、氣候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繫,但其直接作用機制尚不明晰。如能清晰地了解其發生的作用機制、恢復生物多樣性良性變化,將有助於從源頭減少新傳染病的發生。

在安全領域方面,則有如下3個方面的發展問題。分別是,採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怎樣使人類社會更具備抵禦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良種覆蓋率以促進糧食安全?

對於上述問題,論壇分析認為,在當今食品生產所使用的基本原料難以保證良好的品質,農作物中有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帶來的殘留物,畜禽、水產品中有抗生素過量使用帶來的殘留物等等問題,都潛意識地威脅人類生存健康。因此,未來科學能夠採用哪些科技手段避免這些基本原料被汙染,從而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自然成為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此外,在資源領域上,提出了三個問題。包括,自然資源總量快速減少應對響應機制有哪些? 哪些技術和材料能夠更高效地存儲和轉化清潔能源?採用哪些新技術能夠大幅提升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

對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方面,論壇分析認為,在高速發展的經濟以及日益增加的消費情況下,人們正在快速的消耗自然資源。因此,如何維持和彌補全球自然資源總量,逆轉因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所造成的損失,以保障優質生態產品持續供給,就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急需解決的問題。

專家:

發布十大科學問題,以求世界科學家聯合攻關

據了解,遴選並發布年度十大科學問題,是每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標配活動,另據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發布的十大科學問題,由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高端戰略科學家提出,通過網絡在國內外廣泛投票,最終經中國科協終審選定。

那麼發布這十大科學問題,有何意義?「這十大科學問題,不僅僅是體現科學問題,更關注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甚至民生問題,這是它與一般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的明顯區別。」劉興平在會上介紹稱,發布十大科學問題,目的在於組織引領科學家,特別是中國科學家與世界科學家的聯合合作進行協同攻關。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濟也在會上指出,遴選並發布十大科學問題已成為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有助於構建世界級科技思想交流平臺,凝聚全球科學家智慧和力量,推動實現聯合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周濟呼籲,面對這些重大問題,各國科學家應積極關注,作為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加強跨學科交流和國際合作,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美好明天作出貢獻。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中國十大憲法事例發布
    來源:明德公法  為真實記錄影響中國憲法進程的重大事件,增進學術交流,提升中國憲法學研究水平,弘揚憲法精神,推動中國憲法事業的穩步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公法研究中心自2006年起每年聯合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新聞媒體等舉辦年度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選活動。
  • 2020寧夏省考行測常識: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0寧夏省考行測常識: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寧夏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0寧夏省考,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幫你們整理了人類歷史上十大惡性傳染病事件常識
  • 漢語盤點: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發布
    作為「漢語盤點2020」活動重要組成部分,12月16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本次發布的十大新詞語依次是:復工復產、新冠疫情、無症狀感染者、方艙醫院、健康碼、數字人民幣、服貿會、雙循環、天問一號、無接觸配送。
  • 歷史與新域:新型傳染病流行與控制的新敘述
    這又涉及第二種解釋,即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綜合性,人類自身免疫力提升、居住生存環境改善和較好的營養水平等有助於人類抗擊傳染病。然而,這一觀點也受到愛滋病流行與控制的挑戰。在愛滋病流行初期,病死率較高,而自發明愛滋病抗病毒治療藥物後,全球流行不僅下降,而且病死率也顯著降低。也就是說,儘管醫學進步與社會發展進程密切相關,但「醫學因素」也可單獨在傳染病流行與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發布 「帶貨」「奧利給」等入選
    12月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據悉,這是作為年度「漢語盤點」專門關注網絡語言生活的板塊。「新冠肺炎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好傢夥』,原本熱鬧的街道突然變得冷清。
  • 被傳染病改變的歷史: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
    作者=曹樹基 來源=《歷史研究》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病死率極高,對於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極大。
  •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發布|漢語盤點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發布! 不僅勾勒出人們身邊發生的大事小情 也傳達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作為年度「漢語盤點」活動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2月1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 JAMA分享:百年來,這些電影講述了傳染病和大流行的故事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這些有關傳染病和大流行的電影,或許不僅能夠分享人類共同的經歷和回憶,還有共同的希望。 作為文化產品,有不少電影描繪了歷史上的傳染病暴發和大流行,講述疫情之下人類的恐懼、勇氣、希望與愛。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藝術與醫學」欄目的一篇文章介紹了近一百年來在美國上映的大量相關主題電影。
  • 讓科技創新成為破解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金鑰匙」——第二屆世界...
    防控、臨床、科研協同推進,無數的科研專家、醫療學者奮鬥在疫情防控研究前沿,大數據、生物醫藥等新技術被不斷應用,用以解決全人類面臨的疫情難題。合作,成為本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關鍵詞。《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認為,當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科學界必須互信互鑑、共同合作才能渡過難關。
  • 央視發布2020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
    12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公布2020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2020國內十大新聞①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你應該知道的歷史上幾次傳染病大流行
    古往今來,人類一直與傳染病持續鬥爭。除了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曾經肆虐的SARS也讓國人記憶猶新。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次傳染病大流行讓世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那些與疾病鬥爭的「逆行者」永遠值得銘記。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
  • 傳染病大流行和全球化的演變
    人類歷史尤其是歐亞大陸歷史出現過多次傳染病大流行,這些傳染病的起源和流行區域、傳播路線的變化,往往和經濟政治秩序的變化有關。對歷史上的人們而言,一場場從天而降的傳染病猶如一隻只黑天鵝,悄無聲息地降臨,肆虐一番後,往往神秘地消失。但是,在這些黑天鵝事件背後,隱藏著一頭巨大的灰犀牛:全球化演變以及由此引起的經濟社會政治發展不平衡。
  • 被傳染病改變的醫學與社會
    大流感也侵入到了英國。那裡是工業文明的前哨,也是現代公共衛生的肇始之地。19世紀宛如昨日,大量的農業人口進入倫敦等大城市,卷進工業的時代秩序中,霍亂和肺結核流行,城市改造和醫院改革成為必要,家庭與個體被納入到國家和社會的體系裡。但與此同時,傳染病也在進化,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這場流感同樣蔓延到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武漢三鎮作為內陸的通商口岸,也暴露在傳染病的全球鏈條中。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 歷史上傳染病的大流行,對國家、城邦和文明產生的巨大影響
    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McNeill說過,傳染病是人類歷史的決定因素之一。 傳染病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種影響往往比戰爭、革命更為深刻和全面,因為疾病直擊的是文明的核心和根基——人類自身、人類軀體及其心靈。可以說,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傳染病的大流行,都可能對國家、城邦和其文明產生巨大影響。
  • 快訊|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公布 涉及大數據殺熟、直播...
    12月7日 ,據站長之家消息,網信中國公眾號發布信息,在今日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上,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正式公布。據介紹,這十大新聞分別包括了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網絡直播與直播帶貨、在線旅遊「大數據殺熟」等熱點話題。
  • 漢語盤點: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發布,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12月4日,據教育部官網消息,作為年度「漢語盤點」專門關注網絡語言生活的板塊,2020年12月4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
  •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重磅發布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會上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霍亂:19世紀的世界瘟疫
    從國際社會整體發展規律來看,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區間,是該國公共安全事件的高發期[1]。按照這一規律,中國已經進入風險社會,如何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在人類歷史上經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又以傳染病發生次數最多,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