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升藝術審美?暢銷20年的「紙上博物館」告訴你答案!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小仙女 書單

hello大家好,我是小仙女。

有一次,我和閨蜜下午茶聊天的時候,她突然間滿面愁雲地分享給我一篇文章,裡面寫到:

(如果)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嚇得我閨蜜一哆嗦。因為她家孩子大山今年4歲了,可是4歲的大山很少接受藝術薰陶。

閨蜜理工科出身,教大山動手做個飛機模型做得挺好的,就是奇醜無比。

看到這篇文章,閨蜜急了,拉著我一起帶大山去看藝術展。

我們開始還一邊欣賞世界名畫,一邊相互談論著藝術故事,猜測創作背景。

可是突然間,孩子毫無徵兆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哭喊聲。不僅嚇到了我們,也驚擾了其他參觀者。

無論我們怎麼哄勸,孩子就是不住聲,反而有越來越高聲的趨勢。嚇得我倆抱著孩子就藏到了休息區。

我們問他,到底怎麼了突然就哭喊吵鬧。大山哼哼唧唧奶聲奶氣地喊著無聊要回家。哄勸無果,我倆黑著臉帶著大山狼狽逃竄。

一出門,大山立刻就不哭了。

快被氣死的閨蜜把大山放在一邊數落他,大山委委屈屈地說:

我看不懂呀。

沒錯,孩子看不懂。當他站在色彩豐富的作品面前,感覺還新鮮的很。可是當他看到越來越多14-16世紀的宗教藝術,就會感到壓迫感,想要逃離。

俗話說,看展的時候,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大人們抱著「提高生活水平與審美意趣」,去接受審美再教育。可是孩子的審美領域未被開拓,去美術館完全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的迷茫狀態。

如果在去看展前,大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美育基礎,那結果一定不一樣。

是的,我們認同美育的重要性。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也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

在機器時代的到來之時,快速的思維應變能力、創造力、感知力、表現力等,都將賦予一個人更快適應時代的能力。當然這種種能力,都與美育是分不開的。

說簡單點,就是讀圖、看圖、講故事的能力。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並沒有給與孩子正確的美育。作為父母,你的眼界,決定了未來孩子所走的道路;同時,你受限的眼界,也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如果我們不去注重孩子的美育,那麼未來,這樣缺乏審美能力,並直接導致思想力缺失的孩子,將失去競爭力。

正是豐子愷先生認為的那樣:

小孩子就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敏感、充沛的感情,讓他們上一秒還呼天搶地,下一秒就哈哈大笑起來。這是屬於孩子的獨有藝術特質。

我們盲目地帶著大山去美術館,這項藝術特質未被開發,在他與這個世界交流的方式尚有缺失的時候,我們還強行讓他審視大人們覺得很美的東西。

真是太為難了。

初遇1000幅世界名畫是一種什麼體驗

什麼樣的美育才是正確的呢?

仙女也一直覺得這是個難題,直到我看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團隊出版的這樣一本書,我才相信,原來,藝術也可以這樣啟蒙,美育可以這樣開啟。

當你足不出戶就可以賞便世界名畫;

當你可以用指尖觸碰名畫的某個細節;

當你讀書的時候,體驗到藝術帶來的美感;

這時候,你的藝術世界被打開了,以一本書的時間。

就是這本:

《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

英國藝術史家溫迪嬤嬤的傾力之作

↑ 限時優惠,點擊上圖搶先看 ↑

她用專業的態度和簡潔的語言,鑑賞每一件藝術作品,完全打開了我欣賞藝術的新視角和新思路,看一幅就會忍不住要繼續多看幾頁。

在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和公司其他同事都在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這本書硬皮精裝,拿到手上沉甸甸的。

封面是《帶珍珠耳環的少女》、《丟勒自畫像》等名畫局部,色澤純正豐富。封面與封底的字,都是燙金烙印的,看上去大氣簡潔。即使送人做伴手禮,也是拿得出的。

仙女翻開書,就被書籍的裝幀和印刷感動了。要知道,市面上的圖冊,大多印刷不過關,常會出現偏色的情況。

而這本書,最大限度還原了原畫的色彩。

不僅如此,每一幅作品的清晰度都很高,我們可以捕捉到作品的每一個細節。

膠版紙張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畫質和色澤,作為畫作收藏本書,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熱銷20年,14個國家,權威推薦

