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開發者在你的平臺上賺到了錢,才會有更多的人趨之若鶩。」
「(鴻蒙)要想發展下去,最難解決的問題不是技術。」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後結束後,一位國內開發者對 36 氪說。9 月 10 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舉辦開發者大會,這是自去年鴻蒙1.0發布後,華為在系統層面的又一次重要展現。發布會聚焦在鴻蒙2.0、HMS(華為移動服務)、EMUI 等最新版本的更迭上,「分布式軟總線、異構融合」等技術創新仍然是當天的關鍵詞,但在 36 氪和相關開發者交流後,發現對於鴻蒙的普及與後續商業化規劃,開發者仍存有疑惑。「鴻蒙和 HMS 的關係是?HMS 的定位?EMUI 和鴻蒙怎麼取捨?很多開發者都沒搞清楚這些問題,更不用提普通用戶了。」上述開發者對 36 氪強調。在接受 36 氪專訪時,華為消費者雲總裁張平安解釋了上述三者的定位:「鴻蒙、EMUI都是基於Linux開發的,它們的區別是 EMUI 全部使用安卓類的開源工具,鴻蒙則兼容了安卓和華為特有 API;HMS 則是在系統上層,把帳號、支付、雲存儲等服務做成工具(Kit)內置到手機裡,讓開發者在開發應用的時候調用這些服務。」對於不少開發者來說,蘋果iOS、谷歌安卓、華為鴻蒙,這些應用生態提供的技術接口並沒有太大差異,開發者更關心的,是在你的平臺上開發 APP ,到底能不能賺錢?APUS創始人兼 CEO 李濤將一個擁有良性循環的生態劃分為四部分:產品—用戶—流量—變現,他對 36 氪表示:「所謂應用生態本身的構建,最核心的是能不能讓你的系統有更多用戶來用,能不能讓更多開發者通過你的平臺獲得用戶,以及能不能讓開發者實現變現。」如今來看,華為在移動生態還處於起步階段,即先有了產品(鴻蒙與 HMS)與用戶(華為手機的 2 億用戶),但如何將用戶轉化成流量,再為開發者搭建平臺實現流量變現,華為仍在規劃中。「構建生態的難度不亞於造原子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華為開發者大會現場這樣說。兩家因「系統」備受熱議的公司坐在了一起。9 月 11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的松湖對話環節,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對著華為軟體部總裁王成錄,描繪了他理想中的外賣系統:「通過在外賣員帽子上安裝攝像頭,內置定位和攝像功能,讓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聯繫到配送員;消費者不在家時,可以通過手機與外賣員對接,從打開小區門,到上電梯,再到門口攝像頭檢測餐食無誤,整個過程都可以通過手機與設備互聯實現。」這份構想尚有漏洞,但背後是華為想要靠鴻蒙拉攏開發者的手段和決心,如果你只能記住華為鴻蒙的一個特性,那便是「一次開發,多端部署」,講得再白話一點,就是把手機裡的 APP 運行在可穿戴設備、攝像頭、電視、空調、甚至豆漿機裡。依靠技術突破,華為想吸引美團、快手、滴滴這樣的開發者遷移至鴻蒙生態,餘承東在開發者大會現場也放出豪言,「幫助更多的開發者成為TikTok。」可要想成為蘋果iOS、谷歌安卓以外的「第三極」,華為鴻蒙仍有不少功課要補。圖片來自華為
技術儲備的攻堅,加上美方的步步緊逼,讓餘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華為智慧型手機明年要全面支持鴻蒙系統(HarmonyOS)。
僅僅一年前,Android 還是華為的首選。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在去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說:「考慮到生態原因,我們還是優先使用 Google 的 Android 作業系統。」2020 年 9 月 10 日,這句話變成了「明年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將全面升級支持 HarmonyOS 2.0。」根據華為的計劃,從 9 月 10 日起,HarmonyOS 將面向大屏、手錶、車機等 128KB-128MB 終端設備開源,2021 年 4 月將面向內存 128MB-4GB 終端設備開源,2021 年 10 月以後將面向 4GB 以上所有設備開源。過去一年,華為先後經歷了美國政府兩輪嚴苛的制裁。先是美國的晶片不能用,再是美國的技術和軟體不能用,華為與美國企業之間的關係今非昔比。「去年美國第一輪制裁,不僅美國的晶片不給我們提供,我們全部自己搞定,當美國的生態(Google GMS 等)也不能給我們用,我們就加快推進了 HMS。」今年 8 月,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說。但是目前從理論上來說,雖然晶片和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應用服務生態不能用,但華為手機還是可以使用 Android 系統的。華為決定主動「割肉」,實際上是「半主動半被動」的選擇。而且,當明年華為手機開始支持鴻蒙系統時,新機大概率只會支持鴻蒙一種系統,而不是讓安卓機與鴻蒙機並存。「現在,在美國的制裁框架下,我們其實只有一條路。」華為消費者業務 CMO 朱勇剛在接受 36 氪採訪時說,「沒有 GMS 的安卓是沒有意義的。就像讓一個人做飯卻不給他菜譜。」「我本人去看 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的時候,發現華為的戰略跟蘋果的戰略完全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用了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朱勇剛說。去年 10 月,蘋果公司改進了 Mac Catalyst,讓 iPad 程序直接在 Mac 上運行,開發者無須再為同一個應用寫兩次代碼,設計兩套 UI 界面。這是蘋果打通 iOS、iPadOS、watchOS、macOS 等幾個系統之間壁壘的一個小印證。朱勇剛解釋說,華為想做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和蘋果相似。「我們叫全場景,也叫 1+8+N。」「全場景」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的說法,1+8+N 是從產品角度出發的說法。展開來說,1+8+N 是華為正在努力構建的「兩個生態」之一。這「兩個生態」一個是 1+8+N 的硬體生態(手機+智慧屏、音箱、眼鏡、手錶、耳機、車機、平板、PC+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出行等),另一個就是芯-端-雲能力開放的 HMS 軟體生態。鴻蒙在 1+8+N 生態中扮演靈魂角色。它是華為自 2012 年開發的一款可兼容 Android app 的跨平臺作業系統,自誕生至今一直主要用於物聯網,並未用作手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