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到《朱迪》,她們將生命獻祭舞臺

2021-01-08 邵峋看電影

大概有人天生就是帶著使命降生的。

「朱迪,你得讓他們有夢可做。」

電影一開始,經紀人路易·B·梅耶就在給少女朱迪澆灌這顆使命的種子。

這顆種子一旦開始發芽,此後的一生,就會是他們燃燒自己去完成使命的過程。

燃燒盡了,一生也就結束了。

1. 從《玫瑰人生》到《朱迪》

今年2月,闊別銀幕多年的芮妮·齊薇格憑藉新作《朱迪》,讓自己終於站上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領獎臺。

以真實人物為背景的音樂歌舞片一直都是廣受歡迎,成功率很高的影片類型。但看《朱迪》的時候,腦子裡很難不回想起另一部從故事到敘事都很相似的奧斯卡經典——《玫瑰人生》。

法國香頌天后艾迪絲·皮雅芙(dith Piaf),和美國女演員及歌唱家朱迪·嘉蘭(Judy Garland)隔空呼應——同樣出身卑微,同樣少女時期靠天籟之音的歌喉進入演藝圈,同樣常年飽受藥物依賴帶來的身心痛楚,對舞臺有著同樣深重的執念……

面對故事背景高度相似的兩個人,《朱迪》的導演甚至也有些偷懶地襲用了《玫瑰人生》裡鏡頭多次時空閃回的方式,來講述她的故事。

如果拿兩部電影本身的質量作對比,當然毫不猶豫就得票給《玫瑰人生》。畢竟珠玉在前,《朱迪》在故事本身無甚新意,獲獎只能歸功於芮妮·齊薇格精湛的演技。

戲劇的是,這二位都只活了47歲。

(也不曉得演藝圈是不是有類似大佬活不過47歲的詛咒,我又想起了張國榮。)

2.「我這不是巡迴自殺」

兩部片細微的不同是,艾迪絲·皮雅芙的故事更多聚焦在了歌手本人。

對於這位香頌天后,影片從童年到末年的故事都講述得非常完整,全程充滿溫情,能看到傳奇歌手一生跌宕起伏的全貌。

艾迪絲的母親一直以藝術家自居,縱然天賦不俗卻只能街頭賣唱維生。父親是一個遊走的馬戲團雜技演員。她童年跟著父母顛沛流離,一度被寄養在祖母開的妓院裡。

雖然生活環境混亂,但妓院裡的女人們給了她如同女兒般的照顧。以至於被父親強行帶走時,年幼的艾迪絲跟妓女蒂迪內都哭得簡直如喪考妣。

父親脾氣執拗,一言不合跟馬戲團主起爭執,開始了父女倆獨自賣藝的生活。意外地,父親發現自己費盡力氣擺雜技造型,還不如小女兒唱支歌吸引人。

雖然貧窮,但父親卻會在小女兒駐足櫥窗巴望的時候,給孩子買下一隻精緻的玩偶。這成了艾迪絲臨終回望一生時都還憶起的幸福時光。

無論在臺下她內心如何破碎酸楚,站上舞臺,她永遠是那個法蘭西香頌天后,是巴黎的代名詞。影星瑪琳·黛德麗評價說:「那晚她演唱的時候,我就彷佛身在巴黎——在街上,在巴黎的天空下。她的嗓音就是巴黎的靈魂。」

疾病纏身時,艾迪絲拒絕聽從勸告就醫養病。她努力讓自己放鬆振作,一次次打止痛針強行上臺,跟記者們戲謔著「我這不是巡迴自殺」,唱著「不,我不後悔」,終於倒在舞臺上。

感謝瑪麗昂·歌迪亞,活靈活現地演繹了這位對舞臺有著與生俱來的狂熱,不死不休的艾迪絲。

3.「我連自己名字都記不住了」

而朱迪·嘉蘭的故事,則更多是從朱迪個人角度切入,展現好萊塢這座造夢工廠,以及整個娛樂圈對於人性如同絞肉機般的碾軋。

朱迪的童年在電影中只有一句十分粗暴的交代。

因服用藥物和長時間工作,朱迪精神狀態極不穩定。在她一次情緒爆發時說「我連自己名字都記不住了」的時候,經紀人梅耶惡毒地告訴她:

