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篇原創
11月1日,演員許凱婉拒粉絲合影被罵上微博熱搜。
視頻中,一群人擠在電梯門口,拿出手機紛紛對準許凱拍照,其中一名女子反覆要求自己的孩子跟許凱合影,在被保安阻止後,依舊不依不饒,堅持把孩子推到許凱旁邊要求合影。
隨後,許凱點頭婉拒。
但換來的不是對方的理解,而是女子陰陽怪氣的吐槽:「真有意思,太牛了吧你。」
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滿足,女子反而倒過來吐槽演員太牛、太高傲。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經常提一些無理的要求:
你去國外旅遊幫我帶一套護膚品回來唄;
聽說那邊的包包很便宜,也幫我帶一個吧;
那邊的手機免稅,帶一個回來,不佔你背包空間。
或者是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
25歲怎麼還不結婚?
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啊?
工作了這麼久還不買房等等……
這樣的行為說不上哪裡不好,可就是讓人喜歡不起來,久而久之會選擇與這類人保持疏遠。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缺乏邊界感。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對方邀請你來客廳坐坐,你非要強行進入臥室就顯得不太合適了。
如果你非要去主人的臥室看看,請事先徵得對方同意。
01
有教養的家庭
都懂得保持邊界感
我們都知道,嬰兒一出生是沒有邊界感的。
在他出生時,他認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
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了些,他才會意識到,原來我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這個時候,他的邊界感才會逐漸形成。
但是,有些人長大後依然分不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邊界感非常模糊。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他小的時候,他的媽媽沒有讓他認識到什麼是清晰的邊界。
例如,媽媽正在喝一瓶飲料,孩子看到了,伸手拿過來自己喝掉了。
這個時候,有些媽媽可能不會說什麼,覺得很正常,畢竟這是自己的孩子,我的飲料就是孩子的東西。
但是,如果在一些私有權意識比較強的家庭,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經常發生。
通常孩子都需要詢問一下媽媽,這杯飲料我可以喝嗎?經過媽媽同意後他才會喝掉。
當他問這個話的時候,他的心裡是有邊界感的。
因為孩子知道,雖然他跟媽媽很親密,媽媽也一定會同意讓他喝這杯飲料,但是孩子還是需要徵求媽媽的同意,因為,這是媽媽的飲料。
可是,有些家庭的小孩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的媽媽也沒有這樣的意識,沒有教會孩子認識到什麼是清晰的邊界。
這種意識一旦沒有形成,長大後,他就會因為缺乏邊界感,在生活中、工作中處處碰壁。
02
關係好的情侶
都懂得保持邊界感
有些情侶為了表示信任,會主動把手機密碼告訴對方。
但是,有的情侶以愛的名義要求對方提供手機密碼、社交帳號密碼等,這麼做顯然觸犯了對方的邊界,結局多半是悲劇收場。
曾經在我身邊就發生這樣一個故事。
女生小A性格活潑開朗,異性緣好,因此認識了一個非常帥氣的男友。
但是交往不到三個月就分手了。
原來男友控制欲非常強,總喜歡掌控小A的一舉一動。
周末小A和閨蜜逛街,男友非得讓她拍張照發定位;
小A睡懶覺,一早醒來發現微信裡幾十條消息,內容全是問小A為什麼沒有回他消息;
男友要來了小A的微信密碼,結果隔三差五,小A通訊錄裡的好友就會莫名的消失,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男性。
小A這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最終果斷提出了分手。
很多情侶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對方觸犯了自己的邊界時第一時間沒有及時制止,到最後不得已選擇了分手。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男方都沒有意識到邊界的存在。
手機密碼、社交帳號的密碼屬於個人隱私,對方願意主動告訴你,說明是對你的信任,不願意告訴你,那是別人應有的權利。
很多人會把隱私和感情混為一談,總是打著愛的名義侵犯對方的隱私,殊不知這種做法早已侵犯了對方邊界,一旦越界,你們的關係離破裂也不遠了。
想要關係持久,就得保持邊界感,對方願意主動告訴你,帶你去他的「臥室」,是對方賦予你的權利。
如果對方沒有賦予你這樣的權利,就需要經過對方的同意,否則,再親密的戀人,也不能隨意進入對方的「臥室」。
03
交情深的朋友
都懂得保持邊界感
有一個學設計的朋友,特別苦惱,因為總有人喜歡找他免費做一些設計。
剛開始朋友並沒有在意,心想,反正舉手之勞,也花不了幾分鐘。
可是久而久之對方的要求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忙需要佔據一整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最後朋友無奈,選擇公開自己行業的報價,讓對方按需付費。
結果對方反而惱羞成怒,發了一段非常難堪的話。
「我們還是朋友嗎,這點小事也需要收錢?我一直認為你是一個特別好的人,看來我看錯人了!」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
對方佔用了這個朋友的時間,卻不願意付出同等的酬勞,這就是典型的沒有邊界感的人。
朋友的時間屬於誰?
