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陳美在自己的第一個冬奧會結束之後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你參加滑雪比賽要是傷了自己的胳膊還怎麼拉小提琴呢?」
陳美的回答是:「你要是想,可以保證任何部位都不受傷,甚至都可以給自己的眼球上保險,但如果你不冒點險的話,那還有什麼意義呢?你必須要享受生活。」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最基礎的項目,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項目,在18日進行的女子大迴轉的比賽中有9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其中不乏冬奧會冠軍,但是陳美卻是最受追捧的一個。短短的幾十米混合採訪區,陳美走了半個多小時,組委會甚至派了兩名工作人員來為她保駕護航。這倒不是因為陳美是全部完賽選手中的倒數第一名,而是因為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在成為「水平一般的高山滑雪運動員瓦妮莎·法納孔恩」之前,陳美原本的身份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她在10歲舉辦演奏會在英國引起震動,被稱為「少年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12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巡演;在1996年推出古典專輯《Classical Album 1》,兩周內售出了50萬張,打破古典藝人音樂專輯銷售最快紀錄……
陳美是一位在新加坡出生的泰中混血兒。由於母親是華人,再加上她在小提琴的演奏中融入了很多亞洲韻味,尤其是她重新包裝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大獲成功,也讓陳美在中國擁有了大批的粉絲。
雖然她在全球近300個城市舉辦過演出,但第一次踏上冬奧會的賽場仍然讓她有點「暈場」。她說:「在這裡我只感覺到全身僵硬,我需要在起點的時候更清醒一些。」對於自己在冬奧會上的首秀,陳美倒是還算滿意,她說對於像她這樣為了冬奧會只備戰了短時間的新手來說,沒有在比賽裡「迷路」就很幸運了。「在開始兩個門旗的時候,我還以為自己走錯路了,不過好在我還是對的。」
雖然排名倒數第一,但順利完成比賽就已經達到了陳美的預期。在比賽開始的前幾天,陳美參加了一次商業活動,當時她身穿一件金色的拖地長裙,在活動中陳美打趣說:「這也許是我在索契冬奧會上唯一一次能和金色有點關係的時刻。」
陳美用了一年的時間專心準備冬奧會。她的成績上升得很快,本賽季從瑞士芙露姆賽山站世界盃的第73名,一直上升到斯洛維尼亞站的第7名,終於在最後時刻拿到了索契的入場券。她說:「看到我滑雪人們都非常驚訝,尤其我是一個古典小提琴手,而且之前一直在城市裡生活。其實從14歲開始,這就已經是我的夢想了,這是我一定要做的事情。」
在父母離異之後,陳美跟隨母親來到了英國。在陳美4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同時教了陳美兩件事——拉小提琴和滑雪。不過,當陳美開始在小提琴上嶄露頭角之後,她的媽媽就不再願意女兒受傷,滑雪、騎馬這些危險的運動也在禁止之列。
陳美說,放棄別的運動她並不在乎,但是滑雪她始終無法真正遠離。當她成為出色的音樂家的夢想實現之後,滑雪的夢想又一次出現在了她的腦海中。她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夢想。當我已經實現成為成功的音樂家的夢想之後,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實現我的第二個夢想。我感謝母親,要不是她的推動我不會取得現在的成就。但是你也要有自己的夢想,不管這個夢想是多麼冒險、多麼艱難。」
當陳美的父親知道女兒的這一意願之後伸出了援手,在他的幫助下陳美在2011年成為泰國公民。泰國體育機構也隨之接納了擁有英國和泰國雙重國籍的陳美。在索契冬奧會上,陳美的名字是瓦妮莎·法納孔恩,這是她父親的姓氏。陳美說,成為滑雪選手大大改善了她們父女之間的關係,因為在此之前陳美和父親已經10年沒有說過話了。
35歲的陳美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現在開始做這樣的事實在是太晚了,但是對於像我這樣的女孩來說,奧林匹克精神就是我們來到了這裡,並親身參與其中。」
拉小提琴的陳美「王者無敵」,在冬奧賽場上參加滑雪比賽的陳美顯然很「弱小」,在同一群職業選手的競爭中,陳美排名倒數第一,總成績比冠軍相差50秒,比倒數第二名也差了將近12秒。
在頂尖選手只需要不到80秒就能滑完全程的冬奧會較量中,陳美同其他選手的差距,實際上就是業餘和職業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對於已經在另外一個領域裡取得頂尖成就的陳美來說,這道「鴻溝」已經沒有可能跨越,她必須接受失敗。
但是看著離開奧運賽場時,臉上依然帶著微笑的陳美,誰又會說她實際上是個冬奧賽場上的「弱者」呢?連最終獲得冠軍的斯洛維尼亞選手麥茲談起陳美也是充滿了尊重,「第一次滑行前,她就坐在我的旁邊,當時我們倆還聊了會兒天,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她就是那個小提琴拉得很棒的陳美。我覺得,她能參加完比賽已經令人尊敬。」
陳美早在賽前就說:「當一個人在另外一個領域再也無法挑戰自己時,就必須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挑戰人生。」比賽結束後,她也開心地說:「很高興自己能滑完全部比賽,這就是一個只進行了6個月專業訓練的新人的目標。」(新華社記者徐徵 鄒大鵬 北京青年報 杜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