「你的名字是弗蘭西絲·古姆,是個從小地方來的鄉巴佬,腳踝粗壯、牙齒不齊。你爸是個同性戀,你媽只關心我怎麼看你。現在你記得自己是誰了?」

一丁點溫情也沒有。雖然也熱愛舞臺,但朱迪的人生其實別無選擇。

童年的不幸讓朱迪對兒女的關係一直有執念,所以後來她事業低迷流離失所的時候,甚至寧可帶著孩子們一起在計程車上過夜,也不願意將孩子交給離婚的前夫。但惡劣的經濟狀況,讓她一次次無奈低頭。

她的身材,她的精力,她的睡眠,全都依賴藥物維持。以至於失眠、暴躁、焦慮、神經質伴隨了她的整個人生。

跟艾迪絲心甘情願的自我透支相比,朱迪的自我燃燒是被迫的,是被剝奪的。

她是《綠野仙蹤》裡的桃樂茜,背負著讓所有人「有夢可做」的使命,傀儡般地扮演著一代人的夢想,連一丁點正常人的自由和快樂都沒有剩下。

也許是為了中和這個悲情的故事可能導致的觀感不適,電影虛構了一個溫情的片段——朱迪與一對同性戀粉絲的互動。

這段虛構來源於朱迪作為第一代頂級gay icon的歷史。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反抗命運,對於小眾人群抱有難得的包容和友善,這成了她受到同性戀人群持續追捧的原因。

