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岐山31日在南京會見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
3月3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南京會見前來參加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的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 攝 王岐山副總理會見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 3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南京會見了前來出席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的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 王岐山表示,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成功訪美,開創了共同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的新局面。
-
實錄|崔天凱大使接受美國前財長「對話鮑爾森」節目專訪
來源:新京報崔天凱大使接受美國前財長「對話鮑爾森」節目專訪(實錄)圖片來自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消息,9月17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發布崔天凱大使應邀接受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對話鮑爾森」節目專訪實錄。
-
美國務卿亞洲行要幹三件事 對朝放狠話只是其中之一
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15日開啟首次亞洲之行。根據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日程,蒂勒森於15日抵達東京,17日到達韓國,18日訪問中國。分析人士認為,蒂勒森此行主要聚焦三個議題:中美關係、亞太戰略、朝核問題。該報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的話說,「這將是一次和中國溝通交流的好機會。自川普入主白宮以來,中美關係引發了多方擔憂,蒂勒森此次訪問中國有助於釐清一些不確定性」。「蒂勒森本人沒有在外交領域工作過,這也是一次和中國外交團隊熟悉的機會」。除營造積極氛圍,蒂勒森還有一項重任。
-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若升格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
近年來,美臺立法機構多次釋放美臺關係升級以及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升級的信號與議案,非同尋常。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2月1日發布年度報告,呼籲國會評估強化與臺灣在關鍵領域經濟合作機會,並透過立法升格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位階及任命方式。由此反映出,美國戰略與實務層面,對華政策正在發生危險的轉變。
-
劉鶴與美方代表通話: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A50猛拉 A股...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吳羽8月25日開盤前,據新華觀點,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長姆努欽通話。隨後富時中國A50期貨指數直線猛拉漲70個點,A股開盤後,三大指數也快速走高,滬指重回3400點。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長姆努欽通話據新華視點,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
-
《再戰明天》歐元區財長開會議 美國公布NAHB房屋市場指數
原標題:《再戰明天》歐元區財長開會議,美國公布NAHB房屋市場指數 明日(16日)歐元區成員國財長召開會議,美國公布12月NAHB房屋市場指數。
-
劉江永:世界大變局與中美日三國戰略選擇
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與國際協調,還是搞排他經濟集團,遠交近攻,以中國為競爭對手?利用中美對立從中漁利,還是促進中美協調而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妥善處理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歸屬認知爭議和臺灣問題,還是重走歷史老路?囿於冷戰思維和傳統權力政治的現實主義決策邏輯,同中國搞戰略對抗,還是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安全觀,與中國加強合作?這些戰略選擇將關乎未來30年的中日關係。
-
能源基金會中國戰略合作副總裁:實現「碳中和」需要中美攜手領導
能源基金會中國戰略合作副總裁David Vance Wagner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2020」上提到,氣候變化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是緊急的危機,中美作為排放大國,必須採取實際的行動推動全球範圍的減排;拜登上臺後會推動美國儘快回到《巴黎協定》,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美需要在「碳中和」的技術路線、政策層面、融資層面、空氣品質、經濟復甦等方面展開對話合作。
-
教授觀點 | 北大國發餘淼傑:中美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雙循環