全書一共收錄了500多位藝術家的1000幅世界名畫,從石器時代到後現代時期,橫跨了17000年的歷史。

可以說是一本博物館資料級別的圖書啦,更被認為是英國DK公司的經典藝術讀物。

說起英國DK公司,它可是擁有著「從出生到年老不斷學習的生活指南」的稱號,是科普類出版物的權威。

因為現在的DK,已經延伸到不同類型的出版,從迪士尼、夢工廠等的特許出版,到適於兒童的百科、科普、活動書籍等出版物,再到適於成人的既有視覺衝擊力又包含信息豐富的圖書。

而這本《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更是DK力推的一本「親子閱讀、審美啟迪、藝術入門」的讀物。

自1999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熱銷全球20年,被14個國家和地區傳閱。

這本書如此有名,不僅僅是因為,它被DK公司傾力打造,更是因為它來自於英國藝術史家溫迪嬤嬤的點滴心血。

說起溫迪嬤嬤,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她啦。她被譽為「在英國繼《文明》作者肯尼思·克拉克勳爵以來的最佳藝評人」。

她那本很有名的《繪畫的故事》,也被英國BBC電視臺製作成同名電視系列片,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除此之外,溫迪嬤嬤最大的魅力,還是她可以用自己獨有的講述方式,將非常具有專業性的藝術歷史,深入淺出地講給每一個被藝術感召的人,為這些人打開流光溢彩的藝術世界,即使你完全不懂藝術。

透過專業人士的眼睛看藝術

溫迪嬤嬤耐心地解讀1000幅藝術作品,將美術館裡的藏品帶到書裡,再清晰地講述出來,怪不得DK公司敢誇口說:這是一本適合4-100歲的入門藝術讀物

高清細膩的圖像

專業易懂的解讀

可以為學齡前的孩子開蒙

我身邊學藝術的朋友也對這本書讚賞有加,仙女更決心為大家推薦它,希望更多的人明白,孩子的藝術啟蒙,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當我們首先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在他們進入美術館、博物館之後,才會安靜下來,用心體會藝術帶給他們的強烈的感召力和豐富的啟迪性。

決不是盲目地將孩子拽去美術館。

家長給出的第一份藝術啟蒙尤為重要,試著從給他們講名畫故事開始。

每天十分鐘,與孩子一起欣賞名畫,對孩子進行審美引導。我們為孩子成長提供什麼樣的「土壤」,孩子便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孩童時期強大的藝術修為終將無限驚喜地回報給你。

市面上的書,有的太專業,藝術史的內容甚至讓家長都難以理解,又怎麼講給孩子聽呢;有的又太淺顯,家長陪孩子看幾頁,並不能了解到太多內容。

溫迪嬤嬤這本卻不同。專業人士在講解故事的過程裡,顯得更遊刃有餘一些。

她以清新而誠實的視角選擇並解讀西方約500位作家的1000幅世界名畫,按藝術家姓名從A~Z順序排列,包括了許多其他同類圖書中未曾謀面的作品。

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家,比如梵谷、高更等等。也有我們不熟識的藝術家,如朱利奧·羅馬諾。

在每一頁面上,左上角是著名藝術家或是流派的名字,緊跟其後的是生卒年、主要活動年限以及活動範圍。

溫迪嬤嬤會用

專業的眼光

少量的字符

一小段文字講述個人或流派的主要風格及代表作

在賞析作品的時候,她會非常嚴謹地做圖注,包括作品名、作品創作時間、尺寸以及現藏地。跟著溫迪嬤嬤的講述,我們極大可能地避免專業上的基本錯誤。

這樣,我們給孩子講故事的同時,也傳達了基本的藝術信息。

通俗易懂,也容易教授。

靈活選擇故事,美文闡釋藝術

按照藝術家首字母的方式進行排序,作者有意識打破了常見的編年史排序方法。當你陪孩子做親子活動的時候,隨便打開一頁,都可以講給孩子聽,不需要「書接上回」,從遙遠的歷史講起。

講故事就變成了無壓力的一件事,你只需要利用碎片化時間做親子活動,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一次講的故事和上一次的關係。

