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不僅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還時刻不忘祖國;在祖國需要幫助時曾多次伸出援手。為了祖國的體育事業發展,他不畏強權,面對威脅也絲毫不懼。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他,就是著名的愛國企業家---霍英東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那個三分五裂、格局混亂的時代,霍英東出生於素有「東方明珠」美譽的香港。在他小時候,家庭條件還算富裕,好幾輩之前,家裡就開始從事海上運輸行業。
在他7歲那年,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兩個哥哥接連在海上出事,父親也因為癌症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都落在了母親的肩頭,一家人靠著母親那微薄的工資來維持生計。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各地都淪陷於炮火當中,香港也不例外。受到戰爭的影響,他所就讀的香港皇仁書院也被迫停課;為了謀生,小小年紀的他只能進入社會,做苦力賺錢。
從燒煤工到糖廠學徒,再到修建機場的勞動力,只要是能幹的工作,他都敢去,再苦再累也咬牙堅持。這樣下去,他也攢了一些積蓄。靠著這些錢,霍英東開了一家雜貨店,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
上世紀40年代,格局逐漸穩定下來,僅靠一家小雜貨店已經不能滿足霍英東的野心,他便把目光看向了海運業。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哥哥們當年慘遭意外還讓家人心有餘悸。
霍英東卻如同吃了鐵秤砣般,誰也勸不了他。就這樣,20多歲的他重拾家族生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經過幾年的打拼,憑藉以往家裡的經驗和人脈,他也攢了一些積蓄。
彼時的香港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吸引了許多外來人口前來「淘金」,對房屋住所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霍英東看中了這個「商機」,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創立了立信置業有限公司和有榮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房地產業。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樓花」預售和分期付款買房,就是由他首創的。
越來越多的房屋大廈拔地而起,對建築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霍英東又抓住時機,進軍海底採沙業,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海沙大王」。為了增強公司實力,他直接購買了美國太平島船廠,大大提升了採沙的效率運輸量。
不僅如此,他還投身填海造地事業,承包各種招標工程。
通過短短兩年的時間,霍英東又成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信德船務有限公司等,將霍英東集團進一步發展壯大,業務範圍囊括了各個行業,成為了香港商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1965年左右,香港房地產行業蕭條,他在此時站了出來,聯合各個業內公司,尋求共同發展。他還促使了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的成立,連續20年擔任會長。
他不僅是香港房地產業的先驅者之一,還為香港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身處香港,但他一直心繫祖國,為祖國的繁榮發展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抗美援朝時期,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禁運,霍英東在此時站了出來,動用自家的船隊,為前線提供物資。
改革開放後,他首先響應國家號召,進入內地市場投資,成為了第一批在大陸投資的香港商人。
他為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做出了傑出貢獻。
上世紀70年代,他就為振興國內體育事業而奔波。在他的努力下,我國足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項目恢復了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合法地位。
1984年,他捐出1億港幣,作為國內體育項目發展的基金,並與次年在香港成立了霍英東體育基金有限公司。他還給歷屆奧運會賽事獎牌獲得者,額外獎勵了不同數額的獎金。
1993年,北京申奧,霍英東親自到達現場,動用了自己的人力、財力和各種社會國際關係。最終,北京以微弱的差式輸給雪梨,得知消息的他,瞬間仿佛老了10歲。
直到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78歲的他興奮的衝到街上,參與歡慶儀式。
2008年,霍英東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在他的葬禮上,賭王何鴻燊親自為他扶靈,李嘉誠給他送行,可見他在商界地位之高。
這樣一位逆流而上、不畏強權、為祖國盡心盡力的愛國人士,不愧是國士無雙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