甚至在影片結尾,朱迪最後一次登臺唱那首金曲《Over the Rainbow》的時候,都是靠這對虛構的同性戀粉絲的配合,才得以圓滿地收了場。

4. 透支生命鋪就星河璀璨

站在高臺之上,享受著萬千目光的聚焦,就免不了遭遇詆毀和懷疑。

艾迪絲是這樣,朱迪是這樣,朱迪的扮演者芮妮·齊薇格也是如此。

常常好奇:古今中外這些星光璀璨的人,到底是靠什麼才敢於挑戰身體極限,透支靈魂,才能走到如此高度。

這兩部電影的答案是:靠藥物和精神執念。

最後的演出上,朱迪問觀眾:「你們不會忘記我的,對嗎?答應我不會。」

如同張國榮在《明星》裡唱:「當你見到星河燦爛,求你在心中記住我」。

也一如當年梅豔芳身患重病,告別演唱會上穿著婚紗唱「夕陽之歌」,緩緩走上階梯,再轉身跟觀眾鄭重道別的樣子。

被觀眾記住,被舞臺記住,是他們每個人的嚮往。

艾迪絲和朱迪都在舞臺生涯謝幕後不久即油盡燈枯,這似乎也是許許多多老一輩藝人們的歸途。是他們燃燒生命,才鋪就了人間仰望的星河燦爛。

好在,芮妮·齊薇格們選擇了另一條路——跟抑鬱症和解,跟自己的身體和解。

畢竟,用死亡來獻祭舞臺,實在太令人心碎了。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朱迪》朱迪生命的最後歲月
    用「」朱迪生命的最後歲月「來概括這不影片比較合適。影片主要講述朱迪生命最後赴英國演出的過程。影片沒有達到一部傳記的水平。但是主演羅尼齊薇格的演出太精彩,彌補了劇本的不足。 14歲時,朱迪·加蘭德獲得錄音室經紀人路易·B·梅耶的賞識,梅耶認為她有其他女孩子沒有的天賦。
  • 奧斯卡《朱迪》:被操縱的女星,道盡名利人生的『失愛症』
    他們選出適合的女孩,給她們設定風格,形象,舉止,拍攝影片,讓觀眾通過她們構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吸引人們消費。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行業的道德邊界變得很模糊,人性底線也消失殆盡。朱迪失愛的傷痛由此拉開了序幕。路易B派專人監視朱迪,不讓她吃飯,保持身材,如果朱迪很餓,就遞上白色小藥片。
  • 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在京上演:看香頌女王的傳奇人生
    像評分很高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講述的,這首歌的原唱者、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天生有副好嗓子,她出身卑微,但後來經過夜總會老闆路易斯·勒普利的賞識,她逐漸成為耀眼的大明星。7月31日到8月11日,原版皮雅芙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正式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法國歌后皮雅芙如夢如幻的瑰麗人生,一首首聞名遐邇的世界香頌名曲都將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 睡不著丨朱迪,朱迪,我們愛你!
    如此一位經歷豐富又坎坷的女明星,曾經的「萬人迷」,是最佳的傳記片素材,但拍攝也相當有難度,片中朱迪的扮演者是蕾妮·齊薇格 (Renée Zellweger)。正因為齊薇格精湛而傳神的演出,《滾石雜誌》的專欄作家Peter Travers將齊薇格飾演的朱迪稱為「年度最佳表演」(the performance of the year)。
  • 楓哥電影進化論:《朱迪》早年經驗造就人生
    這部電影講的是好萊塢1940年代到50年代的一個著名的影星。朱迪迦蘭在《綠野仙蹤》之後她就成為了的明星。電影截取了她人生最後的一個片段,在倫敦酒吧裡清唱。她跟經紀人、電影公司的各種糾纏,跟歌迷的關係以及回憶自己少年時期演藝生涯的痛苦。最終以一個比較向上的結尾結束了。朱迪迦蘭是著名影星。她在1999年曾經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 音樂傳記電影《朱迪》影評:在彩虹彼端尋找愛與希望
    她的精神將永遠不被遺忘事實上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不斷聽到許多曾在舞臺上發光發熱的明星背後,其實也都因為必須承受沈重壓力,而各自有著酗酒、憂鬱等跟他們表面形象大相逕庭問題,有人能夠靠堅強意志或身邊親朋好友的陪伴度過難關,而有人卻從此一蹶不振,但不論結果是勵志或讓人感到遺憾
  • 朱迪·嘉蘭和蕾妮·齊薇格:永不凋謝的是塑料玫瑰
    蕾妮·齊薇格(Renee Zewellger)出演47歲的朱迪·嘉蘭(Judy Garland)時,看上去比她本人和當年的朱迪都要老。讓活著的偉大演員扮演死去的偉大演員,是電影藝術長盛不衰的手法。死與生擦肩,上升與衰落交錯,是這塊銀幕能提供的至高享受。很顯然,齊薇格與嘉蘭的人生軌跡有相似處。
  • 《朱迪》朱迪
    《朱迪》是一部2019上映的英國音樂傳記電影,由魯伯特·古爾德執導,蕾妮·齊薇格、傑西·巴克利主演,為朱迪·嘉蘭逝世50周年的紀念電影,劇情講述1939年正值青春年華的朱迪·嘉蘭憑藉《綠野仙蹤》成為好萊塢巨星,不過30年後成為兩個孩子媽媽的朱迪卻身陷債務危機,為了爭取兒女的撫養權,她來到倫敦展開為期五周的演唱會,不過在準備演出的同時,過去演藝生涯與私生活的痛苦折磨也變得更加劇烈
  • 從好萊塢著名童星,到47歲一無所有的死去,朱迪·嘉蘭的悲慘人生