不僅如此,按照藝術家首字母排序講解藝術作品,教大家讀圖,也是一個非常有助於國人了解西方藝術的方式。

作者會將那些容易混淆的人名成組列出,然後分別解讀。

比如在講到常被我們混淆的「大小勃魯蓋爾」時,揚·勃魯蓋爾(Bruegel·Jan)和彼得·勃魯蓋爾(Bruegel·Pieter),就會先後出現在62頁和63頁。當我們講給自己的孩子時,就會將兩個人對比著講給他們。

揚·勃魯蓋爾▼

彼得·勃魯蓋爾▼

溫迪嬤嬤會告訴我們,前者是一名宗教藝術家,他更喜歡畫《逃亡埃及》這樣子濃重色彩的題材;後者非常鍾愛鄉村風景,

他用一些筆直的樹引領我們下山,我們穿越山谷,遠方的頂峰帶領我們進入天堂。

溫迪嬤嬤講故事的語言也如此優美

完全把我帶入不同的藝術情境之中

如介紹維米爾和他的巨作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少女單純的轉向我們

一道神秘的光籠罩著她」

作者用語言帶我們進入神秘的符號世界

本書的「首字母排序」並不會只講解藝術家,溫迪嬤嬤還為我們展示了藝術史上主要的藝術時期、藝術家、藝術思潮的經典作品與精闢見解。

字母F中

「楓丹白露派(Fontainebleau,school,of)」

是一個非常複雜也很唯美的流派

她簡單的講述了該流派的起始原因和主要風格

賞析了最有名的那幅代表作

《浴室中的加布裡埃爾與她的一位姐妹》

令人困惑的動作一定是有著什麼隱喻

一方面展示女性身體的魅力

可是畫家又是在暗示什麼呢?

你看,這就是普通人都能看懂的藝術史。不論是講給孩子,還是我們自己學習,都是易上手的,不錯的選擇。

在這裡,我們可以不再把藝術鑑賞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拒之於千裡之外事情,欣賞繪畫、感悟藝術是沒有人可以代勞的。

通過溫迪嬤嬤的推薦和講述,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積累一定的藝術知識、培養藝術鑑賞能力,更會發現與感受自己心中的美。

指尖藝術博物館信息庫

特別讓仙女驚喜的是,在這本大部頭的最後,還附有畫家、作品索引,以及世界知名博物館美術館目錄。

作者的精心編譯,讓我們可以清晰地檢索到我們想要了解的人和作品,像查字典一樣容易。我們也可以在這一部分,教孩子們檢索的能力。

而博物館美術館目錄,就不得不讓我為之瘋狂尖叫了。

每一個博物館or美術館詞條出現後,都會隨之出現該館的英文名、地址、電話。

也就是說,你在這最後的幾頁紙裡面,不僅可以檢索到本書中出現的畫作所藏博物館,還可以了解到這個博物館的一切基本信息。你甚至可以根據提供的電話號碼,致電詢問你想了解的信息。

幾頁紙在手,就省去了你網上一張張網頁瀏覽的麻煩,簡直就是「指尖藝術博物館信息庫」,博物館級別的藝術檔案。

高性價比「熊孩子氣質修煉手冊」

精美的銅版印刷,優美的大圖和清晰真實的色彩還原,豐富的層次與細節,讓你帶著自己的孩子,瞬間置身名畫面前。

不用讀太多字,這次我們只看畫!

讓你的孩子瞬間從吵嚷之中,安安靜靜欣賞藝術作品,成為有氣質的小藝術家。何樂不為呢?

經典作品與精闢見解完美結合,同類圖書中未曾謀面的藝術家珍藏作品,並著精美的裝幀方式、圖版的印刷質量,這樣的書一定很貴吧?

除了品質精良,小仙女極力推薦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本書的超高性價比!原價298元,在「書單好物」下單,188 元就可以帶回家!