假設美國的大豆沒有巴西的具有市場競爭力,那麼中國企業可以選擇從巴西進口。只要中國政府沒有禁止企業從美國進口,中國完不成進口目標也不會構成違規。(二)川普對中美貿易的錯誤認識川普關於中美貿易的核心觀點有三個:第一,他認為在中美貿易中,中國佔了便宜而美國吃虧。
-
美國務次卿登門勸說禁華為,4家電信大佬拒絕會面:時代不同以往
縱使多家美媒已經宣布拜登勝選,但美國官方渠道還未宣布,因此拜登發表了勝選演講,卻也還未入主白宮。也就是說,目前美政府政權正處於"動蕩"時期,這也讓一些國家開始見風使舵,這也導致了美國務次卿克拉奇上門遊說禁華為卻吃了閉門羹。
-
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脫鉤」絕非美國的全民意志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美國政客基於其短期服務選舉的政治需求和長期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輪番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外交戰,確實對兩國關係和中國的外部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
重啟中國經濟增長的戰略思考
【關鍵詞】中國經濟增長 戰略思考 有利條件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2020年註定將成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點。一月中,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經濟體發生的衝突剛剛暫告一段落還未緩解時,就暴發了堪稱世紀瘟疫的新冠肺炎疫情。半年多時間過去,全球累計感染人數已超一千七百萬,死亡人數已過60萬,前所未有。
-
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
王衛星:美國的「印太戰略」與臺灣地區的戰略選擇川普上臺後,推出「印太戰略」,其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持美國始自冷戰後的唯一超級霸權地位。去年底以來,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報告》等三份頂層戰略文件,明確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特別是通過打「臺灣牌」,對華形成牽制效應。
-
40年40人丨杜大偉:中美經濟合作基本面穩固、潛力仍巨大
中美經貿關係:和則兩利,鬥則兩傷澎湃新聞:2009 年,您被任命為美國財政部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您在任期間推動了中美之間有關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對話,包括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些會議推出了哪些重要舉措?
-
傅瑩對話基辛格:中美最大分歧點究竟是什麼?
在世界亟需戰勝危機、走出迷茫的關鍵時刻,中美兩個大國的戰略動向和利益抉擇,已事實上成為決定時代走向的最大變量。能否把握好此一變量,從而促成維護世界和平和增進人類福祉的目的,是擺在中美面前的重大問題。對此,中美外交領域的兩位知名人物——傅瑩與基辛格2014-2015年4次對話,恰好是一個回應。
-
【臺灣問題】2020年臺灣選舉中的美國因素分析
蔡英文對此發表聲明,稱這是首次把 「臺灣」和 「美國」對等放入事務機構名稱,臺灣處理美國事務的代表機構獲得 「正名」。 在2020年選舉中,美從各方面力挺蔡英文兩岸政策,美國務卿、國安會高層直接談論臺灣議題遠超過以往,成為美 「介選」的重要特點。
-
美國把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強迫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作者:刺客眾所周知,越南作為南海問題相關國家之一,也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寵兒」。原因就是,越南是當前南海相關國家中,最希望南海局勢動蕩的國家,其南海戰略與美國臭味相投,因此近年來一直都是美國所重點拉攏的國家之一。
-
杜大偉對話李稻葵:川普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中美貿易,而是國家...
【6月1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對話美國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從中美經濟關係談到美國國內政治。李稻葵教授對川普時期的關係保持樂觀態度,但杜大偉教授似乎並不那麼認為,他們各自的依據是什麼?中美關係未來會如何發展?國際局勢動蕩,國內危機四伏,對川普來說,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又是什麼?
-
加州前華裔財長鄺傑靈病逝 曾創共和黨亞裔參政史
中新網6月3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綜合報導,美國前加州華裔財長鄺傑靈(Matt Fong)因患癌症,1日在南加州帕沙迪納(Pasadena)家中病逝,終年57歲,遺下妻子及一女一子,雙親仍健在。 鄺傑靈來自美國一個民主黨政治世家,卻登記成為共和黨人,並成為首名當選州級職位的亞裔共和黨人,創下加州政壇一段佳話。
-
技經觀察|中美戰略競鬥升級將加劇關鍵領域競爭
同時,美國白宮於5月20日發布《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告,從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應對途徑和貫徹落實三個方面,闡述在《國家安全戰略》指導下美國對華開展戰略競爭的思路,其內容也印證上述趨勢。因此,清晰理解中美競爭緣由,明確中美未來戰略競爭要地,對預測中美戰略競爭發展趨勢具有切實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