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愛的迫降》上映時,正是劇荒的時候。劇情走的是一如既往的唯美、溫情、有愛的路線,男女主人公的設定滿足了塵世間男女對另一半的期許,好一個王子與落難公主的愛情故事。
主演玄彬和孫藝珍的顏值攫取了大部分的人心,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更是賺了一大波眼淚。
韓國財閥女繼承人尹世莉(孫藝珍飾)在接受繼承權之前去滑傘,卻因遭受颶風及滑翔傘事故,意外迫降在朝鮮,遇到了家世顯赫的軍官李政赫(玄彬飾)。
為了保護尹世莉,並幫助其回國,李政赫做出了各種努力。雖然遭遇了許多麻煩和挫折,仍舊不忘守護尹世莉周全,而尹世莉也儘自己所能希望為李政赫做一些事。
明知情節漏洞百出,卻並不妨害我們一追到底,看了又看。
可是,我在二刷這部劇的時候,卻快進了耀眼的CP情節,再一次回味了「北韓F4」、「眷村的大媽們」以及幫助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每一個小人物,也就是劇中的配角們。
李正赫身邊有四個小跟班,網友給他們起了個愛稱「北韓F4」,他們對尹世莉真的是又愛又恨。很難理解,中隊長為何要收留這個來路不明的韓國女人,還奮不顧身地保護她。
不過,「北韓F4」在和尹世莉的相處中,也漸漸接受了她,並肩負起保護她的責任。
上士表志秀可謂是槓精代表了,日常總喜歡跟尹世莉互懟,但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中級士兵金柱墨是超級韓劇迷,知道尹世莉來自韓國,更是興奮地向她求劇透,是個單純又簡單的一個人;
下士樸光範是「北韓F4」的顏值擔當,是個話不多的高冷小帥哥。初級士兵金殷桐呆萌可愛,對李正赫很忠誠,相互信任,絕不受他人的挑撥,對尹世莉就像姐姐一般照顧,真的是一枚小暖男。
只要F4出場,簡直能笑出眼淚來。看到他們,總想起生活中的那些直男來,憨直可愛,一片誠心卻總壞在嘴上。簡直就是劇中的搞笑擔當。
談到喜劇效果,不得不提到眷村的大媽們。
英愛同志是大尉夫人,雖然傲慢、喜歡被奉承,但卻有可愛的一面,關鍵時刻甚至會站出來保護萬福同志的老婆,真的非常帥氣;月淑同志雖然嘴巴壞壞的,但其實心很軟;
玉錦同志在劇中一樣是憨厚搞笑的三姑六婆形象;萬福同志的老婆平時存在感很低,每次出場臺詞都不多,但卻是個溫柔敦厚的好人。
可以說,沒有他們,這部劇一定會遜色不少,那就是一部純瑪麗蘇式的愛情劇。但是有了他們,才有了濃濃的煙火味,讓人覺得這不是在看童話,而是覺得這麼美好的人是存在的,是活在我們周圍的。
這部劇裡出現的每一個配角都可圈可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無論是徐丹媽媽、舅舅,還是尹世莉大哥、大嫂、秘書……我都喜歡到心有戚戚的地步。
因為普通人所有的一切缺陷,他們都有,包括一點點專營、一點點慵懶,一點點世俗。
面對人生,他們有時候會迷茫,有時候會絕望,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不暢……所有這些缺陷,我們也都有,但唯有這樣的人生,才有真實的質感,那點質感,是我們貪戀人生的全部因由。