當你自己也疲乏於空虛的社交朋友圈時,也可以隨時拿起這本書為自己充充電,找一個高質量的談資。

正如知名美國書評網BookPage所推薦的:

藝術,像音樂和文學一樣,對人類是有價值的,因為它描繪了生活的悲愴和歡樂,告訴我們,我們都是聯繫在一起的,共同面對生活,而不是獨自面對生活。

《溫迪嬤嬤講100幅世界名畫》

1000幅世界名畫鑑賞,512頁的大部頭

4-100歲都能看到入門級藝術大書

讓美陪伴孩子的一生

原價:298元

「書單好物」限時優惠價:188元

( 省110元!)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

- 廣告 -

原標題:《怎麼提升藝術審美?暢銷20年的「紙上博物館」告訴你答案!大人小孩都能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體驗手工紙的藝術魅力——紙博物館
    臺北長安東路有一間「樹火紙博物館」,這是臺灣唯一的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四層樓的空間,窗明几淨,鵝黃色的燈光傳遞著溫暖。館內陳列著林林總總的紙張,讓人驚覺紙張種類原來如此豐富。館內一樓有小型紙工廠,展示各種造紙機械,雖然小卻都是實物。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紙藝術展,讓來賓豐富紙知識。
  • 提升內在&提高審美的頂級藝術博物館總結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大英博物館(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永無「紙」境的藝術創作,你不得不知的20件紙藝術作品
    在本文中,我們為你展現20件精彩的紙藝術作品,看這些藝術家是如何透過想像力,運用紙張進行創作出符合當代審美的藝術作品,為這一古老的藝術體裁賦予了全新的生命。這隻令人驚嘆的章魚是由剪紙藝術家Masayo Fukuda創作的。章魚身上滿滿都是細緻的花紋,藝術家運用高超的剪紙和雕刻藝術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章魚外觀,並在社交媒體上大受歡迎。
  • 紙上博物館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250件世界級藝術傑作巡禮
    它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擁有300多萬件藝術珍品,與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王葉卡捷琳娜締造了艾爾米塔什的藝術品收藏。
  • 提升藝術認知與審美的10部藝術/設計紀錄片!
    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藝術認知與審美水平,趕緊碼走慢慢看吧!這是近些年業界公認的好紀錄片。用一百集的短篇幅,講述一百個空間的故事,每集差不多五六分鐘,展現空間裡藏著的建築、美學、歷史、人文內涵,用獨特的角度帶觀眾深入了解故宮之美。
  • 看了這部9.6分國綜之光,才知道審美比美貌更重要
    與其說這是一個綜藝,不如說是一次對我們普通觀眾的「藝術審美培養」。小時候受過良好藝術啟蒙的孩子,即便不從事藝術行業,也會有極高的審美能力。許多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美育。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塗塗畫畫。6歲前,孩子的藝術創作能力和想像力處於高峰期。家長們該如何抓住孩子的這一藝術「敏感期」呢?如何提升小朋友眼睛的品味?
  • 湘潭爺孫辦起國內首個私人紙影戲博物館,你想去看看嗎?
    12月20日,湘潭昇平軒紙影博物館正式對市民開放。這是國內首個私人紙影博物館,由紙影表演民間藝人吳昇平和他的孫子吳淵一同籌建。今年79歲的吳昇平是吳氏紙影戲的第二十代傳人,也是影偶道具製作「異形刀法」的優秀傳人。
  • 【童聯社&童成美術】線上「藝術博物館之旅」 第二季
    就如人一樣,每棵樹都是獨一無二的  ——  大衛霍克尼     走進博物館的叢林,看到你自己。線上博物館課表第二季直播時間2021年3月5日  -  9月3日19:00 — 20:30 / 周五中外藝術博物館各一座 / 課50元  /
  • 瑞典南部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Halmstad)中心一棟建於20世紀30年代、由建築師Ragnar Hjorth執筆設計的標誌性建築物內。Rian Design Museum Rian設計博物館位於法爾肯貝裡市(Falkenberg)一座建於1865年的糧倉內。
  • 提升設計審美的電影+書籍,讓你「宅在家不打烊」!
    作為服裝設計師,不僅要注重提升審美、開拓眼界、提高邏輯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想像力,開創出獨一無二的風格與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想像力呢?看!!當你眼睛看的足夠多時,那些優秀的作品不僅會潛移默化地提升你對美的感知與評判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這樣不斷在腦中積累「知識點」,你在構思時才有可能進行由「點」及「面」的聯想,進行創作。所以小歐給大家整理一些關於服裝設計的電影和書籍,趕緊mark起來!