屬於他自己。
所以任何人沒有權利佔用他人的時間。
一旦需要佔用對方的時間,必須經過別人的同意。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想讓別人幫你,自己又不願意付出代價,還企圖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
這樣的友情,註定不會長久。
04
良好的職場關係
都懂得保持邊界感
很多領導和下屬之間的關係不好,關鍵在於他們之間沒有把握好邊界感。
公司裡有一個同事,他的成長速度遠遠大於公司的發展速度。
於是提出了離職,準備去別的地方發展。
這時老闆過來問他,你做得這麼好,為什麼要離職呢?
員工回答,我也非常想留在這個城市繼續發展,但是我的太太想要離開這個城市,所以我決定跟我的太太一起離開。
結果老闆接下來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那你就離婚唄,事業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來簡直前途無量啊!
你看,這個時候,老闆就越界了。
他沒有意識到離不離婚是別人的決定,跟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這樣就會讓人陷入很尷尬的局面。
還有些老闆喜歡在周末的時候突然叫員工過來加班,如果不來就要扣年終、扣工資。
這也是典型的沒有邊界感的老闆。
周末的休息時間是法定規定,是員工在入職之前白紙黑字擬定好的,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跟員工協商讓對方過來加班。
但是許多老闆沒有邊界感,強制讓員工周末過來加班,甚至有時候讓員工24小時隨時待命。
一旦這麼做,就意味著老闆越界了。
工作的本質是什麼?
是員工把自己的一部分時間打包出售給老闆換取勞動報酬。
省下的時間都屬於員工自己,如果想要佔用員工工作以外的時間,需要雙方友好協商,達成一致的條件後才能愉快地合作。
職場上很多上下級的關係不好不是因為管理者不夠優秀,或者員工不聽話,而是雙方之間沒有邊界感。
05
優質的親戚關係
都懂得保持邊界感
逢年過節最怕的就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
因為親戚朋友總喜歡越界,總喜歡打聽你的隱私。
在外工資多少?有沒有找對象?什麼時候準備結婚生小孩?
這時候你就不想搭理他們,開始有意無意的保持沉默。
因為,他們越界了。
甚至還會說,我家孩子1萬一個月,你呢?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告訴你了,你也告訴我吧。
這就更不禮貌了。
隱私的所有權屬於自己,別人不應該主動詢問。
願意告訴你1萬一個月是對方願意把所有權分享給別人,但這不意味著別人一定要跟你交換。
06
做人
一定要懂得保持邊界感
網絡上流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
做人「三關」很重要,關你什麼事,關我什麼事,關他什麼事。
翻譯過來就是,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邊界感。
話說回來,許凱是否願意和粉絲合影、與誰合影都是他的權利,別人無權幹涉。
一個帶著孩子的媽媽,不但沒有給孩子起到榜樣,反而拿孩子當做拍照的藉口,無情地推到明星的面前,讓孩子和明星都陷入兩難的尷尬局面,能做出這樣舉動的人,毫無疑問是一個沒有邊界感的人。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
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否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