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省二醫心理專家李莎莎隨省衛健委管理分隊出徵湖北省武漢市,重點開展貴州援助武漢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評估和幹預工作。出徵前,她作為貴州省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成員,多次參與省內心理救助指導、服務和宣教工作。此次出徵武漢,她將對所有援漢醫療隊員進行心理評估和篩查,為貴州省在漢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援助服務。2月29日,李莎莎接受記者採訪,對她在援鄂前線的戰況和親歷見聞進行了介紹。
省二醫心身科副主任、援鄂心理專家李莎莎
26日凌晨時分,省二醫心身科李莎莎抵達武漢,她的援鄂日程就此開啟。當晚,她在朋友圈寫到:「已順利抵達武漢,在此一併感謝所有人的關心!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加油!」和每一位援鄂醫護人員一樣,她帶著使命和期望前去,無畏的心載著滿滿的激動,整個人洋溢著必勝的信念和決心。 「我來這邊的任務主要是為貴州省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工作的醫療隊員展開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包括對所有隊員的一個心理評估和篩查,並對篩查出來的高危情況進行幹預,同時為有心理救助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李莎莎介紹說。 李莎莎抵達武漢後住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江夏區境內,也叫光谷。這個地方聚集著多個產業園區,也是42所高校和56個科研所的集中地。在這個特殊時期,這裡每天都異常安靜。 「基本上看不到人。白天有零星的車經過,但都是一些公務車和有工作任務的車,平常的社會車輛是沒有的。偶爾可以看見有外賣小哥在路上經過。整個城市是比較安靜的。」 在武漢的短短幾天,李莎莎迅速展開了心理評估工作,並對一些醫療隊員進行來針對性的放鬆訓練,也在各個醫療隊的群裡推送相關心理輔導知識和放鬆訓練技巧。在不佔用大家太多時間的情況下,給大家做一些指導。據她表示,目前收效不錯。 李莎莎的工作分為線上幹預和現場幹預,不需要每天去固定的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根據院感防控要求,除了去各個駐地了解情況,李莎莎更多是採取線上幹預的形式開展工作。 在幾次接觸援鄂前線的醫護人員後,李莎莎感到大家精神面貌基本上都很好,不由得鬆了口氣。 「我們這個工作和醫療救治工作不一樣。沒有情況就是最好的情況。如果需要我的人並不多,實際上也就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說明大家的情緒狀態都很穩定。這時候,我們的任務就是去維持這樣一個好的狀態。」 李莎莎透露,目前看來,沒有出現高危的情況,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李莎莎和團隊成員開展工作研討
她告訴記者,據她所見,醫院的生活物資供應很充足,生活很方便。飲食上也很好,不僅菜品很豐富,餐食也講究營養搭配。也就是醫療隊員在生活上基本上沒有什麼需要去擔心的。 此外,醫療隊也成立了各級工作小組和臨時黨支部,有專人對醫護人員進行生活和工作上的關心和幫助。「我目前初步接觸下來,大多數醫護人員情緒都是比較穩定的,應該說大家身心健康情況是比較良好的。之後我們還會針對疫情防控不同階段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變化進行持續關注。」 出於同理心,李莎莎也會關注到一些對家裡人有牽掛的醫療隊員。「隊員們都有家,家裡可能有老人,有小孩兒。長時間離家,照顧不到家人,難免會有一點擔心,這個也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 李莎莎也發現,有的隊員會有輕微的睡眠問題。「因為在這邊要倒夜班兒,通勤時間可能也比較長。另外為了避免醫務人員之間交叉感染,大家的接觸相對比較少,有的隊員可能會感覺孤單一點。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和對工作的關注也會影響睡眠質量。但這種情況也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針對這些問題,李莎莎會利用傾聽、共情、穩定化技術、放鬆訓練等心理學方法為有需要的隊員做幹預,經過及時的心理幹預後,有心理援助需求的隊員情緒得到有效疏導和撫慰。 她談及,作為心理工作者進駐到武漢工作組,就是讓所有的隊員知道有需要就可以及時求助,這本身就是對隊員有一個心理上的鼓勵和支持。只要讓大家知道身邊有暢通的心理援助通道,就會對隊員的心理穩定產生積極的影響。 實際上,對重點人群的心理幹預工作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切實做好對一線醫護人員的關心關愛。我省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也非常重視這一塊工作。省二醫目前派出的包括李莎莎在內的三名心理專家是由省衛健委抽調,作為省級心理救援隊伍成員參與援鄂醫療隊的救助工作。此外,還有一些援鄂醫療隊伍也配備了心理幹預工作人員。 身在武漢,作為心理工作者的李莎莎感到自己和其他醫療隊員們離得更近了,她充當著傾聽者的角色,給予同行隊員們健康戰鬥的力量。她等待著戰役結束的那一天,以勝利的姿態和所有隊員們凱旋歸來。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蘇頡
編輯 徐然
編審 施昱凌