一部影視劇主角棒似乎並不難,畢竟有光環在身。難的是配角也很出彩,還令人念念不忘。
華明玥的《封存時間》這本書,似乎就是為這些普通人譜寫的一首歌。
書中記錄了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有修表匠、驗光師、按摩師、衝茶師、拍客、聽漏人……,各個身懷絕技。從《炒茶師老邱》中隨便揀一段品品:
清明前,西湖邊雲龍獅虎梅等諸山峰的鮮葉一下來,老邱就該忙了,茶莊的主人挨個讓老邱去表演,老邱開始吃素,連大蒜、蔥姜和韭菜,都不許老婆買進門了:「炒茶師傅身上沾了濁氣和衝腥氣,茶客的鼻子聞得出來。」
老邱的徒弟跟我解釋師傅每個動作的含義。
「拋」的動作要如綠泉湧出,熾熱的茶葉快速鬆散,連拋三五下,水分散發掉,鮮葉的溫度就降下來,以免出現焦苦氣。
「壓」和「推」的動作是為了把鮮葉壓出小魚乾似的扁平狀,並令它身腰挺直;
為了磨去茶芽上的茸毛,邊推壓,還要邊增加手、茶和鍋壁間的摩擦,這就是「磨」字功,可以讓茶芽光滑,倒入茶勺時甚至能聽見爽潔茶芽碰撞時發出的簌簌聲,這是有毫毛的茶葉所不能比擬的。
「抖」的動作要像孔雀求偶時搖動滿身羽毛一樣輕靈,這是最考驗炒茶師傅功力的一個動作,光壓不抖,而且使力過大,能把特級茶炒成二級茶,因為茶葉的形狀會特別緊密,過緊就僵死了,衝泡後,一芽一葉完整而不飽滿,無法在三分鐘之內在杯中上下躥動,然後穩穩地站在杯底,旗槍林立,它會橫臥在水面,茶就炒壞了。
「抖」這個動作是為了卸去三分壓磨之力,讓那僅有的一片葉牢牢攏住芽心,裡面又是透氣的,有利於衝泡時香氣的發散。
正如祝小兔所說:
在每門手藝中,我能感覺到禪意,這是手藝人對這個世界最深情的表達。
而我能感覺到的是對普通人的一份敬重。
我曾在傅紹萬的文章中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明憲宗朱見深寵幸的萬貴妃在孩子夭折後沒法生育了,從此之後,宮中凡有人懷孕,她都想方設法讓人打掉胎兒。後來,朱見深遇見了一個紀姓宮女,讀過書,聰明,脾氣又好,就寵幸了她。
那麼,她能生下這個孩子嗎?
一個宮女奉萬貴妃之命打探情況,但是她卻回報萬貴妃說,紀姓宮女得了病,並沒有懷孕。於是,孩子得以生了下來。
萬貴妃知道後,又派人去把這個孩子溺死。一個太監抱養了孩子,深宮裡於是多了這麼一個孩子,你給一口飯,我送一件衣,一年年長大,唯有皇帝不知道,萬貴妃不知道。
就這麼過了五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太監將這件事情報告給皇帝,父子才得以相認。這個孩子叫朱祐樘,後來當了太子。
萬貴妃怕朱祐樘長大後報復她,勸皇帝廢了太子。
朱見深聽從了,掌司禮監名叫懷恩,面對皇帝的聖旨,他長跪不起,回答說:
「您的命令我不能執行。因為執行了您的命令,天下人會殺了我,而不執行您的命令,您會殺了我。都是一死,還是您把我殺了吧。」
此後,又有一個太監名叫覃吉,為這個倖存下來的苦孩子當老師。
皇帝給太子封地,覃吉勸太子推辭,說作為太子,將來天下都是您的,要封地做什麼?太子偷看佛書,覃吉跪地說,太子應當讀聖人之書。
作者在文末寫道:
讀史至此,讓我異常激動。
深宮之中,宮女們之間不是充斥著無盡的爭鬥嗎?在這裡,她們卻齊心協力,保護一個幼小的生命;深宮之中,太監不是惡的代名詞嗎?在這裡,卻大義凜然,成為善的化身。
人性的花朵在哪裡都可以開放,人性的光輝原來可以這樣亮麗!
