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咖下凡拍電視劇,翻車的風險太大了。
繼周迅、湯唯之後,章子怡也於今年加入了這個陣營。
「罪魁禍首」正是這部近期討論度飆升的新劇——
上陽賦
說是新劇,其實也已經殺青兩年多了。
2017年錄《演員的誕生》時,章子怡就很欣賞周一圍,希望有機會能跟他合作。
不久之後,「合適」的本子來了。
劇本改編自寐語者的小說《帝王業》。
講的是上陽郡主王儇和寒門武將蕭綦先婚後愛、共定天下的故事。
這是章子怡拍的首部電視劇,劇名初期甚至還改成了大女主意味明顯的《帝凰業》。
誰知拍完不久趕上古裝劇政策收緊,期間幾易劇名,播出時間一拖再拖。
如今正式開播了,卻因人設爭議而引來一片嘲諷聲。
即便有一眾熟臉戲骨坐鎮,觀眾仍冷酷地甩給它一個豆瓣開分5.8。
是這屆網友太嚴苛了嗎?
真不是,這部劇拿這分兒,該!
先說說這部劇裡演員和角色的適配度問題。
開場即是王儇的及笄之禮,等於是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女主角只有15歲。
然而出現在鏡頭裡的臉,是38歲的章子怡。
就算保養得當,美麗依舊,但年齡仍是一道抹不去的鴻溝。
更何況王儇初期還是個古靈精怪的少女,連皇帝舅舅都奈何不了她。
所以演員表現出的神情舉止都得和角色的年紀出身相匹配,撒嬌賣乖是家常便飯。
即便演技比搶佔古偶市場的85花們好上N倍,章子怡演這類角色卻依然違和感滿滿。
同理,周迅在《如懿傳》中的少女青櫻時期也被詬病是在裝嫩。
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中曾說:「難道演員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
稍微改動一下,就能拿來迴旋鏢近期霸佔著少年人設定的中年演員們:
難道少女/年是一個最低級的人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
要麼模糊或提高角色的年齡,要麼乾脆換個演員,這屬於靠演技也無法彌補的硬傷。
當王儇被迫脫離家族羽翼,褪去青澀懵懂後,章子怡的演技在劇中才有了更多發揮餘地。
如果說章子怡只是前期年齡不太合適的話,劇中男主演們則是連長相都不過關。
雖然這部劇的豪華配角班底常常給你一種在看正劇的錯覺。
演父母輩及以上的是王姬、趙雅芝、惠英紅、史可、于和偉、蔣凱等知名演員。
但別忘了這部劇本質上是一部瑪麗蘇古偶,還是主角人均35+的中年版。
據不完全統計,小說裡明確喜歡女主且有姓名的角色包括:大皇子、三皇子、蕭綦、宋懷恩、賀蘭箴......
按長相描述來看,劇版選角幾乎個個踩雷。
子澹作為王儇的白月光,是風華第一的京城美少年。
楊祐寧在現代劇裡演ABC還湊合,但這大頭長臉是真的不適合古裝扮相。
如果憂鬱俊書生長這樣,那麼蘇錦兒斷不至於為了他而背叛與自己親如閨蜜的女主。
蕭綦出場就是殺紅了眼的大將軍,初印象是勇猛。
不必過分追求俊美無雙,卻不代表周一圍就能勝任。
這回他算是懂得在表演上做減法,演得不油膩了。
然而古偶男主這碗顏值飯,還真不是誰想吃就能吃的。
光靠氛圍和演技來營造蘇感,也沒那麼容易。
有他倆襯託,鬍子拉碴的袁弘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雖然半點不符合忽蘭王子的妖冶病弱,還隔三差五就下線,但至少不辣眼睛。
與其看章子怡和他們談戀愛,還不如看她和劇中父輩男演員的對手戲來得帶感。
縱有諸多槽點,隨著劇情往後推進,評分終於慢慢漲到6.1。
要想再往上走不是沒可能,只是囿於現有的流水線古偶劇本,難度略大。
前十集,其實主要講的就是王儇出嫁這一件事。
至於嫁給誰,背後則牽涉到馬、王、謝三家的權力鬥爭。
當今皇帝為馬氏,其皇后與貴妃則分別來自王謝兩大士族。
雖然最得皇帝寵愛的是謝貴妃和她膝下的三皇子,但勢頭最猛的卻是琅琊王氏。
嫡子獲封太子,哥哥官拜丞相,朝堂和後宮話語權兩手抓。
自大成開國以來,皇室與琅琊王氏世代聯姻。
所以坊間流傳著,得王氏女者,得天下。
此時王儇甫過及笄之年,尚不知自己竟會成為王謝之爭的犧牲品。
王謝之外,以二皇子為首的第三方早已悄悄加入戰局。
愛情和權謀交織的戲,至少有一部分做到極致才會好看。
就目前看,這兩部分都處理得不夠好。
就算之後側重點是王儇和蕭綦的先婚後愛,她和子澹也不能潦草be。
認識十幾年,彼此互通過心意,說好了一生一世一雙人。
後來謝氏一族因王家陷害而淪為階下囚,王儇為救子澹只能含淚答應嫁蕭綦。
上一秒還難捨難分,下一秒就強行開虐了。
經表姐三兩句話挑唆,子澹居然就乖乖上鉤了。
不僅傻到看不出自己出獄和王儇嫁人之間的關聯,而且還輕信她已經變心。
原來十幾年的感情竟如此不堪一擊?
為了推進後續劇情,角色性格可以說變就變,人設崩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這麼潦草且邏輯感人的be,憑什麼要觀眾乖乖買單?
愛情戲尚且如此,權謀戲就更隨意了。
為了讓王儇嫁給太子,進一步鞏固王家在朝中的勢力,皇后和丞相可謂是絞盡了腦汁。
眼看王儇嫁子澹之意已決,皇帝似乎也有意促成此事,皇后急了!
誰能想到她迫不得已拿出的殺手鐧竟然是催情迷香......
結果經二皇子從中作梗,太子妃之位最終落入了謝宛如之手。
丞相給皇帝投毒並嫁禍給謝氏一族的方式也直接得讓人目瞪口呆。
打聽到皇帝那晚歇於謝貴妃處,他派太子連夜去獻抹了毒藥的玉璽。
待皇帝中毒後再順勢栽贓給謝貴妃,威脅太醫說毒藏在她自釀的酒裡。
百年來,謝氏一脈和王氏相互制衡。
一次毫無技術含量的投毒就能搞垮謝家,未免過於草率了。
這兩場宮鬥戲,仿佛是在效仿現實中荒唐到令人噴飯的商戰戲。
原來高端費腦都是刻板印象,越直接越下沉才是現實生活。
編劇看來是深以為然,講故事都不屑「拐彎抹角」了。
就像為了體現謝貴妃母子的淡泊,不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讓觀眾感受,而是直白地寫進臺詞裡。
這樣一來,節奏是快起來了,但故事迷人的暗湧和神秘都一併被抹去了。
就算章子怡能憑藉自己的人脈請來神仙製作班底又如何,原小說的格局就基本決定了這部劇的上限在哪。
所以這部劇拿低分,著實不委屈。
觀眾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