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藥物,吃上它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又有出血的風險。所以,人們在喜歡它的同時也非常擔心它的副作用,到底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
為什麼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人們喜歡阿司匹林是因為其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這些疾病主要有、有冠心病、心絞痛、心梗、腦梗等。這類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是最高的,而且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一旦發病,對人們的健康危害極大。
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表現突出,首先是因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動脈血管內形成了血栓,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啟動了凝血功能導致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避免了血栓的形成,減少了心梗、冠心病、心絞痛和腦梗的發病機率。
動脈血管的內皮細胞具有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內皮細胞會因為炎症反應而出現損傷,在損傷部位極易形成動脈硬化斑塊,斑塊長大後造成血管狹窄,血流供應減少,引發心梗、腦梗等疾病。而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炎症反應的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內膜,預防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
已經形成的斑塊,除了造成血管狹窄外,斑塊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破裂、脫落,形成栓子,引發急性的心梗和腦梗。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穩定這些斑塊,防止其破裂、脫落。
血管重構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血管重構是指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理條件下,血管結構發生了改變,從而更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研究發現,阿司匹林還具有抑制血管重構的作用。
總的來說,因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管內膜發生炎症反應,穩定動脈硬化斑塊和防止血管重構的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有哪些?
出血:這是朋友們最擔心的副作用。主要有牙齦出血、眼底出血、鼻出血、胃出血、皮下出血和腦出血。最讓朋友們感到害怕的就是腦出血,一旦患了腦出血,即使經過及時治癒了,難免還會留下一定的功能障礙。
肝腎功能影響: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對於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建議每年查2-3次肝腎功和尿常規,如果有異常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過敏:部分患者會對阿司匹林過敏,主要表現為皮疹、哮喘、發熱等,極少數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喉頭水腫。
神經症狀: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視力減退等。
阿司匹林什麼時候應該用?
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梗和腦梗,所以很多朋友一過了40歲就開始吃阿司匹林,想達到預防心梗和腦梗的目的。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通常醫生會建議已經有過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朋友,為了防止疾病的復發,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現在多個文獻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患過心腦血管疾病,吃阿司匹林所承擔的風險是遠遠大於獲益的。
應該如何預防阿司匹林的出血風險?
對於阿司匹林引發的出血,我們真的就拿他沒有辦法了嗎?事實上,對於阿司匹林引發的出血案例,仔細分析,大多數病例都有一定的危險因素,只要把這些危險因素控制住,出血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統計表明,在去除了各種危險因素後,口服阿司匹林的出血的發生機率與正常人是差不多的。那麼預防阿司匹林,我們都需要處理哪些高危因素呢?
控制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出血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高血壓的朋友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必須保持血壓在正常範圍之內,而且要維持穩定。我們的血管就如同一根橡皮筋,如果總是處於拉伸狀態,非常容易破裂出血。所以控制血壓可以大大降低出血的機率。
控制血糖:血糖升高會引發血管內膜的炎症反應,造成血管硬化,彈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把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方可降低出血的風險。
有出血風險的疾病,需要治癒後再服藥:有胃潰瘍,凝血功能異常、動脈瘤等出血風險高的疾病的朋友,需要將這類疾病治癒後方可服藥。
改良生活習慣: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除吸菸、飲酒、熬夜、生活不規律等不良習慣,同時需要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避免便秘:便秘會的朋友在排便時會特別用力,會引發顱壓短時間內的升高,便秘還會導致痔瘡,這些問題都容易引發出血。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必須糾正便秘的習慣。
只有把這些高風險因素糾正後,才可以有效地降低出血風險,保證朋友們的用藥安全。
總結
阿司匹林因為其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炎症反應,穩定斑塊,阻止血管重構的作用,所以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風險,主要有出血、肝腎損害、過敏等副作用,人們最擔心的還是其出血問題,在有效控制出血風險後,用藥還是比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