  • 《局部 第二季》如何憑藉「小眾」文化綜藝載體提升大眾審美?
    之前,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檔以藝術之美為核心的小眾文化節目可以在行業內外同時獲得口碑和關注的雙豐收,大有行業「爆款」之趨勢。《局部 第二季》圍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數十個展廳中的館藏陳列展開,以陳丹青近20年「大都會」觀展經歷為串聯,並穿插進他早年的紐約經歷,附以相應的照片、文獻資料、動畫等輔助說明。
  • 峨眉山藝術博物館館長-陳耿輝
    峨眉山藝術博物館館長-陳耿輝時間:2018-06-26 11:01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峨眉山藝術博物館館長-陳耿輝 四川省峨眉山市藝術博物館位於峨眉山市勝利鎮旅博大道99號。是峨眉山市 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擁有專職、兼職研究員、藝術家20餘名。
  • 國際博物館日:小眾博物館 提升能見度
    新創新策展,提升「含金量」西藏犛牛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扎西平措至今仍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故事。2016年,雪頓節第二天,犛牛博物館門口排起了隊。場景化是犛牛博物館吸引、觸動參觀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行走在展廳,人們如何馴化放養犛牛、如何在草原上放牧、如何在定居點和犛牛相處……青藏高原數千年犛牛飼養史次第呈現。「我雖然不是牧民,但走在展館內深深感受到了藏民和犛牛之間的深厚情誼。」扎西平措說。許多展品來之不易。在展廳,遊客常常被牆壁上掛著的154個犛牛頭骨所震撼。
  • 你所忌諱的紙紮,在法國人眼裡卻是浪漫的藝術
    今年6月,法國人用中國紙紮,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凱布朗利博物館辦了一場名為「極樂天堂」的藝術展,還被法國的藝文指南雜誌評為「今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在造紙術成熟以後,紙張被廣泛運用到民間日常生活中,到北宋時期開始流行燒紙俑、紙馬,從此紙紮成為喪葬習俗藝術之一,遍及中國各地。生者通過火化喪葬紙紮傳遞給死者的無限情義,讓法國人覺得相當浪漫。展出物品中的紙紮靈厝,也被這座博物館作為了永久收藏。
  • 給表演藝術海報一個「紙上的舞臺」
    / 齊大大說 /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吳學夫教授總策劃、中國傳媒大學與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紙上的舞臺──第二屆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國際邀請展
  • 全球8座高顏值博物館告訴你:藝術空間能夠激發城市的持久活力!
    秉承這一條件,三個博物館中最大的美術館,承載並展現了場地的記憶,以其實用的形態、嚴謹的幾何形與硬朗尖銳的線條呼應了場地原有的工業特徵。MCBA因場地而存在,它試圖塑造一種特定的氛圍,將建築與城市在空間與歷史層面上錨固起來。
  • 段澤明:現代水墨需要集體覺醒,藝術上最好的東西往往是你沒見過的
    水墨不只停留在物質層面理解,一定要提升為精神屬性認知。已故鑑賞大家謝稚柳在《朵雲》雜誌第二期明確對藝術創作者指出過「手不到是眼力不足的緣故」。高宏:墨境系列之一 248×129cm 紙本水墨 2018年楚尋歡:您怎麼看中國水墨的發展方向?
  • 藝術 · 觀點 | 藝術經紀人時代(上)
    眾所周知,經紀人是順應某個行業的市場興起而產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起伏變化已經歷數十載,大眾藝術消費的需求來臨已經讓一些畫廊主和古董商逐漸轉變為藝術品經紀人的角色。柯桐枝作品:《花好百合》68x68cm 2012年 紙本國畫 在西方,藝術品經紀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9#藝術144#展覽57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風之塔- 何為民紙上作品集》出版
    《風之塔》收入了這期間畫家創作的近300件紙上作品。作品表現內容包括:拉德克利夫醫院舊樓群拆遷,倫敦博物館考古隊考古挖掘,薩默維爾學院學生宿舍建設,傑裡科健康中心建設,拉德克利夫醫療中心的重修,牛津大學數學樓建設,布拉瓦尼克政治學院建設,伯德利韋斯頓圖書館重建以及與建築項目相關的人物素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