    16歲的朱迪,在這樣一個人生選擇題面前夜夜失眠的人生鏡頭一轉,已經40多歲的朱迪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在飯店的後廚裡收拾妝容。她們即將登臺演出,兩個孩子陪著母親在舞臺上賣力歡笑,但出場費僅有150,愛情、孩子、健康,甚至是她引以為傲的舞臺。
  • 《朱迪》:一個明星的誕生與消逝
    因為事業低迷、債務纏身,46歲的她和兩個孩子四處奔波演出,艱難時期甚至要到前夫家投宿。這時,她接到了倫敦的演出邀請。為了證明自己有穩定的收入,爭奪子女撫養權,朱迪只能只身前往英國。 年少成名的悲劇感從此刻開始顯現。在倫敦,她很難入睡,焦慮、恐慌佔據了她的神經,朱迪依賴酒精和藥物來麻痺自己,維持演出。
  • 《玫瑰人生》廢墟中綻放的玫瑰
    這部電影就是《玫瑰人生》,導演用140分鐘的時間法國著名香頌歌手艾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璀璨而坎坷的傳奇人生法國美女瑪麗昂歌迪亞奉獻了靈魂級的表演,獲封第80屆奧斯卡影后影片的敘事手法如散文一般,以凌亂片段之形體,聚起了這位傳奇歌手的神韻
  • 個人意見|《朱迪》:一個明星的誕生與消逝
    《綠野仙蹤》裡的朱迪·嘉蘭電影《朱迪》講述的就是朱迪·嘉蘭演藝事業最後一個冬天的故事。因為事業低迷、債務纏身,46歲的她和兩個孩子四處奔波演出,艱難時期甚至要到前夫家投宿。這時,她接到了倫敦的演出邀請。為了證明自己有穩定的收入,爭奪子女撫養權,朱迪只能只身前往英國。年少成名的悲劇感從此刻開始顯現。
  • 愛情片《玫瑰人生》:性感女歌手跌宕起伏的傳奇四十七年人生
    《玫瑰人生》長達140分鐘,完整地再現了皮雅芙顛沛流離的童年,從街頭初啼、酒吧賣唱的少女到正式登臺、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況愈下的晚年,再到彌留之際。達昂成功地打亂皮雅芙人生的各個階段,一會還在懵懂困惑的孩時,一會就跳到肢體僵硬的老年,營造轉瞬即逝的人生悲喜。為了不至於讓觀眾覺得含糊不清,導演用文字交代了時間、地點;只要細心留意,前後故事還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從法國到美國的人生軌跡。
  • 品牌營銷專家朱迪:用品牌思維解讀《乘風破浪的姐姐》
    日前,品牌營銷內參採訪到品牌營銷專家朱迪,他表示:品牌傳遞的精神內涵被廣大人群所喜歡和認可,如果把《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當做一個品牌或者一個產品看待,它所傳遞的「女性自我認同」、「不懼怕年齡帶來的困擾」等精神層面的內核是透過娛樂化外表,穿透節目那些話題和八卦,最終打動人心的東西。 朱迪,資深策劃人、品牌營銷專家,曾效力於滾石國際音樂(Rock Records Co., Ltd.)
  • 「劇評」《玫瑰人生》:法國國寶級歌唱家的舞臺綻放
    所以,今天我請到一位話劇、舞臺劇愛好者——KAI,為大家帶來關於法國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的評論。文/KAI引言七月份的尾巴,偶然收到老鐵寄來兩張天橋藝術中心法國原版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的票,雖然一開始對劇名和故事主人公的背景沒有任何了解,但是單憑演出地便可以相信這會是一場高質量的演出。
  • 【生命靈糧】成為聖潔的子民(一) 獻祭
    在這些上帝要以色列百姓該如何獻祭的規定,以及獻祭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原則是此刻依然有價值呢?可以引領現在的我們成為聖潔的子民?         二、認識利未記中的五種獻祭         首先,在利未記當中有五種獻祭,我們可以試著將奉獻與獻祭做一些連結。
  • 《朱迪》|「I can’t」
    她發自內心地愛著表演,心裡住著不曾老去、離開的桃樂絲,而這成為了她在那樣一個不擇手段的年代一路走來的支柱,直到窮困潦倒、直到幾近生命盡頭。自從進入米高梅公司起她失去了許多,卻未曾得到她應得的——健康的身體,美好的愛情和家庭,後期甚至背負債務,不得不暫時忍痛割捨一雙兒女的撫養權,遠走英國。
  • 鬥羅動畫重新定義獻祭,小舞不再是獻祭第一魂獸,前面的坑填上了
    ,是舉動,祭在後,是結果,十萬年魂獸的獻祭,獻的即是生命也是靈魂,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獻祭。 像阿銀這樣,只是獻出生命和魂環的方式,可以稱為獻祭,而到了鬥羅大陸動畫134集中,小舞同時獻出生命和靈魂,也一樣被稱為獻祭。
  • 法國原版舞臺音樂傳記《玫瑰人生》,AFS學員專享八五折!
    在2014年春晚上,法國女神蘇菲•瑪索與劉歡合唱了《玫瑰人生》,讓更多中國人走進了這位歌后的瑰麗人生。在琵雅芙的生命中,藝術不分國界,不分階層,不分宗教。她曾因替德國軍人演唱,被人視為叛國賊,也曾無視德國軍人的威脅,堅持與猶太音樂家合作演出。即使在戰亂中,她也始終堅持在舞臺上歌唱。
  • 奇麗起死回生,田蜜朱迪被原諒,《怪你》大結局使人意難平
    從開始就對人生絕望的林湘,最終在結尾處成了陳白露式的悲劇人物,在黎明前將自己的生命留給了黑暗。三個要對林湘之死負主要責任的人卻仍然融進了《怪你過分美麗》的大團圓結局。在這個看似人人都得到救贖的結局中,惡人沒有遭到嚴厲的懲罰終究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