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初,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本該闔家團圓的春節變得與往年不同,一次突入起來的疫情,中國人的眾志成城,白衣勇士的英勇無畏,再次讓世界看到了全體中國人的團結與強大。
今晚20:20,國內一線製作團隊精心籌拍的抗疫大劇《在一起》,即將登陸遼寧衛視。張嘉益、雷佳音、周一圍、張靜初、倪妮、楊洋、蔣欣等眾多明星,以精湛動人的表演再現不同尋常的抗疫時光。
劇情:
「真的忍不住為他叫好,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最真實動人的抗疫劇。」看過此劇片段的觀眾曾留下這樣的評論。
《在一起》是一部集體創作的單元劇,分為10個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決戰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和《武漢人》,這些故事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事件為原型,以普通人視角講述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抗疫故事。
該劇每個單元都有獨立的創作班底,共集結了15位導演、19位編劇、50多位演員,逆行的醫護、外賣小哥、志願者、武漢居民、誤入武漢的大連小夥等等,年初這場疫情中,感動過我們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都在劇中。
開篇《生命的拐點》單元,就用真實的布景、緊湊的劇情將我們的記憶瞬間拉回疫情爆發最初期。張嘉益飾演的張漢清醫生,正是以武漢金銀潭傳染病醫院院長張定宇為原型塑造出的角色。
張定宇院長患有漸凍症,已經發展到上下樓梯都尤為艱難的程度,但他仍堅守在抗疫一線,以院為家,實在堅持不住就在值班室湊合睡幾個小時,甚至連妻子感染後,他都忙得只能匆匆見一面……
如何還原這樣一位「人民英雄」?演了四次醫生的張嘉益也是壓力山大,最終決定從模仿張院長的走路姿勢開始。
有一個鏡頭著實令人淚目,因為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加上身患漸凍症,導致張漢清走路有點打晃,於是不得已坐下來休息,但他又不想讓同事們為他分心。面對即將趕過來攙扶他的同事,他只是淡淡地擺手……這套動作下來,一個隱忍堅定的真實人物就這麼被真實完整地還原出來。
劇中的譚松林(周一圍飾)和柳小可(張天愛飾)這對醫護夫婦,真實人物原型也是金銀潭醫院的一對醫護工作者,塗盛錦和曹珊。
在抗疫期間,為了方便隨叫隨到,也為了不把病毒傳染給家人,兩人硬是在私家車裡住了二十餘天。
更感人的是譚松林醫生在被感染後,他說,如果自己扛不過去了,就捐獻遺體以做醫學解剖……看到這麼真實動人的情景,真的淚目了。
《在一起》沒有為了烘託主題,而將角色硬生生塑造成臉譜化的人物,在用細節體現醫護人員的專業認真之餘,也拍出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和危難面前的堅持與取捨,因為真實,所以動人。
白衣執甲為蒼生,中國醫護工作者的偉大奉獻精神,每一位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萬眾一心抵抗疫情的民族力量,才是《在一起》最值得歌頌的內核。
看點:
如同片名所昭示的,宏大的疫情敘事,最終落點在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身上。
各單元的主角裡,有秉承軍人傳統、聞令而動、誓死不退的軍醫,有千裡逆行、英勇出徵的白衣天使,有飽受病苦、惶惶不安的患者,有白天送藥晚上接送醫護的外賣小哥……
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積極投身火神山醫院的偉大建設者,有紮根基層的疾控、社區、公安民警,有誤打誤撞留在武漢成為志願者的可愛年輕人,有克服種種困難轉產口罩、為「復產復工」做出貢獻的人們……所有人不同尋常的「在一起」,成為年初這場疫情的集體記憶。
哪有什麼蓋世英雄,有的只是危難之際,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正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為抗擊疫情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推薦理由:
你以為我是在看電視劇,不不不,其實我是在看紀錄片,那是一部真實發生的故事;你以為我是在看別人給我演的戲,不不不,其實我在看疫情期間真實的社會百態,那是我們共同的經歷;你以為我在看演員演技和劇情,不不不,其實我只是隨戲進入回憶,辛酸、艱難、痛苦、堅持,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10個單元的故事都是最真實的寫照,團結一心,放棄小我,心繫國家,他們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他們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在最緊張嚴峻的關鍵時刻,他們勇敢地站出來,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應該銘記他們所做的一切,也祝願我們的祖國國泰民安,疫情消散,願所有人的生活和平而美好。
撰稿:遼寧衛視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