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感嘆物價飛漲,1元錢能幹的事兒不多了,填不滿肚子,買不了書,看不起電影。但是小編細細梳理發現,多虧了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新興經濟形式的出現,現在的1元錢還能做不少事情呢。
自2016年開始,紅、黃、藍、橙、金等五顏六色的單車開始出現在我們的大街小巷,佔領了校園、公交站點、地鐵站點等等,成為城市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只要下載個APP、交一定押金,掃一下二維碼,支付1元錢就能騎走一輛單車,這種出行方式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共享單車不僅改善了人們的出行結構,還可以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城市空氣品質,很多國人都從開車族變成了騎行族,也為通勤上班族工作地點和地鐵、公交站之間的「最後一公裡」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目前,共享單車的計費標準大部分是1元/小時,但也有個別品牌比如ofo推出了「1元包月」的活動來招攬用戶。
忽如一夜春風來,一時間,各種顏色、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不僅風靡全國,連歪果仁都被圈粉了:ofo小黃車的版圖已覆蓋全球13個國家,180多座城市。而截至9月20日,摩拜單車也已進入了英國、義大利、日本、美國等七個國家。共享單車的模式得到了當地市民和政府部門的熱烈歡迎和充分認可。
在目前網際網路的知識社區,經常會有問答板塊,大多數都是由回答者、提問者、路人三部分組成,提問者提問,行家回答,路人可以免費看答案,不需要付出價值。隨著知識以及原創內容價值被人們逐漸認可,「花1元錢看答案」也成了當下流行的問答模式。
如目前受眾較廣的語音回答應用「分答」,其運作模式是B 對 A 提問,同時付出酬勞;而 C 能夠聽 A 給出的回答,但每次需要給出 1 塊錢,然後 A 和 B 對半分。「分答」一出就火遍朋友圈,但真正讓分答瞬間「爆燃」是王思聰的加入,他曾經一天回答了32 個問題,總共花費不到1小時就獲得了超過 22 萬元的回報,而很多向王思聰提問的人同樣賺的盆滿缽滿。其中最火的一條問題「請問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您的人生還有什麼買不起的?」,被聽了 56160次,提問者淨賺了兩萬多元。
另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問答應用則是微博推出的「問答」,產品的運行模式是給予大 V 設置被提問的價格權限,粉絲向大V付費提問,大V通過撰寫文章的形式回答。同時,任何粉絲都能付費1元圍觀答案,最後根據問題不同的的價值吸引不同數量的粉絲圍觀,從而獲得收益。
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在線課程的興起,不少教師和培訓師從線下轉戰線上,成為網紅老師。很多APP和微信公眾號都推出了在線課程,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同地域、年齡、職業的人,只要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就可以付很少的費用學習,即使有時間衝突還可以回放視頻或者音頻資料。
不用報學習班,隨時隨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就大大降低了大眾學習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例如某些公眾號可以提供包括寫作、產品、營銷等各種職業技能提升的在線課程,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大大方便了職場人士的修煉進化。
在線課程的收費也不高,例如某個150集的英語基礎班,會員打完折再用個優惠券,算下來平均一集也就1元左右。價格優勢和時間、地點靈活機動吸引了很多在線課程的用戶。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四十次中國網絡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1.44億,用戶使用率為19.2%。
還記得前段時間風靡朋友圈的「小朋友畫廊」嗎?
在這場由騰訊公益牽頭的「藝術點亮生命」公益籌款活動中,只需要花1元錢,便可以「買」下一幅自閉症兒童的畫作,但這幅畫不能拿回家掛在牆上,只能作為你手機的屏保或分享到朋友圈裡供人欣賞。
該項目旨在消除社會偏見,幫助患有自閉症、腦癱、唐氏綜合症等精智障礙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相關善款將用於幫助這些受助群體。
不要小看1元錢的力量,該項目中總共有36幅原創畫作,當天下午就達成了該項目的目標籌款金額1500萬元,捐款人次超過581萬。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益」活動進入人們的視線,創新的公益形式讓一些原本難以獲得公眾關注的公益項目取得了刷屏效果,也讓我們微薄的力量可以匯聚成愛心的海洋。
隨著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迅速普及,移動閱讀在成為人們獲取知識新方式的同時,越來越受到版權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視。每人1元錢,共享好圖書,也是資源合理利用和共享經濟的優勢體現。
以QQ閱讀為例,為了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在今年4月「世界讀書日」前後推出了「1元包」,1元錢可以閱讀當下熱門小說20部,「2元包」則可以根據用戶不同喜好定製圖書。而老牌售書網站如亞馬遜、當當網等也在今年陸續推出「1元讀書」活動,根據當月的銷售情況來選定熱門圖書,在每月定期上架1元電子書。除此之外,像大家所熟悉的圖書閱讀網站,如盛大文學、晉江文學、起點中文網等也開啟了「1元讀精品小說」等。
外出辦事的途中,手機沒電了怎麼辦?現在,只需通過掃碼、付款、充電的流程,幾秒鐘就能使用共享充電寶充電了。目前,許多商場、超市、KTV、飯店都出現了共享充電寶,使用1小時只需要1元錢。
從去年以來,共享充電寶成為共享經濟的香餑餑,來電、街電、小電、怪獸等共享充電寶企業都在擴張。有數據顯示,今年已經有20多家企業在兩個月內拿到了總計十幾億人民幣的投資。
收費方面,以來電為例,用戶掃碼後需要存入100元押金,充電寶歸還後,押金將退回相關帳戶。如果支付寶用戶的芝麻信用分在600分及以上,還能免交押金。1小時內,用戶可以免費借用,超時則按照1元/小時計費,10元/天封頂。此外,該設備中還有數據線,但僅供出售,每條價格為10元。
但共享充電寶自問世以來就爭議不斷,上周首個共享充電寶企業倒閉,關於共享充電寶究竟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的討論才剛剛消停,行業疲軟之聲又起。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也開始讓大家擔憂起來。
但無論如何,隨著大眾對於手機使用率的提高以及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的瓶頸,充電寶還是人們出行的必需品,至於共享充電寶的推廣則更需要考慮模式和盈利成本等問題。畢竟1元充給手機充1小時電,性價比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