我曾經懷疑、動搖過,對人心不古扼腕長嘆,而這段歷史,卻讓我對人性的善良重新充滿信心。
勵志的故事很多,但讀多了,我覺得這其中傳遞出的價值觀卻有點走偏。
人生需要奮鬥不假,但是奮鬥的終點並不都是飛黃騰達。所有吃過的苦,並不一定會轉化成蜜,如果奮鬥一生仍是螻蟻一隻,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
可惜,勵志書、雞湯文裡並沒有給出答案。
華明玥在《熬果醬的女孩》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來自英國肯特郡的高個子姑娘凱特,來中國是因為對古老的戲劇文學感興趣。她卻在快畢業時找到一份工作,是在一間西點屋裡熬果醬。
很多中國同學都不理解凱特的選擇,凱特越洋留學,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回國,好成為英國某個東方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嗎?熬果醬?多麼浪費人才啊。
對此,23歲的凱特是這樣解釋的:
並不是每個龍套都渴望成為頭牌,比如她,念了這麼多年的書,猛回頭,才明白她並不想做舞臺聚光燈下那個唱做念打之人;她想做的,是偏安一隅,悠然自得地操著胡琴的人。
很明顯,任何一個舞臺也少不了琴師,他也是一臺戲的靈魂之一,那些緊緊張張奔走在聚光燈下的人,怎能懂得一個人僅憑一把弓,就能操縱人生節奏的得意呢?
她要的,無非是這份「最靠近入世入戲的門檻,卻無需亮相」的自得。
讀了太多的破繭成蝶的故事,聽了無數的道理,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這些故事將人生簡單化了,人生並不是一條曲直的大道,奮鬥不是唯一的方式,人與人的區別也並不僅僅在於奮鬥與否。
我們需要的普通人的故事,明知人生太苦,卻努力活著的故事。
正如那個被砍傷手腕的眼科醫生陶勇所寫到道:
我尊重那些即使明知自己身患重疾,但仍然懷揣夢想、不斷奮鬥進取的人;我尊重那些雖然家境貧寒,甚至一貧如洗,卻仍然堅持勞動、不放棄治療的人。
我尊重那些被孤立、被誤解、被傷害,遍體鱗傷但仍然無心恨意、笑對人生的人;我也尊重那些用幽默填充身體的殘缺,用熱情點燃生命之火的人。
89歲的女導演、有著「法國新浪潮之母」稱號的阿涅斯·瓦爾達和33歲的男攝影師、壁畫家JR想要共同拍一部紀錄片,他們有個瘋狂的想法:開著一輛車去看單純美好的風景,為他們遇見的「臉龐」拍下照片。
他們給這部紀錄片取名《臉龐,村莊》,主題是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義,是對工人、農民、服務員的日常勞動、樂觀生活的認可。
走過每一個地方,傾聽普通人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精彩的片段來源於生活,離不開生活。
《臉龐,村莊》,這部獲獎無數併入圍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紀錄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溫暖、美好的故事。
對待我們與之交往的人,假如我們敞開心扉,懂得觀察和聆聽,那麼,我們就會看到一本與眾不同的書在自己面前緩緩打開。
那些人性的優點,正如華彩煥然的篇章,吸引著我們前去探索。只有當我們對「他人」這本書真正產生興趣時,我們才有可能從中獲得啟迪。
這年頭,人們寧願說自己有病,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平凡。然而,成功人士一般都有個好捧哏,有了觀眾,富貴和優秀才不至於錦衣夜行,顯得熱熱鬧鬧。
就如,有些花瓶好看,但很挑放進去的花。真正不挑花的卻是純色的老陶罐,幾乎所有花放到陶罐裡都不違和。
如果太過精緻出挑,存在感太強,你就什麼花也入不了眼,倒是粗糙平凡存在感弱一點的反而百搭。
花瓶如是,有時候,人也如是。
我們都需要敬重普通人,做一個「內心有溫度,做事有原則」的最好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